争议再起,GDP增长目标到底要不要? 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负债17亿 中信1元转让36%股份 北京:再次降低核酸检测价格 单检80元/人 风险化解方案实质推进:海航申请破产重整 百万年薪引凤凰,北外滩开发需要这些人才 一早知道丨入境禁令还未生效 美国已发现变种病毒! 机构今日买入这12股,卖出嘉泽新能6823万元丨龙虎榜 从六大行财报看美国经济:最坏时刻已过,复苏蕴含机遇 海航破产重整六问六答:破产重整有何影响?相关理财产品兑付怎么办? 美国散户继续抱团发力!他们的新目标都是什么? 重仓科技股、加持中国资产—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都投了什么? 华宝基金代云锋:A股市场上涨核心逻辑不变 中长期看好新能源和信息产业 两部门发布《反垄断工作补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葱击波”调查:减种洪涝等多因叠加致涨价 葱农不喜价高更盼周期平稳 兴业银行普惠贷半年累计投放近150亿元 广期所股东阵营或扩容 目前正处工商注册阶段 地方两会描绘新基建投资“施工图”:数字经济加持 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链 工信部印发《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招商基金去年为投资者赚411亿元 6只产品盈利超10亿元 去年30家国企实现A股上市 专家预计今年有望突破50家 濮阳市南乐县城关镇北关村荣获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群众有地儿“找说法”南乐县“下沉式”调解模式化解矛盾在基层 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召开 市政协视察我市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工作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共濮阳市委党校讲师 刘芳鸣 2020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 为推动濮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发改力量—— 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相坤 全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访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牛少伟 百余版巨报让市民“看到了全面发展的濮阳”! 华龙区房产管理局及区委党校领导来信原集团调研工作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中共濮阳市委党校教授 魏凤娟 市领导检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新春版“牛气”口罩能放心用吗?口罩戴多久要更换? 工信部:到2023年电子元器件销售总额达到21000亿元 中国自主研发海洋地震拖缆采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民政部对商联国际非营利组织服务中心作出行政处罚 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问责283人 罚款超1.8亿元 上海去年食用农产品总消费量2600万吨 外省供应占八成 祝贺!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 涉嫌受贿2122万元 广西银监局原副局长赵汝林受审 2020年全国煤矿发生123起事故 死亡228人 A股集体高开:沪指涨0.47% 酿酒等板块走强 北京调整核酸检测价格:单样本检测价格80元/次 送别!我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王绶琯院士逝世 交通运输部:鼓励大型地铁站引入餐饮等关联性消费产业 一箭三星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 新疆海外联谊会举行土耳其新疆籍侨胞代表新春网络视频座谈会 一箭三星 中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一号02组卫星 国家移民管理局:非紧急非必要不出国旅行 青海进入“两会”时间 政协主席:助推新青海建设展现新作为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争议再起,GDP增长目标到底要不要?

2021-01-29 18:12:25来源:第一财经

“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的一番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公开表态也被市场解读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如果不设目标,意味着货币政策稳增长的压力减少,进一步指向政策可能收紧。1月26日当天,两市大幅低开,沪指收跌1.51%,创业板指收跌2.89%。

岁末年初,往往是新一年政策的例行讨论期。从2020年初的GDP“保6”之争,到2021年初“争议GDP目标是否应永久性取消”,有关GDP增速问题总能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目前,所有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放弃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目标。此时,我国是否也应取消GDP目标?货币政策真的可以不管GDP吗?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各方认为,目前用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的确存在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问题。但多数专家认为,GDP指标仍然在发挥作用,而这一问题牵涉甚广,替代指标难寻,退出并不容易实现。

用就业指标替代靠谱么?

关于“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的争议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各地下调GDP增长目标,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未提GDP预期增长,曾引发关注。当时,有观点认为,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等都是长远打算,短期内很难在GDP增长率上反映出来,但长期看,质的转变又一定会反映在GDP的增长上。

1月26日,马骏在50人论坛的专题研讨会上建议,从2021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GDP的数字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财政部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财政收支的预测,投资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基础来预测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

马骏认为,2020年GDP增长速度存在一个很大的基数效应,因为这个基数效应,2021年GDP可能达到8.5%,如果把2021年的目标定到8.5%,2022年突然掉到五点几,解释起来会很费劲。

在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速达8.1%之际,上述言论一出,立即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往年,政府工作报告按照“惯例”都会提出新一年的经济增速预期,但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却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

在马骏看来,2020年初的时候,因为疫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无法定这个目标,定得太高,做不到;定得太低,起不到提振信心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设。2020年不设当年的GDP增长目标,是非常正确的,是以“民生为本”治国理念的优秀案例。

对于2020年不设具体增长目标,市场大多持赞同态度。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就认为,2020年不设GDP增长目标的利远大于弊。

但分歧在于“永久性取消”。一位业内权威专家对记者表示,2020年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无法确定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预测2021年也不会定具体目标,而如果定一个区间目标则意义不大。不过,他对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并不赞同。

“我们的GDP目标肯定是有很多不足,但与其他目标相比它的不足仍然是最少的。在正常年份下,取消这一目标并不现实。”陆挺认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目前用GDP衡量经济确实存在一定问题,比如,不能很好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经济结构不平衡,甚至以GDP为目标可能导致一些资源不合理配置等问题。但GDP指标简洁,基本符合各国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生产力,提高民众生活水准等),目前取消并不现实,因为没有一个更好的替代指标。

在上述会议中,马骏给出了几个应该取消GDP增长目标的理由:一是,GDP增速作为官方目标,如果定得高,存在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二是,强调GDP考核,可能会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三是,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了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则认为,除了上述几点原因外,预测并确定合理增长目标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事情,GDP目标制定后又不能随时调整,而计划往往不如变化快,制定目标的初衷就很难实现。取消GDP增长目标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如果取消GDP增长目标,比较传统的宏观经济目标是就业和通胀。次贷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要同时注重宏观审慎,资产价格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监测目标。”明明称。

此前,十九大报告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展望2035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稿中,也特别强调,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稿对“十四五”和到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采取了以定性表述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时可以在认真测算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

近期,地方两会纷纷召开,对接“十四五”规划,上海、北京均提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五年规划中一个重要的计划,就是经济指标的计划,如果取消GDP增长目标,相关计划如何实现?地方政府考核什么?”上述权威专家指出,我国经济与西方的市场经济有所不同,取消GDP增长目标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如何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一文中提出,货币政策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将就业纳入考量。

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纳入考量并不等于要用就业指标替代GDP指标,从目前来看,就业、失业等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劳动力状况,用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这是因为,与GDP增速变化相比,我国失业率的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很难作为政策目标。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中国GDP增长分别为6.1%、2%左右(预计);2019年末、2020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62%、4.24%。

陆挺指出,我国就业统计、失业率统计质量相对较差,人口流动性又比较高,替代指标的寻找非常困难。

货币政策转向了吗?

实际上,GDP增长目标取消与否,之所以被广泛讨论,除了上述原因,另一个焦点还在于货币政策的方向。市场普遍担忧,如果不设GDP增长目标,货币政策稳增长压力减少,进而会转向收紧。

陆挺撰文指出,市场近来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心已酝酿了几周。A股和港股市场连续多日上涨后,投机心态不断加重,投资者必然担心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为防止泡沫而采取一些措施,因此已经有些风声鹤唳。

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股市、楼市近期比较火热的状况与去年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也不能全部归咎于此,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企业盈利的改善、居民资产配置理念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也很重要。从宏观政策角度看,监管层打压资产泡沫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政策选择上并非只有收紧一种办法。

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已有所显现。继26日股债双跌后,28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低开,截至收盘,沪指跌1.91%,深成指跌3.25%,创业板指跌3.63%。29日开盘三大指数反弹,截至午盘,上证指数报3513.37,涨0.23%;深成指涨0.5%,创业板指涨0.35%。

实际上,关于货币政策转向的问题,近一段时间,监管层已多次表态,并且观点明确。26日,央行行长易纲在“达沃斯议程”线上对话会上表示,货币政策会继续在支持经济复苏、避免风险中平衡,确保采取的政策具有一致性、稳定性、一贯性,而不会过早放弃支持政策。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增长将符合预期,回到正常增速。

陆挺分析,我国经济因为疫情还在面临一些风险,因此即使最近股市火爆,货币政策突然转向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市场对此的惊恐担忧是没有必要的。

与海外央行有所不同,我国央行实行多目标制,货币政策目标包括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远多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而货币政策多目标制增加了中国央行政策调控的难度。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几项最终目标常常存在矛盾和冲突,保一个可能恶化另外一个,如稳增长、保就业与控通胀、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就可能存在矛盾。化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体系已逐步提上日程,当前,去掉GDP增速目标是央行的核心矛盾,而提高就业的重要性是去掉GDP目标的关键,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未达到物资的高度充裕,人均GDP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换言之,国内经济发展还得关注总量,只是接下来要更加兼顾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周茂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