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顾和fof「基金公司投顾业务」 泰康人寿投资收益率排名第一「泰康人寿投资收益率排名」 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是什么意思「将现金5000元存入银行会计分录」 山东省政府专项债券「山东地方债发行」 外汇局 证券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波动在正常 可控范围内吗「外管局关于外汇交易规定」 金鹰持久增利债券E(004267)「金鹰持久增利债券162105」 房产股大跌「21年金科负债率」 邮票价值和货币「邮票市场已经崩盘了2020」 工农中建大额存单利率「农行利息2021年最新利率表」 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厦门市国债「今年什么时候发行国债」 当投资者将其大部分资金投资于一个基金时「基金基础知识讲解」 东方财富原股东配售可转债「大股东减持可转债公告」 大牌媒体曝光公司「2021年可能被借壳上市的公司」 华夏基金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 理性看待黄金 避险资产 作用的案例「风险资产与避险资产走势之间的关系」 扭转还是改善困境「扭转困境」 如何申请私募基金牌照「如何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贵阳私募基金「民营公募基金」 投行发行承销「债券承销费率」 投资界将被私募「外资私募发展前景」 阳光私募牌照怎么拿「申请私募基金牌照」 兴业银行福建财政厅控股「兴业银行与福建兴业银行」 半年报显示,新华保险投资资产同比增长超过10%「新华保险注册资本金」 REITS收益「reits基金收益率」 比亚迪股票发行价「比亚迪目标价500元」 提升微观主体信心是经济复苏的根本举措「什么是微观」 贵州茅台股票行情走势预测「中国平安回应股价波动」 银行理财赎回后为啥只有本金没有收益「银行固收类理财产品有风险吗」 会计准则转换「最新会计准则变更」 货币宽松对债券基金的影响「货币政策收紧对债券的影响」 2021年6月新增违约债券「2021年债券违约」 农业银行成功发行6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吗「中国农业银行绿色债券」 延长石油集团注册资金「陕西延长石油炼化公司」 凯迪股份合理估值「估值下调怎么计算」 发行债券的程序主要有哪些种类「公司债发行程序」 棚改民生工程「安徽省2021年棚户区改造计划」 上海要求银行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人民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 上海清算所托管债券「公开发行证券」 政府发行债券可以不受规模限制吗「加强地方债发行」 荆州市重大项目「专项债券支持产业园区」 达美航空股票历史最高价「高盛买入欧菲光」 棚改项目专项债「地方专项债」 印制伪美钞「最真的伪钞」 荆州地区地方企业债券还值钱吗「债券公告」 基金问你卖出「基金没人接盘是不是卖不掉」 发行100亿可转债「发行可转债获证监会批准是利好吗」 央行加息预期「2020年央行加息还是降息」 钱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是什么「金融学什么是货币」 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经济新闻评论」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基金投顾和fof「基金公司投顾业务」

2022-12-13 17:56:20来源:北漂民工的日常

这个题目是朋友给出的,我并不是有意得罪各位FOF基金经理和持有人,也不想通过贬低FOF来提高基金投顾的历史地位。毕竟这俩业务现在都发展得很困难,得不到基金公司管理层的支持。

早在基金组合时代,作为组合主理人,我就曾经多次无情diss过FOF和基金投顾,实际上基金组合也有很多缺点和监管漏洞,在监管把基金组合消灭后,我认真反思了这几种业务模式的优劣,并且开始转向持有基金投顾——看上去是我们的选择不多了,背后也是行业更规范了。其实我也买FOF,也会去研究FOF的持仓,这也是风向标。

如果站在未来的角度去看,FOF和基金投顾都是一个可以讲出星辰大海故事的业务(看看美国的养老基金和买方投顾的蓬勃发展,总是让人感到非常兴奋),但看看现在国内这两个业务发展的势头,民工其实是比较担心的。

一、FOF和基金投顾:区别何在?

无论是FOF还是基金投顾,都是长期正确而艰难的道路。现在发展不起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问题。

FOF、基金投顾和基金组合有什么区别?我曾经在《基金组合、FOF和基金投顾的差异:找到匹配自己风险偏好的产品》里面有过详细的阐述。

现在讨论基金组合已经没有意义了,在合规的尺度中,能拿来对比的也只有FOF和基金投顾。那么基金投顾和FOF的又有什么区别?二鸟老师写过一篇科普的文章《投顾组合和FOF,到底选哪个?》,里面提到一个重要的区别:

是否进行资金归集,是FOF和投顾组合最本质的区别。

FOF本质上是归结资金再做一个基金,是按照基金运作方式套娃了一次,所以FOF的运作更加规范(拧巴)、独立且复杂,是个标准化的产品,因而费率也对应更高。基金投顾并不归结资金,而是投顾机构拿着你的钱去直接申购赎回基金,本质上是代客理财,你仍然是投顾组合底层基金的持有人,而多出来的费用也只有投顾费这一层。

费率差异也是FOF和基金投顾的一个比较大的差异:

FOF因为是有严格的基金运作流程,资金在托管行,招募书、基金合同、季报等信披一样也不能少,所以少不了申购费/认购费、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

我们看一个头部公司的偏股FOF产品C类份额的费率:

每年的综合费率高达1.6%,而如果这个FOF主要是投资于非自家产品,那么还会产生2%左右的管理费。

而基金投顾除了底层基金的2%左右的管理费,以偏股投顾组合为例,其他费用大致在0.5%~1%左右(现在普遍有降费率的趋势,我之前统计过,大部分费率都在0.5%~0.75%),每年可以省下1%的费用。

你不要小看这1%的费率,这决定了一个重要的问题:FOF在渠道好卖,基金投顾不好卖。

你想想,反正都是忽悠渠道客户来买产品,费率高的产品能提供的中收多还是费率低的产品提供的中收多?所以在传统渠道,大家几乎没有动力去卖基金投顾,因为不挣钱。

你要搞清楚一个前提:卖方投顾的模式就是,谁给我返点多,我就卖谁的产品,因为我也要吃饭。但买方投顾是站在客户利益方的,买方投顾和传统渠道并不在一个战线,所以即便基金投顾相对费率更低,渠道也会愿意卖FOF产品,尤其是新产品。

那么FOF产品是否比基金投顾体验更好?我讲过,FOF这个东西,自出生以来就是一个逻辑不能自洽的怪胎。

1、大家不都说基金要长期持有吗?既然长期持有,那FOF通过分散投资、平滑波动的意义何在?我直接长期持有优秀的主动权益基金不香吗?

2、你问十个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至少九个人说自己不择时,那为什么FOF要通过所谓的资产配置(也就是择时)去平滑收益呢?

3、FOF基金经理应该是上帝视角做资产配置,那为什么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最后当了管理层或者去奔私,而没有绩优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去转做FOF?

如果你仔细思考了这些底层逻辑,就明白为什么国内的FOF做不起来了。我买股票基金,起码能直观看到底层资产,而买FOF,底层资产对于我而言是某种程度的黑箱。正常的投资组合其实配置5~8只基金产品就可以了(晨星的研究表明,当组合持仓分散到10个以上时,对于降低波动率几乎没有帮助),但FOF会买一堆基金,有必要那么分散吗?把简单的产品复杂化,冠以各种专业名词,再收一道手续费,卖给不明真相的散户朋友。

如果你搞清楚上述的逻辑,就明白了为什么我当年在做基金组合的时候产品都买C类了,本质上来说,平滑收益曲线是为了缩短持有期限,减少短期持有带来的波动损耗(当然这也不是说长期持有就不能买投顾)。大部分人的资金久期和公募基金理论的持有时长都不匹配,你要持有三年以上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抱歉现在的年轻人随时都要用钱,谈恋爱、结婚、买房、生孩子都需要钱,一大笔钱扔进去不动,那是少数有钱人才能做到的,人家承受了大幅波动的风险,所以也享受了风险补偿,可很多普通人的持有期没有那么长。当然,上述类型只代表一类典型人群,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风险偏好。

那么FOF在渠道相对好卖,为什么现在迄今为止,居然没有一个能做出圈的、持营成功的FOF产品?为什么所有的FOF产品都是发行即巅峰,规模一直持续往下掉?

请看一个著名的产品:首募规模超70亿(AC份额合计,这里只展示A份额),直接刷新FOF的募集记录,业绩也没有做得很差,但规模已经掉到20亿了。

二、财富管理:从资产端到负债端

这里我要讲一个核心的观点:

不能掌握负债端的基金经理会越来越没有价值,未来在FOF和基金投顾业务上,对负债端的掌控能力是一个核心能力。

几乎所有的非机构定制基金产品都是渠道卖出去的,基金经理很难触达到持有人,拿什么管理负债端?

对于主动基金经理而言,他们的价值是很容易体现的,因为资产端的管理体现了他们的努力;而对于FOF基金经理而言,他们的价值是难以验证的,资产端的工作,外包给主动基金经理了,负债端基本上都是在渠道和市场手上。

你们仔细想想,FOF基金经理累吗?如果不是那种天天调研其他基金经理的勤奋FOF基金经理,大部分FOF基金经理的工作非常轻松,毫不夸张地说,业绩稍微出挑一点的组合主理人都足以升任这个岗位了,而很多FOF产品的持仓还必须买自家产品,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就是挂个名,公司挂给谁都一样。

很多FOF基金经理对于公司而言基本上是负资产,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有三十多家公募基金的FOF总规模还不到5亿——这个规模能付得起FOF基金经理的薪资吗?尤其很多还是固收 的FOF,他们很多人的业绩甚至跑不过我,然后还没有任何持续营销能力,规模在不断掉……

为什么说基金投顾是FOF的照妖镜?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基金投顾就是持续营销的直销FOF业务。

相同的是,FOF和基金投顾的投资门槛都不高。但不同的是,FOF可以在募集的时候可以靠着高昂的费率和渠道一起卖给散户,后面规模越做越小;基金投顾刚上线的时候没有业绩没有渠道费用,后面却可以越滚越大。

给你50亿的FOF和5亿的基金投顾,你选哪个?如果这5亿规模的投顾是持营起来的,那么毫无疑问基金投顾的价值更大。这是一次性生意和长久生意的区别。

还有个差异是,普通公募基金的投诉其实主要是被渠道挡下来了,基金投顾如果业绩不好,投诉是会直接投诉到公司的(直销属性更强)。

FOF的最大故事在养老目标基金,但解决不了C端认知度差的问题,说白了,这是一个金融牌照的红利,所以这块业务大家还是很重视的,只是很悲哀的是,公募领导重视的是业务本身,而不在于基金经理个人能力。

三、合规框架:基金投顾如何破局?

我之前说了,我买过很多基金投顾,但基本上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可以了解到“顾”,当前的基金投顾,仍然是只有投而没有顾。

为什么不做顾?因为对于公司合规而言,风险收益比太差。

一个基金公司的投顾规模也就数十亿(这还是大点的),而可能公司的整体规模是千亿级别的,投顾主理人如果说错话了,那么对公司的影响怎么算?

公司领导会因为你基金投顾这点规模去突破几千亿产品的合规边界?

为了你这点小小的投顾业务,这点破事影响我几千亿上万亿的生意?基金公司的领导们想必是形成共识了。

我持有基金投顾的这几个月以来,对各家公司也很失望,我买完产品后,基本上没有人来“顾”我,除了乏味的月报,什么都没有。都说三分投七分顾,我不知道这些基金公司的投顾主理人是不是都很忙,以至于把自己本职工作70%的内容都忘了?你们这种工作思路,基金投顾怎么可能做得起来?

一位公募从业的投顾主理人曾经发过这么一条:

今天和一位同业朋友聊起一个话题——公开晒出自己卖出一个同业的基金产品算不算“评价同业、贬低同行”?

一般人都会说“算”吧?

那问题来了,公募FOF基金会有季报、半年和年报,其中半年报和年报公开全部持仓,如果FOF基金持有的一个底仓产品在年报的时候持仓10%,到了半年报的时候清仓了,这算不算是“公开赎回信息”?算不算“评价同业”、“贬低同行”?

这样看起来咱们基金投顾业务合规风险很大啊,每次我调仓的时候都要我写一个“调仓理由”,比如我在投顾组合里卖出了一个同业的基金产品,“调仓理由”写“近期业绩表现不佳”,是不是就要被合规还有记者找上了?

所以吧,现有公募基金这种合规要求,真的没法好好做投顾中的“顾”。

所谓的“顾”,用户就是希望你直接给建议,告诉用户现在应该“买”还是“卖”?结果啥都不能说,那还怎么顾?

当前的合规框架是一个无法突破的痛点,之前我也跟一家大的公募投顾负责人聊过,他们的合规要求不能提任何别家产品的名字——问题是基金投顾本来就是研究全市场基金的,你做的就是筛选产品的工作。

好在后来,还是慢慢突破了这个框架,现在终于可以列产品list了。

所以你发现没,基金投顾也是一个逻辑不能自洽的业务。

实际上更多的很多公募的同业对FOF和基金投顾业务的定义都是错的,他们仍然把这块业务作为渠道的附庸,仍然思考的是这个FOF产品募集后配置多少自家公司的产品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规模增量——公司对规模的一味追求,会导致投资和营销动作的变形。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不展开了。基金投顾目前还是试点的状态,监管也在不断探索一个合理的模式——我们要相信这个工业未来会越来越好。

四、写在最后:财富管理的星辰大海

财富管理行业发展至今,大家都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卖产品的时代,基本已经快走到头了。

我们的盈利来源于B端和C端,一个是作为债券通道吃“利差”,一个是挣个人投资者的“流量费”。

尤其对于券商机构而言,交易费降下来后,只能依赖产品销售赚钱。所以财富管理转型出现了误区:很多机构认为财富管理就是从“拉存款、拼交易量”变成了“卖保险、卖基金”一体化。

这就出现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新产品认购费高、激励高,大部分渠道都愿意销售新产品,而封闭期后,又要面对净赎回的问题,如果没有品牌的基金公司,一个新产品发行几年后,业绩一般的话,都会面临大量赎回,变得迷你化。

而往往在行情的高点产品最好卖,高位进入的客户容易被挂在山顶上——这就导致销售驱动的模式难以获取信任感。

这本身是卖方投顾的性质决定的:销售的返点和下任务的模式是可行的,是能驱动一线客户经理售卖的,但忽视了真正的价值,即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买方投顾某种程度是对传统销售驱动模式的革命,为客户创造了更多利润,则传统销售渠道损失了手续费等收入。

但即便有真正想做买方投顾的人,也会发现业务的商业模式非常困难。

风口未至,供给有了但需求不在,再有资源和渠道也很难把一个业务迅速养大。

另一方面,也说明财富管理行业实际上还是一片蓝海,因为几乎没有人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果每一家基金公司和代销机构都沉浸在卖产品、推业务、完成考核指标中,短期目标感太强,反而可能会在更长的时间中迷失。

就像今年以来,各家基金公司突然开始卷指数赛道一样:不是指数今年火了,而且长期看,大家都意识到市场的阿尔法将会越来越难获取,贝塔是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果现在不开始布局指数(尤其是宽基指数),不在这个赛道卡到一个比较好的位置,将来市场指数化后将会非常难受,因为这种同质化产品的先发优势太强了。

我们确实看到财富管理的风起了,尽管有重重困难,但放眼下一个十年,这是越来越清晰的趋势。

我们的客户越来越年轻,越来越聪明,讲真话的大V和投资者教育盛行,公众财商的提高是不可逆的,这也意味着新一代的用户也越来越难以“收割”,必须转变思维,把“卖”产品转变为吸引客户主动来“买”产品。

投资者的意识是不断觉醒的,包括风险意识,对产品的分辨能力,还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新生代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提高,这也为投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土壤。

重复一遍:无论是FOF还是基金投顾,都是长期正确而难的道路。现在发展不起来,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匹配的问题。

正是由于市场不成熟、行业格局不确定、商业模式不完美,才给了财富管理发展的空间,也是后来者可能居上的路径,是可以协助公司弯道超车、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甚至颠覆行业生态格局的可能抓手。

(基金投顾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