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不能拿“付钱”当“付出” 捷克总统重申不会改变一个中国政策 海雀村之变,从苦甲天下到户户小康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发言人就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访奥期间涉华错误言论发表谈话 通过深化医改破解儿科医生荒 中国代表呼吁国际社会推进巴以和平进程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示:长假出行做好个人防护 珍惜美好生活不忘英雄先烈 71对新人在南京雨花台向英烈献花 巴吉村的“致富密码” 教育部答复“义务教育必修游泳课建议”:将聚焦师资场馆等 本轮德甲前瞻推荐拜仁慕尼黑VS柏林赫塔预测分析 德甲联赛前瞻推荐RB莱比锡VS沙尔克04盘口分析 监管部门多措并举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赋能实体经济 销售新规实施在即 基金公司忙“赶工” 今年银行永续债发行突破4000亿元 中小银行成“生力军” 上市公司三季报预喜“路线图”出炉 与“两新一重”高度匹配 郑商所发布短纤期货合约及相关业务规则 四季度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强化精准滴灌 定向降准仍可期 退市公司数量创新高 是资本市场改革日益深化的最佳注脚 部分产品“强退” 银行理财转型踩油门 近半私募选择重仓或满仓过节 前8个月新增减税降费1.88万亿元 部分将“直达”上市公司三季报 “补水”有戏 10月资金面料保持紧平衡 前8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8773亿元 苯乙烯期货运行满周岁 日均持仓突破10万手 “十四五”将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力 双循环下产业升级加速度 蚂蚁配售基金独家代销是模式创新还是利益之争 紧盯三季报 基金寻找“投资之锚” A股缩量资金聚向253只个股 扎堆国防军工等板块为哪般? 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2407亿美元 券业再添“新兵”? 青岛国资携手外资行报名“入伍” 前三季度可转债发行数量超去年全年 年内A股再融资规模近8000亿元 18家公司有望走“快速通道” “双节”银行理财收益率普遍3% 吸引力不足养老型理财补位​ 苯乙烯上市一周年 产业客户持仓占58% 2019年13.12万亿元信托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信托行业纳税总额达640亿元 各地真金白银鼓励上市 抢占新产业新技术制高点 一名18年公募“老兵”的观察:不疾而速 拥抱价值​——专访北信瑞丰基金副总经理王忠波 机构投资者获政策力挺 三季报持仓布局将为市场“划重点” 北京热门景区门票被“抢空” 京郊民宿入住率或迎新高 马产业链产值约700亿 6只概念股上半年净利翻倍 华夏理财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 金融生态布局再加码 政策发力 四季度利用外资规模有望稳中有升 险资年内举牌增至20次 多险企称四季度将择机加仓A股 板块破净率近七成 机构把脉银行股价值 平安信托李宇航:信托公司以保险资金投资高速公路股权案例研究 9月30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四季度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强化精准滴灌 定向降准仍可期 四方面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任督二脉” 我们行走在焦虑的尽头 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再增一家:康泰生物灭活疫苗获批临床试验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孩子教育不能拿“付钱”当“付出”

2020-09-30 12:26:10来源:光明日报

孩子教育不能拿“付钱”当“付出”

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因与家长沟通不畅而自杀自残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为家长反思自身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事实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物质上舍得投入,自认为对孩子“付出”很多,却恰恰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是一些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普遍做法。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便在物质上加倍地补偿孩子,希望通过物质奖励补偿对孩子教育的亏欠,其效果却适得其反。一些孩子的学业表现与家长心理上有距离,有的甚至酿成悲剧。不久前,武汉市某中学一学生因玩扑克被请家长,在挨了母亲几记耳光之后,从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14岁的生命。类似的案例既暴露出孩子心理上的脆弱,也暴露出一些家长的共同困惑。

单纯物质上的保障,并不能代替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更不是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也是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明明很爱孩子,但孩子却不领情的原因所在。对待少年儿童的教育,家长不能简单地把“付钱”当成“付出”,纵然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动辄可以将几百万、上千万元资金投向学区房,可以将几十万元资金投向兴趣班,也无法弥补亲子关系上“没有时间”、重说教而少沟通、重批评教育而少平等交流所带来的“心理裂痕”。

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融入社会,如何建立对事物的认知、对价值的判断,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信息交流反馈的长期过程,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引导不可缺席。应该说,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远比父辈优厚,可是由于信息爆炸、观念多元、竞争激烈,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一点也不亚于父辈。来自家长物质上的付出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心理上的正向引导却面临短缺。

相比于“物质抚养”,对孩子的“心理关怀”对家长的要求更高。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长不去摸索孩子的心理成熟规律,不去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一些人甚至还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依着“我们当年就这样”的思维惯性,以为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可以对孩子指手画脚,这自然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要。

实现良好的“心理抚养”,基础前提是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六个字:第一是“尊重”,一些家长感慨孩子早早地出现叛逆,却不知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个体,少年儿童也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维护自身尊严;第二是“信任”,有效建立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的信任,对孩子养成稳定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是“沟通”,教育绝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平等对话、良好沟通,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是衡量家长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

(作者:济兼,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