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这样回答 青岛通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情 确诊患者检查CT将必须单独使用 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专家解答热点问题 重庆扶贫干部细说脱贫攻坚路上“关键词” 网络作家评职称梦想照进现实 可直接参评高级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局原局长肖卓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出台生物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 规定五方面主要内容 “每一个普通人都是构建历史的基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十三届〕第十六号 诸多突破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呵护“少年的你” 全国逾80名法学专家聚津 研讨民法典实施背景下的审判能力现代化 农业农村部拟规定:扩延长江口禁捕范围 明确禁渔期 从数据和做法看中国减贫事业中的深圳力量 【民族团结党旗红】彝海结盟红色历史启新篇 世界粮食日的特别礼物:中国十万亩海水稻平均亩产超千斤 外国驻华大使实地调研中国脱贫成就:为世界提供借鉴经验 堵住农村治安防控盲点 “一村一辅警”受到群众欢迎 新闻调查丨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我们该如何守卫它? 福建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为阿根廷输入 首届“两弹一星”精神高层论坛开幕 中国修改专利法 将法定赔偿额上限提高至五百万元 碧水保卫战:北京聚焦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 中外专家“把脉”疫情常态化下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 天津港首次实现码头作业全流程无人化 全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投资1984亿元 国考报名第三天 国家统计局一岗位竞争比超800:1 走读生也要收取住宿费?国务院督察组出手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世界粮食日:中非农业合作不只是粮食援助 青岛市加强院感防控 10个督导组开展秋冬疫情防控督导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房屋翻新 住得舒心 华龙两江评:唱好“双城记”,描摹国内大循环新“拼图” 托起民众安居梦 《住房租赁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陕西17日新增2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百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首批授权事项清单 评论:打造世界变局中的经济避风港 英媒报道:国庆婚礼扎堆显示中国抗疫成果 美国食药监局前局长:中国五天内完成900万人检测,这在美国是“不可能的任务” 让老百姓租得放心住得安心 中国修改国旗法、国徽法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蓝天立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陈武不再担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 广东援藏提升西藏偏远地区医疗水平 守护杨靖宇烈士陵园的老兵徐振明:为将军守陵,此生不改 刘家发出任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 (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 智库建言:“十四五”时期中国推“新五化”为经济注入新动能 韩长赋:确保水稻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 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谁来养活中国?” 中国这样回答

2020-10-19 09:35:46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全球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地时间10月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被授予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其在对抗饥饿问题上所作的努力。

据世界粮食计划署官方网站资料,该机构每年向约80个国家的8000万人口提供援助,分发约126亿份粮食和援助物资。每天,世界粮食计划署有5000辆卡车、20艘船和70架飞机向最需要的地区输送粮食和其他援助。

作为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局成员,中国在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上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粮食年产超6.5亿吨

上个世纪,外国人还在担忧“谁来养活中国人”。

2010年以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就已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过470公斤。

根据2019年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数据,我国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1亿吨的近6倍。粮食产量波动幅度基本稳定在合理区间,除少数年份外,一般保持在±6%的范围之内。

农业农村部预测,今年我国粮食产量将连续第6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

同时,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目标。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解决本国人口吃饭问题是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

此外,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重要捐赠国。在2005年停止接受联合国的粮食援助当年,中国就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捐助方,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2017年,中国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款3400万美元,对索马里、尼日利亚、南苏丹、也门、肯尼亚和乍得6个国家进行紧急粮食援助。2019年,中国向埃塞俄比亚捐赠9000吨紧急粮食援助,向南苏丹捐赠超过2000吨大米。

1996年以来,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了20多个多边南南合作项目,向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加勒比海等地区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人员,约占项目派出总人数的60%。

中国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截至2016年,中国共帮助50多个非洲国家实施近500个农业援助项目。

今年4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启动全球人道主义应急枢纽,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抗疫应急响应。中国发出的抗疫物资占整个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物流网络所运送的抗疫物资的80%以上。

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CIDCA)签署协议,中国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埃塞俄比亚和几内亚超过30万的贫困人口提供粮食援助。

全球粮食安全依旧任重道远

目前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依旧严峻。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称,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新增1.35亿人处于粮食危机状态。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曾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2020年底,全球将新增1.3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总饥饿人口将超过2.65亿人。

冲突、气候变化与经济衰退仍是导致粮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随着疫情出现,“粮食民族主义”也在全球兴起。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大卫·比斯利(David Beasley)称,粮食安全跟和平与稳定密不可分。作为全球抗击饥饿最前线的人道主义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使国际社会聚焦于面临粮食不安全威胁的人们。

联合国粮农组织(UN FAO)总干事屈冬玉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将激励所有人,焕发新活力,携手努力消除饥饿并建立更加美好的世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