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委员建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防电子烟行业无序生长 代表建议立行业规范让青少年远离电子烟 全国人大代表范秉衡:建议推动智能终端产品适老性改造 从规划纲要草案“一词之变”看中国开放政策新走向 吴良好:坚持爱国者治港 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湖南推进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 一年票决民生实事3001件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开新局” 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力量 如何看待芯片技术“卡脖子”问题?周玉梅:要加大加快投入跟时间赛跑 相约二〇三五 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壮美图景 海南建议筹办博鳌亚洲论坛全球旅游论坛大会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警惕“套路贷”中的“假官司”泛滥 全国政协常委张大方:亟待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能源保障体系 人大代表石丽平:绣出脱贫战果,再绣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两会新华时评:期待居住证有更多含金量 人民论坛网评|“民生红包”最暖人心 中国的空间站建设怎么样了?新华网邀B站UP主对话杨利伟委员 杨扬:未来5年更多人将通过北京冬奥会喜欢上冰雪运动 同心同行 大道无垠——台籍代表委员谈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脱贫智慧怎样“武装”乡村振兴? 金融领航 青岛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注册制与常态化退市 双轮改革重塑资本市场生态 东吴证券拟用不超5.1222亿元回购公司股份用于股权激励 财政政策注重更可持续 精准调控纾困市场主体 稳外资聚焦先进制造业等领域 专家:资本市场是吸引外资和优化结构的重要力量 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今年拟安排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住房租赁市场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 平衡增长与风险 银行业机构要继续抓好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 “中证中银证券300 ESG指数”发布 双循环发展应加强服务产业端升级的配套能力建设 水滴保险商城:AI已提升智能质检效率60% 去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3.6% 中邮人寿拔头筹 速度质量“两手抓” 2021年增长6%以上 今年继续执行制度性减税政策 小微企业吃了“定心丸” QFII最新持仓动向曝光 去年四季度5.89亿元增仓6家公司 10只个股被证金汇金连续五个季度坚守 5只绩优股估值均低于20倍! 核电产业迎发展新机遇 这些概念股已被机构密集调研 权威解读:GDP增速目标“回归”怎么看?“民生清单”回应了哪些百姓期待? 保险公司遭遇退保背后 险企须摆正经营理念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化配置操作 擘画发展蓝图 提振全球信心——海外媒体聚焦中国两会 代表委员展望“十四五”:未来五年我们建设这样的中国 等到舱位却等不到集装箱 “箱思病”刺痛航运产业链 “十四五”开局 上海发力“五型经济”做足新消费增长点 芯片紧缺,将持续多久?5G手机会因此涨价吗? 杨利伟:两年内将有12名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 (两会数说中国)增减之间有深意:透视“十四五”时期20项主要指标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委员建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2021-03-07 12:29: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访谈)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 委员建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韩章云)在刚刚过去的寒假,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微光书苑”成为当地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12年来,这间由村民李翠利筹办的乡村图书馆一直免费对外开放,成为村民心中的精神文化“加油站”。

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后,乡村振兴成为当下农村发展的新目标。在李翠利看来,精神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钱袋子鼓了,脑袋也要丰满起来。”

李翠利的想法与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不谋而合。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花亚伟建议乡村文化建设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近年来,各地加强对城乡公共文化的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和资金保障,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发挥效能上仍受不少因素制约。

“资金保障差距较大,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设施建设仍有空白,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花亚伟表示,乡村文化建设还有许多短板需要补齐。

对此,花亚伟建议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继续通过督导、考核、暗访等形式,推动落实最新修订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南省委副主委梁留科也建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转变职能,由“办文化”走向“管文化”。“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社会化并不意味着政府放弃责任和投入,相反政府更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社会化的规划布局、财政投入、资源整合和网络建设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

针对乡村文化建设人才不足的情况,花亚伟还建议,可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共建共治共享。

“鼓励村干部、新乡贤、乡村文化能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合作社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挖掘培育一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花亚伟认为,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有助于实现乡村文化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创新思维拓宽渠道,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动能。”梁留科表示,应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公共文化。可以鼓励和扶持个人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书屋等,政府可通过资金扶持和授予荣誉等方式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以此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在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还可以拓展乡村文化阵地的服务功能。”花亚伟说,“乡村文化服务,可以和针对村民的便民、电商、就业等服务相融合,和旅游服务中心相融合,和文明实践中心功能相融合。”他认为,此举能使乡村文化阵地成为统筹协调资源、组织开展服务的综合性组织服务中心。

记者注意到,公共文化服务向县乡地区倾斜助力乡村文化建设,在河南多地已有尝试。

以河南洛阳为例,该市的城市书房“河洛书苑”在2020年年底已突破200座,且已从市区进入县域。当地乡镇居民也能和城市市民一样,在藏书不少于3000册的城市书房里免费借阅,享受“15分钟阅读文化圈”。(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