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配置操作 擘画发展蓝图 提振全球信心——海外媒体聚焦中国两会 代表委员展望“十四五”:未来五年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 等到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 “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十四五”开局 上海发力“五型经济”做足新消费增长点 芯片紧缺,将持续多久?5G手机会因此涨价吗? 杨利伟: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两会数说中国)增减之间有深意:透视“十四五”时期20项主要指标 英雄团长祁发宝身边的翻译,是位山东大学生!大三参军,“黑了好多”……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让国产医疗器械有更多“用武之地” 绘读报告丨@企业家,这些利好信息请查收 播下希望的种子 描绘可期的未来——从全国两会看2021年中国发展六大新走向 古人赏花有多浪漫?燃香、抚琴,收集落花当坐垫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建议从国家层面立法 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张道宏:更好发挥“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重要作用 政府工作报告首现一长一短两个版本 北京四中校长:不占用体育课,是师生共通的体会 民革中央副主席张伯军:在新征程上发挥好民主党派优势作用 宁夏不动产统一登记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十四五”规划中的交通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金句”背后 我们致敬青山时是在致敬谁 人大代表谈“劣迹艺人”:惩处应有章可循 中国交通基建如何跑出下一程“加速度”? 未来5年,健康中国怎么建? 全国人大代表秦玉峰:中国要形成更多“独门绝技” 解决“卡脖子”问题 浙江检察长贾宇: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围绕一个“实”字 刘世锦:“十四五”改革再突围 深圳实现商事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应用 诉与不诉,一道关涉六家企业的“生死题”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军建议 人大代表冯鸿昌:将“丝路海运”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河北重点行业在产企业今年将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如何破解“医防分离”?人大代表建言从人才源头推动医防融合 两会传递中国信心,海外关注中国成就 多国使节对中国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表示支持 数位代表齐发声,揭秘“应救尽救”背后的检察担当 多国人士:中国政府交上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东各国关注两会开幕 聚焦中国经济发展 一场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两会夜话 乡村振兴:中国如何研墨落笔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跨省通办”办出指尖上的便利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政协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新征程 世界新红利——海外人士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勿让“翁丁火烧连营”悲剧重演 政协委员支招古村寨消防安全 从苏黎世到拉萨 归国藏胞谢文·根多:继续向外界介绍真实的西藏 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新市民”意味着什么? 全球首个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实现“空间穿越” “进口老表”朱虹的“赣水遐思”:感恩赣江、保护赣江、利用赣江 两会新华时评:读懂东方奇迹的“密码本”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配置操作

2021-03-07 11:03:07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为当年经济发展和政策走向定调。如何理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宏观经济政策安排的新变化?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

高培勇表示,2020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但是中国的经济运行并没有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正处于逐步向正常回归的过程中。这是宏观经济政策布局的前提。在此过程中,很显然不能继续维持去年特殊背景条件下的宏观扩张力度,但也不能一下子回归,而需要逐步向常态化靠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高培勇说,财政政策方面,3.2%左右赤字率的安排、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的规模安排都体现了方向性的变化,变少了。但以3.2%左右赤字率安排为例,这是高于正常水平的,体现了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

高培勇指出,也要看到政策的结构性调整。以减税政策为例,总体上宏观税负还会继续下降,其中的重点是企业。实践证明,企业应是减税降费的核心对象,保住企业,才能保住就业、保住民生。

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扩大内需要提升企业投资水平和居民消费。从财政政策角度看,对企业主要是减税,对个人需要增加转移性支付,这就需要政府减少自己的收入份额来为其创造条件。需要财政保持一定的支出力度,又保持一定的赤字率。

今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相互配合?高培勇表示,今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全球性“放水”带来的通胀压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从总量角度看,货币政策必须守住底线,总基调依然是要稳,主要任务是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财政政策的支持点主要是处理好财政自身安全和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保证经济逐步走上正常轨道之间的关系。

“2021年是经济运行从极端严峻的形势逐步向常态化状态转变的过程。”高培勇说,随着经济生活逐步回归正常轨道,不管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要回归常态化的配置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