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的密码 红河州:端起“绿饭碗” 吃上“生态饭” “中国好人”杨雪: “一生中能参加脱贫攻坚战,丰富了我的人生” 规划引领 优化配置 全力支持基础教育濮阳市首份出让宗地配套幼儿园产权移交协议签订 英雄回家!三位志愿军烈士亲属均已确认 今年中秋月亮“瘦”了!网友扎心了:我还没瘦…… 祖国那么大,我们都想去看看!八天八线,坐着高铁看中国 超级重器!我国研制最大直径盾构机在长沙下线 广西浦北县妇幼保健院出现一例新冠病例?当地辟谣 常州一小学老师实验操作不规范发生闪燃 4名学生烧伤 环境减灾二号01组卫星成功发射!记者Vlog带你了解卫星如何制造 数读丨“殡葬第一股”并购墓地遭诈骗!全国上万家墓地相关企业发展状况如何? 哗众取宠、敲诈勒索、屡教不改?网信办出手了! 海南三沙海事局:西沙群岛海域9月28日进行军事训练 揭秘环境减灾二号A、B星:2天出一张图 相机幅宽优于800公里 中国援尼泊尔医疗工作21周年庆祝活动在尼举行 中韩双方交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0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行 特稿:团结合作是必由之路——多位联合国机构负责人纵论弘扬多边主义和中国的重要作用(简版) 中国科研人员在暗能量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环境减灾二号A、B星发射 西安科技保障卫星数据高速传输 长四乙火箭一周内再起飞 中国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A、B卫星 贵州省举办2020年消防救援队伍全员岗位练兵比武竞赛 “六大行动”让粮食更优质 黑龙江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决战乌蒙——中国消除千年贫困的一个缩影 珠峰脚下瓜果香——西藏白朗县提档升级蔬菜产业助力脱贫增收见闻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工程总投入超815亿元 集邮者的福音!中国首枚芯片邮票问世! 快商通肖龙源:从智能客服到智能营销,客服中心正迎来价值升级转折点 快手增长残酷物语:走向壮大的焦虑与创痛 数千万元!虚拟偶像企业万像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 2020全球流量大会:全球游戏对接会开启报名通道,速来抢票 江苏省企业一周“融榜”:产业革新攻关时机或将来临 ​腾讯电商卷土重来:这次不太一样 2020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大会将在10月底举行 岚图iFree全球首发,亮相北京车展 蔚来发布NOP领航辅助及目的地充电桩计划 欧盟2030年禁售燃油车是雄心壮志还是痴人说梦 火爆直播带货的背后,红星美凯龙的新零售布局 卞国军的汽修梦:勇于挑战 才能收获成功 外滩大会热议金融科技:将成未来全球金融增长点 李彦宏借喻齐桓公谈算法责任:了解用户高级目标而非追随本能喜好 2020北京车展 | 强力复苏的豪车市场,抛下了讴歌和英菲尼迪 年交易额过亿淘宝村达745个,浙江广东江苏最多 从输血到造血,上海组团式医疗援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低利率时代全球财富管理迎挑战,ESG投资存在发展潜力 同仁堂联手猎户星空,跨界资本加入咖啡大战 下周关注丨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将开幕,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8月工业利润大增19.1%,统计局称企业盈利增长仍承压
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两个“直过民族”一步跨千年的密码

2020-09-27 16:02:54来源:

位于红河州南部的金平县者米乡地棚村坐落在树林茂密的山坡上,顺着平整的水泥路蜿蜒而上,一排排二层小楼整齐排开,拉祜族群众普摸则坐在屋檐下编织竹筐,不时地抬头看看正在屋里玩耍的小孙子,她开心地告诉记者:“竹筐就要编好了,拿到镇上去卖,又有几十元的收入。”

沿着硬化的道路进村,路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房屋建设得有模有样,劳动用的工具整齐地码放在各家门口。村民家里窗明几净,沙发、电视机一应俱全。路边,几个年轻人正拿着手机拍摄他们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若不是事先了解,很难将他们与从原始社会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联想到一起。

“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红河州一直把攻克“直过民族”地区贫困堡垒作为决战脱贫攻坚、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内容,坚持党建引领,在攻坚力量下沉、项目资金安排、社会帮扶等方面倾斜,真抓实干、真帮真扶,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群众满意的“直过民族”跨越之路。曾经与世隔绝、散居在高山密林的拉祜族、布朗族2个“直过民族”已经实现整族脱贫,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委会龙凤村布朗族(莽人)群众新居.jpg

游居游耕的生活悄然退去

上世纪40年代前,红河州境内的布朗族群众散居于高山密林之中,东一家西一户,过着游居游耕的生活。1997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600多户布朗族群众整体搬迁至金平县金水河镇南科村,但是直到2007年,布朗族群众的生活都还很粗陋,不洗脸、不洗脚,也不梳头,由于缺少棉被,大家都习惯睡在火塘边。

距离南科村140多公里外的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寨村也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深度贫困村,全村33户168人都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历史原因,村民基本沿袭着原始粗放的丛林生产生活方式,不种粮食、蔬菜,不养家禽,甚至很多人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能力,过着与现代文明隔绝的“小部落”生活。

南科村、拉祜寨村一度成为红河州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面对这一状况,红河州在金平县、绿春县挑选精兵强将组成“战斗队”,横下一条心,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同时选调精干人员组建工作队,扎根村子,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守边固边综合扶贫工作模式,一步步帮助拉祜族、布朗族群众回到正常生活轨道,逐步实现自力更生。

以思想之变引领行为之变,以观念之变推动发展之变。从改变生活陋习开始,除了教他们洗脸、刷牙、洗澡,讲究个人卫生外,还教他们做饭、炒菜、叠衣服、开田种植农作物等;新建安居房,并配发家具、家电,把自来水引进各家各户。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在工作队员的引导下,拉祜族、布朗族群众不仅改变了陋习,养成勤理发、勤刷牙、勤洗澡的习惯,还成长为种植养殖能手。

在推进“直过民族”地区群众脱贫的过程中,红河州始终把“直过民族”地区人口素质和能力提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普通话培训等工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意识,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在少数民族聚居村、“直过民族”地区配备党建联络员,抓好宣传工作,带领各族群众了解掌握党的惠民政策及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全力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

金平县者米乡拉祜族安居房建设中.JPG

有了产业就有了脱贫的底气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为了帮助当地拉祜族和布朗族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与全国各民族兄弟同步迈入小康社会,红河州紧紧围绕“直过民族”重点村“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实施提升素质、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培育特色扶贫产业等工程,切实加快“直过民族”地区的脱贫步伐,有效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漂亮的小洋楼,摩托车也是每家人的‘标配’。”金平县者米乡地棚村党支部书记庙正华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住在距离地棚村几公里远的苦聪大寨,住的是茅草房,只有很少时候能吃到大米,其他时间就只能到原始森林里去打猎、采摘野果。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和父母搬到了地棚村。如今,全村50多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有香蕉树和橡胶树。附近很多种香蕉树的老板还会雇人搬运香蕉,村民去帮工,一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全村现在有30多人在外地打工,收入也很可观。

在绿春县拉祜寨村,工作队及时牵头引进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黑木耳种植。目前,全村已种植黑木耳10余亩,发展“雪芽100号”生态茶165亩,还发展了板蓝根等中药材产业,为拉祜寨村贫困群众长期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村民王夫沙对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心怀感激,他说:“政府帮我们把房子盖好了,生活条件好了,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厚爱。”现在,王夫沙除了种植橡胶、草果、胡椒外,还在村里开起小卖部,有空时,到山里采割野蜂蜜,并在挂钩联系人的指导帮助下学会了开网店,通过网络把野生蜂蜜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拉祜寨一角(可配边境直过民族内容).jpg

生活天天变,一年更比一年好

不仅要搬得出,还要稳得住,更要能致富。本着这样的原则,红河州在金平县金水河镇启动实施莽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2年内投资8698万元,完成道路、水利、通电、安居、基本农田等12项工程;启动者米拉祜族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2.4亿元,基本实现拉祜族村寨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住房改善、就学改善、就医改善、生活改善,有产业发展、有经济效益、有经济支撑、有发展后劲;在绿春县实施了黄连山综合扶贫开发、南部山区综合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让“直过民族”村寨群众得到了政策惠顾。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转移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方”为主题的“春风行动”,积极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带动一方脱贫。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如今布朗族群众、拉祜族群众都住进了坚固的砖瓦房,家家都有摩托车、电视机,智能手机更为普遍,很多家庭还装上了网线,看起了网络电视……金平县金水河镇武装部部长刀文新(布朗族)依靠读书走出大山,在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又回到镇上工作,并成长为一名干部。他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帮助下,他老家整个村子的房屋被整体修复,硬化过的石板路拉近了每户人家的距离,通明的路灯点亮了小村的夜晚,人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哪有这么好的日子。现在卫生条件好了,大家爱干净了,生活过得舒舒服服!” 说到近年来生活的变化,绿春县平河镇拉祜寨村民普初九有些激动。他说: “如果没有共产党派驻临时党支部到拉祜寨,说不定我们早就死了。我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向他们学习,为更多百姓做点好事、实事。”

目前,红河州“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中1817户8199人已脱贫出列,未脱贫的76户281人均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各“直过民族”群众的社会形态、生产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发生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巨变。

曾经一步跨千年,如今奋力奔小康。刀文新感慨地说:“我们布朗族人和拉祜族人都是幸运的,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党的脱贫攻坚政策,让我们两个民族的兄弟真正地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