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 去年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超3000亿元 北京:“十三五”时期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岭南非遗入市井 “老广”趁墟买年货 云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 李贻伟当选广州市政协主席 浙江:如何掀开数字化改革“新章”? 公共法律服务来到群众家门口 “工会管家”让企业劳动关系更健康 青海:2020年依法宣判“日月山埋尸案”“血渭一号大墓”等大要案 赵刚任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 哈尔滨市新增确诊病例17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5例 317名涉罪未成年人重拾生活信心 河南9000亿元布局“十四五”交通:构建“米+井+人”字形运输通道 石家庄规上工业企业复产率达40.6% 主城区60家大中型超市58家正常营业 唐轶昂当选广西防城港市市长 一批新规2月起实施!“打工人”职业健康有保障了 司法权威不容损害逃避执行依法严惩 经济大家谈 | 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与要求 成都一六旬老汉疑在医院当保安感染艾滋病 家属:他曾多次被废弃针头扎过! 好消息!今日0时至14时,石家庄无新增确诊病例 探秘高铁“守隧人”地下70米作业:在暗夜穿行 为信号护航 走近黄河上游“红色记忆”守护人:传承红色历史是最大的幸福 湖北水利“一号工程”实现全线通水 地方华侨权益保护工作上新台阶 中国立法护侨步伐不止 央视网评:赖小民被执行死刑 彰显严惩腐败的决心和意志 青海如何迈向新征程?省长描绘路线图 四川法院从严从快审理妨害疫情防控等犯罪案件236件 织密疫情防控安全网 答好春运这张民生“考卷” 国家出手“挤水分” “团购”药品成常态 山东涉疫奶枣产品流入山西 大同等地在奶枣样本中检出阳性 邬惊雷:上海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 青海省省长:2020年青海交出非同寻常、特殊考验之年好答卷 长春公主岭启动城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江西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 刘奇: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南水北调中线浮游藻类AI识别研究取得突破 青平:就地过年要体现“人情味” 全球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人民日报今日谈:把春运服务做到旅客心坎上 各地筑牢安全防线 同心抗疫不松劲 百年征程从这里启航——探访中国共产党诞生地 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GDP突破1.2万亿元 江西补选3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名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湖南亮出2020年“反腐成绩单” 立案22792件处分20446人 受疫情影响,中青旅2020年度预亏约2.39亿元 十四五新起点,上海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更多先行先试 雨润破产重整:创始人回归未能救起,意向重整方初现 上海“十四五”:加大重点产业、区域人才引进 50家风能公司发布年报预告逾八成预喜 8只绩优股获北上资金抢筹 消费电子“轻薄化”催“涨”结构件需求 春秋电子产能逐步释放业绩迎增长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

2021-01-31 09:27:17来源:新华网

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 题: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透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背后

新华社记者高敬、张华迎

2021年1月30日,福建福清。

在这里,全球第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这一天,距离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开工建设已经过去了2000多个日夜。

6万多台(套)设备、165公里管道、2200公里电缆,上千人的研发设计团队、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近20万人先后参与项目建设……这是一座创造性的超级工程,更是一张闪光的国家名片。

安全之问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当前世界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华龙一号”设计寿命60年,反应堆采用177堆芯设计,堆芯设计换料周期18个月,创新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系统及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

对核工业来说,安全走到哪一步,科学才能走到哪一步。安不安全,是核电站建设运营单位和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华龙一号”自然也不例外。

“‘华龙一号’严格执行了国家安全标准。”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我国现行安全标准是国际上最严、最高、最先进的标准。

可抗震、抗大飞机撞击的“华龙一号”,安全性靠什么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代核电技术相比二代核电技术更安全,从故障的概率上低了一个量级。“华龙一号”达到了国际上关于三代核电安全的指标。

叶奇蓁指出,“华龙一号”采用177堆芯设计,将堆芯燃料组件数量从157组增加到177组。这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燃料组件数量的提高,在增加发电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运行的安全裕量。

“华龙一号”采取了“能动+非能动”的双重安全系统。

所谓“能动”,即靠电来驱动安全系统,保障核电站运行。如果在极端情况下,核电站断电了,这时“非能动”就能派上用场。

他说,“非能动”就要靠自然力量来驱动安全系统。比如发生火灾时,楼上有一盆水在自然的重力作用下浇下来,就能在没有能源的情况下起到安全保障。

“华龙一号”可以依靠重力、温差和压缩空气等自然力来驱动安全系统,通过蒸发、冷凝、对流、自然循环等自然过程来带走热量。

能动和非能动两者融合,既有“能动”的成熟稳定,也有“非能动”在丧失电源情况下的独特优势。

此外,“华龙一号”还采用了双层安全壳的设计,外层可抵御大飞机的撞击,内层可做到即使堆芯出现问题,放射性物质也不会出来。

如果“华龙一号”遇到福岛核事故那样的极端情况,会怎么样?

余剑锋说,“华龙一号”充分吸取了切尔诺贝利、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的经验教训,即使遇到福岛核事故那样的极端自然灾害,地震和海啸叠加发生,“华龙一号”机组也能保证安全,而且还能快速恢复运行,不会发生福岛核事故那样的情况。

创新之问

国内专利716件、国际专利65件、海外商标200余件、软件著作权125项、核心科研报告1500余篇以及海量的科技创新论文……“华龙一号”形成了国内首个完整的核电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同时,“华龙一号”首堆所有核心设备均已实现国产,所有设备国产化率达88%。

“我国核电发展的一个灵魂性思想,就是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余剑锋说,“对于关键核心技术,我们都一件件进行了突破,没有‘卡脖子’的问题。”

要经历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才能换回如此充满底气的答案?

说起自主创新,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总有说不完的话。

他仍然记得,1990年在大亚湾核电站现场工作时,核电建设所需要的原材料甚至混凝土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研发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型号,是我们中国核电人的梦想。”邢继坚定地说。

每一项核心技术都是一座需要攻克的山头。

大的不说,就连一个阀门都可能成为“拦路虎”。

阀门,是电站所有的核级设备里数量最多的,“华龙一号”用到的阀门高达1.8万台。这些阀门,小到可以揣进兜里,大到需要用卡车来拉。

阀门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对实现核电站复杂的系统功能作用却不小。以往核电站建设中,国外阀门有成熟的运用经验,重要阀门均为国外采购。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是“三新”工程,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阀门设计要求上都发生了变化。现有国外成熟的阀门无法满足新系统工况,这要求在短时间内设计制造出能完全符合“华龙一号”性能要求的阀门。

一次次试验、一项项对比……研发设计单位联合国内阀门供货商开展了多项横向科研,实现了所有关键阀门的样机研发、鉴定和产品供货,打破高端阀门国外供货商长期垄断的局面。

从主泵、压力容器到蒸汽发生器,从阀门、电缆到控制柜,从抗震性能提升到抗大飞机撞击设计,这样的创新故事在“华龙一号”身上从不欠缺。

如今,“华龙一号”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自主的型号标准体系,涵盖核电厂设计、设备、建设、调试等全生命周期,可有力支撑“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

未来之问

一直以来,世界核电行业有一种“首堆必拖”的“魔咒”,“华龙一号”打破了它。

不同于核电机组重复性建设,每一项核电技术的首堆建设要进行很多创新性研究和试验工作。因此,首堆建设工期一般都会很长。

余剑锋说,在全球三代核电首堆建设中,“华龙一号”能够按计划工期高质量完成,在全球核电发展史上是首次。

每一道核级焊缝都要做全面检查,谁焊的、采用工艺、焊接过程等都要记录下来,还要做严格的标准评定。

“华龙一号”这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有多少道焊缝?每一个焊缝都要进行这样的检查。

5年多时间,近20万人先后参与了“华龙一号”项目的建设……建设者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核电建设史的奇迹。

然而,总设计师邢继却说:“从‘华龙一号’落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要否定‘华龙’。”

从2015年5月落地福清到2019年10月漳州核电建设,其间开工建设的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图纸都不一样。

“我们在建设‘华龙一号’第一台机组时就不断将经验反馈到后续项目中,这样越往后开工的机组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就能不断进行优化改进,指标也更优。”邢继说。

2020年9月,国家核准了采用“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的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和浙江三澳核电一期工程。目前,“华龙一号”在我国已经开始批量化建设。

“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发电近100亿度,能够满足中等发达国家1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

在叶奇蓁院士看来,我国提出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源转型势在必行。核电是低碳能源,应该跟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结合起来,为碳减排作出贡献。

余剑锋表示,核工业的发展不仅要解决能源问题,未来也会为医疗、农业、制造业等带来一些革命性的变化。核能,未来有更大可能! 【编辑:张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