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务农了 武汉市启动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澳有关机构突击搜查中国记者 中国记协:强烈谴责 两部门继续调度部署重点地区强降雨防范和防汛救灾工作 为县域发展而动 一个西部贫困县的电商“生意经” 城市精细管理 涵养良好风尚 2020年中国·南宁海(境)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献礼教师节 纪录片《良师》讲述张桂梅等感人故事 上海报告8例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蒙古国捐赠的3万只羊要来了 隔离并接受必要检疫后将移交中方 党员干部主动投案变为常态 标本兼治综合效应显现 浙江四大实验室话基础研究: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专家谈外卖骑手陷“算法困境”:平台应提升外卖员保障 我国出台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指南” 中韩举办青年影像大赛 讲述两国民间交往故事 “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700亿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中印外长发表联合新闻稿,双方达成五点共识 王毅会见巴基斯坦外长库雷希 天津新增3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记录中国抗战的真实图景 坚定维护多边主义 展现负责任大国历史担当——专家解读《中国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立场文件》 刘鹤同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共同主持中欧数字领域高层对话 提高国产陆地遥感卫星应用效能 卫星遥感应用年会举行 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长理事会会议 一线抗疫群英谱:与时间赛跑的钢铁战士 教师节怎么过?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一位校园工人颁奖 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开行列数超去年全年 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全线接触网贯通 山西省第六次旅游发展大会召开:深挖文化使游读山西活态化展示 外交部:中欧班列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游移于色情边缘 社交网络刮起“茶艺照”风潮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5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综述:记中国驻英国使领馆协助学子、侨胞抗疫 国办:2020年年底前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内 七部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追忆陈定昌院士:中国精确制导主要奠基人 研制出首部激光雷达 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对52个未摘帽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 河北推出直播带“岗” 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访白云边检站:疫情之下,用更好服务减少旅客通关“滞感” 蓬佩奥诬称中国渔船在厄瓜多尔附近公海“非法捕捞” 中方回应:均正常依法作业 王毅:上合组织应坚决防止世界重回“丛林时代”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成章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发布关于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立场文件 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集中推选会举行 深圳医生走进西藏察隅送光明 中韩专家共议“疫情下国际合作” 外交部:澳驻华使馆曾安排两名澳驻华记者进入使馆以躲避调查 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原书记秦光荣受贿案一审开庭 温州中院宣判一起走私柴油案 被告人偷逃税额超5亿元 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连续三年实现“两个只增不减”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务农了

2020-09-11 09:30:07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务农了

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这一天也恰逢袁隆平院士的90岁生日。在由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拼多多共同举办的首场大型直播中,这位笑称自己正式从“80后”变为“90后”的老人,深情呼吁道:“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希望广大知识青年投身农业研究!”

正所谓“农为天下之本,农昌则国盛”,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发展无疑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基础具有战略性意义。而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传统农业模式,到以智能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转型,并不是自然而然、一蹴而就的过程。它离不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年轻人的奋力接棒,把知识、技术与青春挥洒在一片乡土之上。

在这一背景之下,袁老的生日愿望可谓用心良苦:这不仅是一份来自前辈的殷切期待,更有防止农业人才“青黄不接”的未雨绸缪之意。根据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张林秀教授的研究,在1998年,16-20、21-25岁的农业户口人群中,从事非农行业比例分别为60%、54.7%,到了2015年这组数字是91.5%、90.3%。一些人即便生于农村,也极少下地干农活,“不辨菽麦”者更是大有人在。

这样的选择,当然有着基于现实状况的理性考量。在很多人眼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式的务农生活不仅繁累,而且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还很容易受到各类自然因素的影响。若是种植葡萄、咖啡等特色农产品,更是要经历长达几年的前期培育期。在一番辛苦劳作之下,人们的收入并不稳定,也往往并不可观。

相较而言,进城打工则是更加轻松、更具“性价比”的赚钱方式,年轻人只需投入一定的劳动,便能获得相对稳定、体面的收入。与城市中相对宽广、明确的职业上升渠道相比,农业生产若是没有技术和商业理念的“加持”,也很容易触及发展的“天花板”。

此外,当下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前段时间,农民工吴桂春对东莞图书馆写下的情真意切的“离别信”,就生动反映了这一差异。在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巨大“虹吸”效应下,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留守老人和儿童占比较大的情况较为普遍。可是农业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创新,离不开人才基础和创造性氛围,若是不对这种形势加以扭转,势必会延缓向智慧农业转型的步伐。

要想激发农业活力,改变年轻人不愿务农的现状,首先要做好基础性收入保障。比如,可以通过进一步普及农业保险,使农民不再戚戚于自然灾害等破坏性打击,尽量降低“看天吃饭”带来的不稳定性。在科学研究、因地制宜的基础上,也可以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的农业项目,通过补贴等形式推动其走向正轨,织密兜底保障之网,为具有风险性的创新尝试减少后顾之忧。

此外,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技术咖、研究者和商业新秀们在乡土之间一展身手。营造良好的“务农环境”,必须把工作做实做细。比如,要想赶上直播的热潮、搭上电商的快车,就有必要在道路、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足功夫。而进一步强化对“三农”信贷的货币、财税、监管政策等正向激励,也能有效解决年轻人在创业初期缺乏启动资金等普遍难题。

当然,对于这一届年轻人来说,宜居的环境也能成为让他们扎根乡村的重要吸引力。农村的演进前景并不是要与城市看齐,而是要发挥自己的独特魅力。近几年,李子柒等博主的大火,说明质朴纯真的田园生活正在成为吸引青年群体的新风尚。类似莫干山等地以全新思路进行开发改造的方向,就值得借鉴。只要改造有方,乡村环境同样可以通过差异化竞争获取优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只要营造出良好的“务农环境”,构筑起乡村生活的独特吸引力,年轻人不愿务农的难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