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触网”在年轻人中走红,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0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国庆假期过出年味儿!出门“浪”有新变化 多家景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 护航黄金周 中国公安部: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天道路交通状况良好 公安部交管局:切实做好“两节”假期后半程交通安全工作 探访新疆易地扶贫搬迁点:搬出“穷窝子” 住进“幸福村” 两部门:国庆中秋假期道路运输安全风险较高 人民日报:让勤俭节约成为新时尚 日本检疫员:一场与中国的“邂逅”让她重拾画笔 假期近半全国旅游收入超两千亿元 旅游景点继续保持高位、有序运行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小地块”“大变身”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幸福 郭建华:从填补心灵空白到照亮脱贫之路_光明网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楼继伟:美方保护主义行径违反世贸规则 追寻宁波帮精神:“与时而变”与“初心不移” 中国连续4天铁路发送旅客人数超千万 “高铁游”受青睐 国庆假期近半 全国实现旅游收入超2000亿元 综述:中国与阿根廷疫情期间科技合作更趋紧密 中国继续发布大风降温预报 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 吉林交通事故致18人死亡 公安部派工作组指导调查处置工作 格特鲁德·蒙盖拉:北京世妇会是重要里程碑 各国应继续加强合作促进性别平等 罕见病天价药物要进医保 支付难题亟待解决 火星6日距离地球最近 当晚可赏“超亮”火星 铁路等部门努力打造国庆假期美好旅途 塞尔维亚专家评价中国援塞医疗队:他们彻底改变我们的观念 欧央行发布首份数字欧元报告,最快于明年启动数字货币项目 就差那临门一脚了!这个秋冬季蓝天保卫战打法不一样 罕见病天价药物要进医保,支付难题亟待解决 力帆有救了?吉利迈捷参与重整 欧洲支付巨头造假风波尚未结束,德国政治地震才刚开始 【追寻先烈足迹】保家卫国的路上 与北大相伴而行 美国9月新增就业不及预期 裁员大幅增长 小康图景 |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为了更好的明天——国庆中秋假期一线奋斗者扫描 回国时间三度延期 塞尔维亚专家评价中国援塞医疗队:他们彻底改变我们的观念 国际锐评丨中国新发展格局为世界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年代秀”换装大比拼!这些小符号能否唤起你的“铁路记忆”? 全国铁路4日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 “高铁游”受青睐 一键收藏!“最美高铁”合福线宝藏地图来啦 联合国人权高专:正视种族主义根源问题 农业农村部: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全面提升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防范化解公共风险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新建交30周年:中国与新加坡的“龙狮之缘” 全国铁路4日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 “高铁游”受青睐 5.72亿存货蒸发!子公司财务总监被带走!广州浪奇浪不起来了 出游消费劲头足!长假前两天银联网络交易金额达6287亿元 9月百强房企销售同比增长29% 目标营收百亿美元!华为争夺笔记本电脑市场 《木兰·横空出世》上映第一天就撤档下市 成都将成中国医药创新城市“黑马”?来这场大会看万亿级产业潜力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非遗“触网”在年轻人中走红,如何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2020-10-05 09:26:31来源:人民日报

非遗“触网”潮起来(金台论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进一步活起来、传承好?在坚守其本的基础上,与古为新、与时俱进,让古老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与更多年轻人产生共鸣,无疑是重要路径。这方面,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肩负重大责任。

目前来看,正如苏绣、蜀绣一般,非遗经过新生代传承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致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巧妙相融,焕发出青春活力。有的刺绣、年画、剪纸结合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制作专题产品、主题文创,展示自然的奥妙、传统的魅力、民俗的乐趣,又融合当下的生活、时代的风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有的以观赏性为主的大型瓷器“改头换面”,制作小型实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这些产品既有非遗本色,又紧随时代潮流,市场反响很不错。

一些年轻人还进行分众设计,突破非遗项目本身的局限,使其与男女老少的生活产生更密切的联系。比如,针对老年人和钟情老物件的客户,推出原汁原味的非遗作品;针对青年人,推出耳机、手提包、挂件、玩偶等时尚文创产品;针对小朋友,则开发有趣味的材料包,让孩子们动手参与、体验手作的乐趣……配合产品的创新,还在各大商圈和文化场所开展各类非遗体验活动,让更多人在参观、体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非遗的了解、认同和喜爱。

好产品有了,还应有更好的推广。互联网时代,非遗可以大胆“触网”,主动走到更多人身边,甚至把自己打造成为潮品、网红。发微博、上微信、开直播,目前已有不少年轻传承人尝试将老作坊、老手艺等“搬”上互联网,让一招一式、一针一线都近在网友眼前。直播的过程还穿插对非遗知识的普及,也能直接推销产品。惊喜的是,与网友的实时交流和亲密互动,不仅提升了非遗的知晓度,直接拉动了销售额,也收集了网友提出的一批设计、生产和营销的点子,为未来的发展拓宽着路径。链接上网,古老的手工技艺收获了更多活力、灵感和思路。

创新内容表达、打通线上线下……这些新潮的探索让非遗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但不难发现,在许多非遗项目逐步“潮”起来的同时,仍有许多项目还未能做出突破与创新。原因为何?许多传承人本领不足,往往只擅长埋头做事,照样学样,缺乏设计开发、市场开拓、品牌运作的意识和能力,制约了其发展。

传承人要做出突破并赢得年轻人的喜爱,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迫在眉睫。对此,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从2015年起共同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让传承人进高校深造,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研究当代审美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从而找到传统与现实融合的切入点。目前全国已培训学员3万余人,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非遗文创走向市场,在年轻人中刮起了“非遗风”。

非遗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非遗从业者的认可度、自豪感和荣誉感,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传承和弘扬非遗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新生代传承人,拓展着越来越广阔的年轻市场,这无疑是最喜人的局面。

郑海鸥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