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掉司机这个终极目标上,自动驾驶这门生意有多诱人? 由天宇:疫情环境下,数字化、智能化诉求驱动业务增长 金辉控股IPO全球发售,最高募集资金31.05亿港元 GE医疗的AI辅助心血管超声系统获得FDA批准,旨在缩短检查时间 鹏华资产40亿产品违约真相:曾投向海航债券,是否真能兑现? 国产特斯拉再降价,马斯克想掀翻中国车市? 新规出台!专治碰瓷党!餐饮老板不要再吃“哑巴亏”了 明天官宣!魅族Ultra Rare新品将发布高端声学耳机 华为发布PowerX2025能源目标网,5G站点成本最高降70% AI技术如何推动效率提升与商业落地 从“拿过来”到“送出去” ,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防止楼盘烂尾!银川发布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12月1日起施行 汽车产业格局正在重塑,混沌时期如何抓准机会? 硅谷底特律,佛系迎大选 杭州至广州特快班列首发!浙粤电商快递有了新通道 留给永辉mini试错的时间不多了 阿里重仓高鑫?拟投资280亿港元提高高鑫零售的持股比例至约72% 央行报告显示:2019年消费者投诉数量同比上涨86.64% 石墨烯概念再起!墨睿科技斩获新融资,加速扩产应用 微评丨医疗影响力排行榜:天府健谈、强生、再生元、信达生物、凯莱英 超越大数据瓶颈,认知智能如何引领“智变”? 给全国两亿租客一个安稳的“家” 住房租赁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板蓝根一度脱销,白云山公告称抗新冠实验仍存不确定性 较强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地区 苏皖鲁豫交界一带有大雾 3500万存款不翼而飞,银行未能发现被判赔偿1400万 车险综合改革“满月” 你的保费下降了吗?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18千米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初审 数字时代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决战脱贫攻坚 中国减贫方案与世界分享 资金来源名目繁多、使用无序 小金库缘何纠而复生 中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2021年儿童节起施行 河北出台省级地方性法规遏制“舌尖浪费” 第七届中法环境月开幕 近20场活动将在华南陆续登场 蓝皮书:健康老龄化是实现人口老龄化转危为机的必由之路 中国出台生物安全法 明确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重要组成部分 青岛循环式开展院感防控 开建“平战结合”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第三届进博会展览面积超上届 世界500强参展企业数达往届规模 【地评线】中安时评:细微之处,见证中国速度的温柔 新华网评:为人类美好未来汇聚青年科技力量 这首英雄主义的赞歌,什么时候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抗美援朝老兵孙景坤:65载深藏功与名 坚守初心建设家乡 甘肃省将5种特殊疾病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国资央企助力221个贫困县脱贫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980亿元 提起当年送上战场的那匹马儿,他泣不成声 我国首个“一带一路”河湖生态保护培训中心成立 70余位两岸嘉宾齐聚成都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 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林枫接受审查调查 重磅!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来了 “语言扶贫APP”“学前学会普通话”等语言扶贫成果集中在京发布 风云卫星50年记:捕捉天气脉动 解码风云变幻(图)
您的位置:首页 >科技 >

在干掉司机这个终极目标上,自动驾驶这门生意有多诱人?

2020-10-19 10:07:20来源:亿欧

【编者按】Robotaxi服务作为这项前沿技术“入侵”的首个领域,也会率先赢得其带来的第一波红利,而与服务相关的各家会在此扮演什么角色,谁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本文首发于汽车之心;由亿欧汽车编辑,仅供行业人士参考。


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话题:

Tesla Network、Waymo的生意经;

Robotaxi需要多长时间收回成本?

Robotaxi的使用寿命有多长?

平台提供商、数据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和运营商,谁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自动驾驶车辆从业者能从Robotaxi业务中赚到多少钱?

Robotaxi赛道会跑出一个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出来吗?

过去,「多卖车多赚钱」一直是汽车厂商坚定不移的信条。

未来,这条定律将会失效,靠「服务」来赚取利润将会成为他们存活下来的不二法门。

未来20年,人们的出行方式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乘客们会逐渐转变观念,将出行看成是一种服务。

从Waymo、Cruise、特斯拉、Uber、百度、滴滴、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的动向来看,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流。

知名咨询管理机构麦肯锡在对自动驾驶多个案例进行分析后,挑选出自动驾驶三大发展方向:

Robotaxi

长途货运卡车

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

麦肯锡给出了一个论断:达到Level4/5级别的Robotaxi前景最为光明。

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这就像是在1992年,我们无法想象这个产品在15年后给世界带来的冲击。

自动驾驶汽车,正处在这个「1992年」。

特斯拉Robotaxi生意经

「只要同意将自己的车辆编入特斯拉的打车网络,每年最多能净赚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0万)。」

对大部分人而言,这绝对是一笔诱人的生意。

不过,想要实现这样的效果,有一个前提:特斯拉的电池寿命必须经得住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的考验。

当前,特斯拉电动车设计使用寿命为 30到50万英里。

如果特斯拉能跑100万英里,算上现在Model 3换一次电池成本是5000到7000美元,那么车辆的折旧率就会大幅降低。

将车辆寿命大幅延长,同时拉低使用成本,这是特斯拉Robotaxi的必由之路。

多数研究显示,自动驾驶化的出租车能将车辆空置时间比例缩小到15%。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服务价格为1美元/英里。这个价格并不是精算的结果,而是特斯拉参考 Uber 2美元/英里的价格定的。

这2美元中,Uber要抽成50美分,但Uber依然无法盈利。

如果按特斯拉给出的18美分运营成本来看,Tesla Network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这样的低价不但能为车主赚钱,还能给特斯拉车队管理者留下充足的利润空间(其抽佣金的比例是 25-30%)。

特斯拉预计,车主加入打车网络后,每辆车每年平均要跑9万英里。假设一套电池组真能跑100万英里。那么这辆车就能帮车主赚11年的钱。

作为对比,纽约出租车平均每年才跑6万英里,而且很多出租车是三班倒。

Waymo如何看待Robotaxi商业模式

长期看,汽车的产量将会下降——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逐渐替代有驾驶员的汽车。

这意味着大部分汽车价值链将从硬件转变为软件和服务。

此时,汽车厂商紧盯每个季度卖了多少车已经没有意义,车企更应看中车辆售出后的后期收益。

WaymoCEO John Krafcik曾分享过这么一个观点。

他说:在美国,道路上的车辆每年平均要行驶3万亿英里,全球更是高达10万亿英里(约合160万亿公里)。

此外,在这3万亿英里中,只有1%是打车服务完成的,而剩下的85%到90%都被私人车辆占有。

在未来的打车网络中,每辆车要运营30万英里(约合48万公里)才会退役,汽车厂商从这里分红就行——这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一辆售价3.3万美元的汽车利润仅为1400美元,但如此巨大的销量意味着公司每年能拿走70亿美元的利润。

这样的成绩并不差,但为什么汽车厂商的股票不遭华尔街待见?

这是因为——一辆车生命周期约为15万英里,把1400美元的利润平摊到这些里程上,车辆每跑1英里,汽车厂商才能赚0.01美元,其实是少得可怜。

反观出行即服务的模式(按出行距离收费),利润就大多了。这一转变意味着整个行业对利润和获取利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

未来,Robotaxi可能会重铸利润池,并将「控制点」重新收回厂商手中。

比如,调整思路,将公司的主要参考指标从一年卖多少车改成一年跑多少英里。

在Robotaxi上,「控制点」可能会包括自动驾驶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或操作系统等。

这些改变可能会为其他产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保险、航空、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如果Robotaxi这个商业模式能取得成功,就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的拥车方式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

同时,借助低廉的出行成本,较高的便捷性(如提供门到门服务)和对用户时间的解放,Robotaxi将改变人们看待城市出行的方式。

如此,低价带来的冲击力是现有共享经济模式无法企及的,因为现在的共享出行成本与自己购车驾驶的差距并不大。

Robotaxi需要多长时间收回成本?

假设一辆自动驾驶车辆的成本是20万美元(约126万人民币),问题来了:如何收回投资?需要多长时间?

针对这些问题,法国的咨询机构Yole Development算了一笔账:

如果Robotaxi一天以30英里(约48公里)时速在美国的某个城市行驶23小时,每日行驶距离为700英里(约1127公里)。

以一年工作330天(假设有10%的休息时间)计算,一辆Robotaxi每年营运里程数为23万英里(约37万公里)。

若车队营运者每英里的收费为0.43美元,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每年可带来10万美元营收,也就是说在两年时间就能摊销车辆采购成本。

如果车队运营商将收费增加一倍,一年就可以回收成本。

而在使用寿命上,今天一辆普通汽车的使用寿命是15到20年。在欧洲,消费者拥有汽车的平均周期为8年,在美国则为10年。

与传统汽车相比,自动驾驶汽车电子部件和机械部件更少,那么是否应该使用更长时间?

答案是:不一定。

其一,由于出租车每天都在行驶,Robotaxi的生命周期可能在5年左右。Navya则表示其Autonom Cab自动驾驶车辆至少能使用7年。

其二,我们不能假设所有的自动驾驶汽车从一开始就是电动汽车。事实上,Waymo为数千辆自行驾驶的克莱斯勒Pacifica小型货车正是混动车型。

其三,进入自动驾驶时代后,自动驾驶汽车的维护和保养频率会远高于私家车,维护工作将变得相当繁重。这是因为与私家车不同,自动驾驶汽车大部分时间处于工作状态。

Waymo预计旗下车队将会连续不断的运转,从一个用户直接转移到下一个用户。

Waymo CEO John Krafcik表示,Waymo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里程数将达普通车辆的6倍。

这也意味着,相比于普通车辆,自动驾驶汽车的外部需要更频繁的清洗保证传感器能正常检测路面障碍。

灰尘、虫子、鸟粪或水渍都可会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正常感知和行进。

Waymo此前与安飞士达成合作,后者在清洁和保养车辆上经验丰富。

虽然安飞士负责完成车辆清洁,更换机油和轮胎等服务。但是到特定的自动驾驶硬件,如激光雷达的维护,并不在安飞士的服务范围内。

平台提供商、数据服务提供商、汽车厂商和运营商,谁将成为Robotaxi最大受益者?

研究机构Ark Invest预测,到203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

Robotaxi服务作为这项前沿技术「入侵」的首个领域,也会率先赢得其带来的第一波红利,而与服务相关的各家会在此扮演什么角色,谁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Ark Invest认为,将有四方可以分割Robotaxi节省下的每英里0.35美元收入,即:

平台提供商

数据服务提供商

汽车厂商

运营商

Robotaxi可为出行服务平台节约每英里0.07-0.1美元的支出,高于或相当于今天Uber和Lyft20%的收费,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出行服务平台将显示出比Uber和Lyft更大的价值。

而其可获得的具体收入份额则取决于他们可以多大程度掌控自动驾驶传感器、软件,以及道路环境数据,后者也被视为提高和验证软件的最重要因素。

相对来说,平台提供商也许能赢得最大利润,其次是数据服务提供商,高附加值的零配件供应商。

自动驾驶从业者能从Robotaxi业务中赚到多少钱?

——一年60亿美元。

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汽车产业首席分析师Egil Juliussen粗略估算,Waymo有机会达到一年60亿美元的营收。

举例来说,假设Waymo每天有8万辆无人驾驶车在路上跑,每辆车每天出勤50次,那么整个车队每天的总出勤次数就是400万次。

每次出勤以3英里(约4.8公里)的平均距离计算,每英里收费1.5美元。

在这样的情境下,Robotaxi对仍在努力改善自动驾驶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业者来说,是收入很不错的生意。

Juliussen总结了Robotaxi经济学的三大优势:

首先,节省最多的地方就是零驾驶成本;

其次,大多数提供移动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自动驾驶车辆会是电动车,其运营成本会比传统燃油车低。

以一加仑汽油2.5美元来计算,电动车每英里营运成本会比比传统燃油车低50%以上,油价越高,电动车的营运成本优势越大。

第三,MaaS自动驾驶汽车的每日营收可能更高,因为无人车的工作时间会比人类驾驶长,在载客需求较低的时段还能载货。不过这类货运服务可能会需要不同的车型。

无论如何,除非Robotaxi真的开始收费,否则这一市场的真正规模还是很难预估。

Robotaxi赛道会跑出一个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吗?

Robotaxi会在何时、何地开始营运?麦肯锡将Robotaxi的落地分为三个阶段:

(1)Robotaxi1.0时代:2020-2022年

这个阶段各家厂商车辆的行驶里程将高达约2000亿英里,不过其运营范围还是有所限制,其关键词包括天气不能过于恶劣、白天、低速行驶、道路标线清晰、交通较为顺畅。

(2)Robotaxi2.0时代:2025-2027年

Robotaxi的行驶里程将突破3.5万亿英里。同时,这些车辆还能在车流密集的市区自由活动,速度也将提升。

Robotaxi市场最快要到2024年之后才会出现增长。

到2025年之后,自动驾驶汽车才能以多种路线行驶,而无论是提供叫车服务或是供个人使用,都会受到天候条件的限制。

(3)Robotaxi3.0时代:2030年

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行驶里程将达4.9万亿英里,第三阶段代表着自动驾驶技术真正破壳而出。

即使是没有地图的无名道路,也能应付自如。无论刮风下雨、冰雹暴雪,甚至烂泥路都可以一一应对。

至少Level5自动驾驶汽车叫车服务,或是私家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前景,其问世时程仍「不确定」。

以美国为例,到2035年,美国的Robotaxi每英里平均价格会降到0.06美元,每辆Robotaxi的营收将增长至6万美元。

假设届时运营中的自动驾驶汽车为440万辆,全美的MaaS营收会达到2600亿美元,净利润率约在15到30%。

所以现在你知道了,在「干掉司机」这个终极目标上,自动驾驶这门生意是有多么诱人了。

自动驾驶未来的图景会是怎样的?这当中会跑出一个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出来吗?

这还真不好猜测。

《经济学人》在一篇文章中给出了一个结论:自动驾驶的未来之路,可能会通向寡头垄断。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少的中产阶级选择买车,越来越多自动驾驶汽车公司与政府合作提供城市公共交通服务。

从历史上看,从铁路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规模式发展,都是先行业垄断后政府干预控制。

自动驾驶行业也是如此,规模经济将同样缩小行业竞争者的行列,并创造压力让政府参与进来。

最后,自动驾驶市场可能会从当今激烈的竞争转向寡头垄断,转向国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