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金句”背后 我们致敬青山时是在致敬谁 人大代表谈“劣迹艺人”:惩处应有章可循 中国交通基建如何跑出下一程“加速度”? 未来5年,健康中国怎么建? 全国人大代表秦玉峰:中国要形成更多“独门绝技” 解决“卡脖子”问题 浙江检察长贾宇: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围绕一个“实”字 刘世锦:“十四五”改革再突围 深圳实现商事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应用 诉与不诉,一道关涉六家企业的“生死题”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长江岸线利用结构和布局欠合理 全国人大代表周建军建议 人大代表冯鸿昌:将“丝路海运”纳入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河北重点行业在产企业今年将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如何破解“医防分离”?人大代表建言从人才源头推动医防融合 两会传递中国信心,海外关注中国成就 多国使节对中国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表示支持 数位代表齐发声,揭秘“应救尽救”背后的检察担当 多国人士:中国政府交上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东各国关注两会开幕 聚焦中国经济发展 一场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两会夜话 乡村振兴:中国如何研墨落笔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跨省通办”办出指尖上的便利 3月7日:人代会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政协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国新征程 世界新红利——海外人士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勿让“翁丁火烧连营”悲剧重演 政协委员支招古村寨消防安全 从苏黎世到拉萨 归国藏胞谢文·根多:继续向外界介绍真实的西藏 政府工作报告点名“新市民”意味着什么? 全球首个5G沉浸式多地跨屏访谈实现“空间穿越” “进口老表”朱虹的“赣水遐思”:感恩赣江、保护赣江、利用赣江 两会新华时评:读懂东方奇迹的“密码本” 中国宏观政策如何“平稳转弯”? 上海:“三色圆珠笔”为大城市电网“零电阻”增容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聚焦“十四五” 着力提高议政建言工作质量 石光银:月光照亮毛乌素 中美专家共倡全球抗疫合作引国际学者共鸣 林毅夫看“十四五”:发展引擎应“喜新不厌旧” 人大代表建言体育法修改:增设体育产业、体育仲裁等内容 代表谈“纸面服刑”:扎紧减刑、假释等的制度“篱笆” 代表委员展望“十四五”:未来五年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 新华网评:与爱同行,每个人都了不起 理性看待“饭圈文化” 关注青少年背后情感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梁留科建议出台《中国石窟保护与利用条例》 河北高院施行立案工作十项便民措施 蓝图如画,规划纲要谋划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提高儿童先心病医保报销比例至90% 华媒看两会:GDP增长目标为世界经济注入确定性 派定心丸 “十四五”规划纲要彰显民众对美好生活新需求 大量数据目标瞄准百姓新获得 中国代表就70国在人权理事会发表支持中国的涉港共同声明向中外媒体吹风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企业“出海”需预判新业态知识产权风险 访最高检第九检察厅厅长:法治蓝天下让“花朵”灿烂绽放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政府工作报告“金句”背后 我们致敬青山时是在致敬谁

2021-03-07 09:36:57来源:中国青年报

致敬青山 是在致敬谁

青山常在,生机盎然——这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大“金句”。这句话描述的内容,既是政府对国内市场主体的助力目标,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生动展现。

回望2020年5月全国两会召开时,国内经济形势在疫情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压力,消费、投资、出口均有明显下滑。面对困难与挑战,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强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而今,不到一年过去,中国已逐渐摆脱疫情阴影,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走出了自己的复苏步调。

在中国经济转危为机、逆流而上的过程中,由上亿国内市场主体构成的“青山”,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留得青山,赢得未来”的政策取向,在重重压力之下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了生存保障;另一方面,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坚强韧性,从而拥有了这一派“青山常在,生机盎然”的景象。如果说中国的经济复苏进程背后有什么奇迹,这份由“青山”提供的坚强韧性,就是真正的奇迹。

感谢“青山”的贡献,究竟是在感谢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应看看谁才是亿万市场主体中的最大主力。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9月末,个体工商户在我国1.34亿户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中,占到了9021.6万户,超过所有其他市场主体数目的总和。

平时,我们最常在经济新闻中看到的市场主体,往往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然而,倘若把视线从舆论聚光灯下的舞台移向普通人身边的万家灯火,就会发现: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营造出社会“烟火气”的,其实是那些与普通人的生活靠得更近、也更接地气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

作为市场主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既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也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同时还是判断景气程度的“晴雨表”。在2020年中国经济的“V型反转”中,当年前三季度逆势新增的589.8万户企业和1242.6万户个体工商户,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复苏提振了信心,吹响了号角,更贡献了大量就业与产值,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亿万国内市场主体能在不利的外部条件下顽强生存,实现“绝地反击”,离不开中央政策一揽子的支持。为此,我国有充分的理由将“留得青山”的政策继续坚持下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等。

这些政策,既是养护“青山”,为中国经济增添生机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政府代表国家,向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的回馈。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思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