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气神 35城住宅供应:中西部龙头城市赶超北上广,重庆是深圳8倍 中基协秘书长陈春艳:公募REITs已取得四大突破 五连板“医美股”朗姿股份收关注函,近一个月六批机构接踵调研 中签啦!在苏州花央行数字人民币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条高铁全线开通后,长三角哪些城市受益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上海连续六年位居第一 阿里、拼多多、美团退出社区团购业务?谣言!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即将落地,农产品能否平衡法国对华贸易逆差? 铁矿石价格持续攀升,中钢协:涨价不合理、不可持续 基金走访552家上市公司 4家获超百机构抱团调研 QFII调研135家上市公司 科技股是重点领域 解密四类机构最新A股布局意图 科技与消费仍是重中之重 奶奶是开国元勋,孙子在井冈山做保安 国家体育馆改造工程完工 将于明年1月完成首次制冰 流入核酸呈阳性冷链食品 浙江台州三地“寻人”检测 重庆一社区书记称要打击铲除一小部分业主?当事人回应:断章取义 网红拉姆前夫唐某涉嫌故意杀人罪被批捕 县医疗系统腐败20人涉案:关键岗位监督不能缺失 加快构建“四横三纵”骨干水网——水利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谈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建设 志愿者范梓幸:带着奶奶的愿望走上和平的讲坛 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作出贡献 五年防沙治沙一千多万公顷——我国荒漠化程度持续减轻 破案惩凶铸正义――全国公安机关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纪实 江苏多地浓雾笼罩 13座城市均遭“霾伏” 内蒙古处分千余名教育系统违纪违法党员干部 中国驻加大使重申:孟晚舟事件是彻头彻尾的政治事件 北京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由莫斯科抵京 全年流量最大的双子座流星雨14日迎来极大 塑造城市品牌 积淀文明亮色 宣讲交流形式多样 凝聚共识鼓舞人心 中投公司副总经理郭向军:消费和科技创新两大投资主题值得关注 16家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 高新企业更需资本市场扶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 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并重 从一省小贷行业不良率达36%窥全局,未来小贷公司何去何从? 特朗普推特治国背后:极端宣传与金权政治的合谋 AI大潮将来袭?人工智能多领域应用,哪些产业链值得关注? 2021年底难清理完的老产品可延迟,银行理财如何平稳过渡非标? 争夺晶圆厂产能 机构预测全球车用芯片产值明年呈双位数增长 网红辛巴售假被立案调查,是否面临刑事处罚仍未可知 2021年A股怎么走?哪些行业被看好?券商年度策略观点告诉你 盘前必读丨苏宁回应“股权质押淘宝”,深信服拟定增募资8.88亿元 京东7亿美元投资兴盛优选 正式入局社区团购 美国新法案对中概股影响几何?专家:对美而言中企退市代价很高 猝不及防!闪崩股“跌跌不休”,如何规避风险? WTO上诉机构前主席:中国应积极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规则贡献智慧和力量 网购进口冻肉遭处罚最新进展:黄州区政府撤销处罚并致歉 2021年A股买什么?外资瞄准了这些核心主线丨投资人说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2020-12-12 18:25:11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12月12日电 题:不忘苦难记忆,砥砺复兴之志——写在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又是一年“12·13”。第七个国家公祭仪式上,凌厉的警报声将再次响彻这个城市上空,是哀悼更是警醒。

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牢记民族苦难

冬天的“哭墙”前,有无尽的哀思。

11月25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石秀英、马庭宝、路洪才、艾义英、余昌祥,以及部分去世幸存者家属,齐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内的遇难者名单墙前,再一次为逝去的亲人送上鲜花,留下无尽的哀思。

“只要身体允许,我就要来。不来我心里难安啊!”家中9口人有7人被杀害,夏淑琴老人蹒跚的身影,几成每年家祭日“标志”。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73人。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日渐稀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的身影越来越多。

赶在公祭日闭馆前,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们走进纪念馆进行“行前一课”教育。他们参观史实展,向死难者献花,重温民族苦难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过去是学校的自选动作,现在则是留学前的‘必修课’。”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贺承瑶说,南京市教育局与纪念馆共建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行前一课”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即将出国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与和平教育,打好作为中国人的“底色”。

铭记历史,方能在沧海横流中积蓄砥砺前行的力量。

目前就读于美国杜克大学的李逸章,曾在2017年接受“行前一课”教育。他说:“作为年轻一代,我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稳定发展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前提,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创造、自觉维护。”

传承守望互助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设置了25个难民收容所,在此后南京的至暗时刻救助了25万多名中国难民。

今年12月13日,《命运与共——约翰·拉贝及家族与中国的友谊》主题展览即将拉开帷幕,其后人托马斯·拉贝为此传来了一段视频寄语:“拉贝的家人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已持续了四代,今年,我和我的家人也亲身体验了中国的那句俗语——患难见真情。”

故事发生在疫情期间。今年3月中旬,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接到一通来自海德堡的电话,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托马斯·拉贝提请中方为他和他所在的医院提供几种急缺的抗疫药物。

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迅速打响。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终于在4月21日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托马斯·拉贝手上。

“在人类战争史上,总有一些人,像灯塔一样,为身处黑暗恐怖里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和平的曙光……”12月5日上午,在南京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内,南京工程学院的孟繁雨和同学们正在朗诵诗歌《拉贝的诉说》。

驻足聆听的人群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孙立群感慨万千。今年大年初一,她和同事们紧急驰援武汉,一干就是50多天。“无论是83年前国际友人的无私善举,还是今年援鄂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都是一脉相承的人道主义救援精神。”

“《拉贝日记》里的故事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记录了战争与屠杀的残酷,令人不寒而栗;另一方面,也证明人类应当对人性抱有信心、对和平抱有信心。”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负责人杨善友说。

永续和平追求

临近公祭日,很多南京市民发现部分地铁站内多了一面“和平许愿墙”。人们纷纷驻足,郑重写下自己对和平的期许:“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滑落”“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祖国昌盛,世界和平”……声声呼唤,字字入心。

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近几年,南京秉持捍卫历史真相、守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在国内外举办了一系列和平主题活动。例如,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多次走向海外,幸存者及其遗属举办证人证言集会、和平交流活动,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已为80多个国家、3800多名学生提供和平学教学服务……

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这座曾经遭受浩劫的城市,如今因为和平而闪光。

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也加入到传播和平的队伍中来。韩国女孩姜哈娜于2019年5月成为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一名国际志愿讲解员。一年多时间里,她接待了来自韩国的多个团队,“让观众记住哪怕一个名字、一个词、一个数字,我的讲解就是有意义的。”

“83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