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让人们记住这个故事——专访电视剧《山海情》导演孔笙 山东高速所有服务区将在除夕免费提供食宿 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 “华龙一号”经过了严格考验→ 全国地下水年度变化量首次查明 张文宏:如果疫苗不得到普遍接种,全球疫情就难以有所改善 与代孕有关的那些涉法问题 新华时评:让留岗福利直达留岗人 沈阳农村厕改追踪:沈阳将逐户排查把工作做到群众满意为止 浙江援河北核酸检测医疗队抵浙 24天检测样本308万余人份 探访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衣冠冢”:藏于墓穴的“孤本” 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教育时评) “老”地方掀起旅游怀旧风 中国多地两会热议“双循环” 谋局“十四五” 华侨王云桧:心系家乡 做好桥梁、纽带 2020年安徽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546件675人 隐瞒男方独自生育背后的法律问题 河北隆尧将出台管控方案 南宫市展开全方位彻底消杀 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 去年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3000亿元 北京:“十三五”时期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岭南非遗入市井 “老广”趁墟买年货 云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李贻伟当选广州市政协主席 浙江:如何掀开数字化改革“新章”? 公共法律服务来到群众家门口 “工会管家”让企业劳动关系更健康 青海:2020年依法宣判“日月山埋尸案”“血渭一号大墓”等大要案 赵刚任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 哈尔滨市新增确诊病例17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 317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拾生活信心 河南9000亿元布局“十四五”交通:构建“米+井+人”字形运输通道 石家庄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达40.6% 主城区60家大中型超市58家正常营业 唐轶昂当选广西防城港市市长 一批新规2月起实施!“打工人”职业健康有保障了 司法权威不容损害逃避执行依法严惩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 成都一六旬老汉疑在医院当保安感染艾滋病 家属:他曾多次被废弃针头扎过! 好消息!今日0时至14时,石家庄无新增确诊病例 探秘高铁“守隧人”地下70米作业:在暗夜穿行 为信号护航 走近黄河上游“红色记忆”守护人:传承红色历史是最大的幸福 湖北水利“一号工程”实现全线通水 地方华侨权益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中国立法护侨步伐不止 央视网评:赖小民被执行死刑 彰显严惩腐败的决心和意志 青海如何迈向新征程?省长描绘路线图 四川法院从严从快审理妨害疫情防控等犯罪案件236件 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答好春运这张民生“考卷” 国家出手“挤水分” “团购”药品成常态 山东涉疫奶枣产品流入山西 大同等地在奶枣样本中检出阳性 邬惊雷:上海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 青海省省长:2020年青海交出非同寻常、特殊考验之年好答卷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我想让人们记住这个故事——专访电视剧《山海情》导演孔笙

2021-01-31 09:29:34来源:新华网

我想让人们记住这个故事——专访电视剧《山海情》导演孔笙

新华社上海1月30日电 题:我想让人们记住这个故事——专访电视剧《山海情》导演孔笙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王婧媛

耳畔方言土语,眼前漫天黄沙……新年伊始,对口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引发观剧热潮。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吊庄”故事讲起,直到今天已是绿水青山的西海固地区走上荧屏,电视剧短短23集,观众纷纷感慨“还不过瘾”,互联网评分也一路走高。

《山海情》为何牵动人心?导演孔笙在专访中告诉记者,创作初衷是为了留住人类反贫困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片段,让人们记住这个感人故事,而真实和真诚是《山海情》的创作秘诀。

上百人的团队“与时间赛跑”

如果说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史,在脱贫攻坚阶段是“与时间赛跑”,那么导演孔笙和整个摄制团队遇到的是另一种“与时间赛跑”的考验。

回忆《山海情》的创作过程,孔笙坦言这部剧集的诞生并不容易,从开始筹备到最终播出,团队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2020年春节前夕,剧组启动前期筹备,编剧完成首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走访。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剧组短时间内无法再度前往当地了解情况,剧本创作成了一大难题。

“原本计划2020年底就推出成品。”孔笙说,当时,剧组手中只有一份仍需改进的大纲,剧本无法如期完成,开机时间也跟着一拖再拖,导致剧集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都十分紧张。

剧组并没有因为时间紧而敷衍了事,相反充分预习了“功课”。“还是踏踏实实地按照创作规律在做。”他介绍,剧组搜集了大量资料,导演和编剧之间经常开视频连线会,探讨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说服力的情节。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剧组人员先后两次前往宁夏调研,经过大量采访,确定剧本的最终方向。2020年7月下旬终于开机,摄制过程中,导演和编剧继续向亲历过那段岁月的当地人请教,上百人的工作团队通力合作,不断完善剧情。

从“实”字出发,让扶贫剧不“悬浮”

“这就是当时的生活!”“这方言太亲切了!”真实是观众对《山海情》几乎一致的评价。孔笙说,这部剧的创作原则就是寻找真实的感觉,一个“实”字,是真实、现实,也是踏实。

“创作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拍出来的故事,要先能让我们自己相信,才能让观众相信。所以我们用了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搭建了真实的场景,使用了真实的方言,演员也投入了真实的情感和表演。这部剧就有了根,有了魂。”他颇为兴奋地说。

《山海情》剧组做了大量工作,还原闽宁镇当时的生活。除了让演员熟悉当地风土人情及方言等,剧组在拍摄场景搭建上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闽宁镇移民村的还原几乎是我们按照资料一点点自己搭建的。”他介绍,剧中“移民村”部分是剧组原地改造,部分则是在戈壁滩上直接再造,最大的挑战是还原位于西海固的老村庄“涌泉村”。最终剧组通过电脑设计,修饰实景中的山体地貌,制作出观众看到的“涌泉村”。

大约10年前,在拍摄《温州一家人》时,孔笙团队也曾前往陕西取景。相比当时,现在取景西北地区老村庄的难度大大增加。他说,外景难找,也说明脱贫攻坚真的实现了,西海固的生态不断改善,观众看到的山清水秀,都是真实现场。

“致敬老百姓,致敬基层干部”

“贫困究竟是什么?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无法理解。”孔笙坦言,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当地村民和干部顽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令团队印象深刻。他还曾查阅到一本拍摄于2000年的相册,相册中西海固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他十分震撼。

“我们在讲述这些故事的同时也秉持客观性,不回避扶贫工作中会遇到的局限和困难,让大家看到扶贫的艰难和不易。正是因为有着像剧中马得福、张树成、杨书记这样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和马得宝、李水花这样吃苦耐劳的普通老百姓,脱贫攻坚才会有今天的成就。”孔笙说。

《山海情》不单单剧情引人入胜,人物刻画也入木三分。观众在关心剧中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好奇是否真有原型。孔笙透露,剧中角色确实有原型,但并非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一群人的缩影。“比如马得福这个人物,有10多个人作为原型。”剧组将走访了解到的故事融为一体,让角色更精彩。

“希望让大家看到,总有一些像剧中马得福、凌教授、白校长这样的人,愿意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孔笙认为,正因为脱贫来之不易,更要通过这部电视剧表达对老百姓的致敬、对基层干部的致敬。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