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中国长征六号助力阿根廷遥感卫星星座建设 国家卫健委齐贵新: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统战部调研甘肃积石山定点扶贫 民航局再发多个熔断指令 王晓晖:后疫情时代应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的多元模式 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直面问题 坚持依法合规经营 “最火爆”医疗器械展区:多个“首秀”直击“痛点” 聚焦慈善法——推动慈善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进博会创意短片《绘梦东方》 纪检监察机关精准监督执纪问责 保障52个贫困县如期摘帽 2020长三角一体化院士论坛在安徽合肥举办 带动近五十万人就业 非遗扶贫让日子更有奔头 云南文山名至实归“中国三七之乡” “三七节”已办六届成效斐然 安徽从严推进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完善内控机制严防灯下黑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让“互联网+医疗”惠及更多民众 闽南古法乌龙复兴计划在厦门启动 能否更好防控传染病?张文宏:取决于智慧医疗是否“到位” 长征六号一箭13星发射成功 首个“云上金鸡节”:“5G+AR”打造电影节沉浸式体验 重庆首座下穿机场铁路隧道顺利贯通 院士专家在济总结中医药抗疫优势 建言守正创新 广东惠阳引进一批大项目 建设两大千亿产业园 高压震慑与政策感召相结合 西藏引导问题干部主动投案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探访绵阳北川文化扶贫:在非遗中找到致富之路 商务部:猪肉供给将持续改善,明年下半年有望恢复到常年水平 探访绵阳北川文化扶贫:在非遗中找到致富之路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文旅融合百姓富 【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篇】衡阳县:文旅扶贫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脱贫攻坚一线打一场首善标准的硬仗——北京东西部扶贫协作纪实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北川县石椅羌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发现最美铁路】从“输血”到“造血” 铁路助卜效村脱贫攻坚换新颜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永昌镇:让农民在公园里奔小康 文化扶贫在行动·四川篇丨北川唐家山村:羌族古茶背后的致富密码 进博会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冷链食品这样才能“吃得放心” 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搭载发射天启星座十一星 195次!规划建议中,这个词出现频率最高 李兰娟等院士专家聚山东 献策生命科技和医学融合发展 小名“天蝎座” 揭秘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的“首位乘客” 报告称中国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部分材料进入世界前列 专家学者齐聚闽西共研全国原苏区老区振兴发展 中国内镜医师大会在厦门举行 专家指人才稀缺 中国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百姓过稳日子 98%贫困村通光纤!提前超额完成目标! 进博会成新药、新疗法“秀场” 提升人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渝万高铁获批 将实现“6小时”联通京津冀和长三角城市群 西安杨森制药总裁:解决健康卫生问题必须借助现代技术 青海:花生种植取得新突破 打破花生种植“真空地带” 谷神星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各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

2020-11-08 09:27:58来源:人民日报

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深聚焦)

核心阅读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视屏”增多 运动减少

“小眼镜”越来越多

“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频繁眨眼、揉眼睛、皱眉、拉扯眼角,经常歪着头看物体……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家长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检查。”9月开学后不久,北京市西城区的13万中小学生就收到了一本小册子——《西城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读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大中小学开展了大规模线上教育教学,这在有效弥补不能正常开展的校内教学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广大儿童青少年在电子屏幕前的时间。半年多过去了,孩子们的视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疫情期间的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调研结果不乐观。”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团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半年多来,被调查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率从59.2%上升到70.6%,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1.6%、初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0.3%、高中生视力不良率为89.3%。

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新增的“小眼镜”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原本近视的学生度数也有所升高,13.2%的学生近视程度加重,高度近视(近视度数高于600度)率从8.9%上升到9.1%。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长,发生近视的可能性越大。居家学习期间,网课时长显著增加。据调查,疫情之前,学生上网课大多是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疫情防控期间,80%的学生每天都上网课,每天网课时间超过2.5小时的占47.9%。

而且,观看电子屏幕的“视屏”时间可不只是学习。不能出门活动,很多儿童青少年的娱乐时间乃至日常生活都离不了大大小小的“屏幕”。调查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儿童青少年玩游戏、看视频、休闲娱乐的时间大幅增加,每天非学习目的的“视屏”时间超过2.5小时的占38.3%,38.5%的学生感觉视疲劳或眼干涩。

此外,户外活动显著减少、疫情防控期间就医不便影响矫治、家长看护和监督不到位等因素,也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的攀升。

预防为主 防控结合

各地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小学在疫情防控期间注重近视控制,创下了“学校视力不良率比区平均视力不良率低10个百分点”的好成绩。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介绍,廊下小学的孩子们被要求严格做到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读写姿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休息眼睛,坚持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接受自然光照等,并接受父母监督,天天向班主任“打卡”。

事实证明,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儿童青少年近视方可防控。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实施方案》印发两年来,全国各地按照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谋划、强化责任担当、创新工作方法、精准施策发力,稳步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山东省从学龄前开始建立包括眼生物学参数的完整眼健康档案,监测远视储备值情况。全省建立3—5个市级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市,25—30个近视防控示范县(区),120所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实现示范市、县(区)、学校内学生的视觉筛查率100%、建档率为100%、近视预警率100%。2019年,山东省近视率较2018年下降3.03%。

福建省三明市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将学校年度学生总体近视率、新发近视率作为学校和幼儿园综合评选评估的重要指标。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出台《“眼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完善“采集—分析—建议—复检—跟踪”全过程眼健康档案。截至目前,全区有34所中小学建立眼健康档案,17000余名学生完成普及型眼健康建档,5700余名学生完成包括散瞳检测视力在内的深度眼健康建档。

记者了解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多省市将“实现地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目标”列为2020年教育系统“奋进之笔”厅长(主任)挂号项目。其中,上海市在8个区24所小学探索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至2小时干预试验,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

及时发现 及时干预

近视防控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中,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作用十分明显。教育部调研显示,疫情防控期间27%的学生每天接触阳光时间不到1小时,63.7%的学生不到2小时,近视发生与体育活动时间、对体育活动重视程度和体育活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

“户外活动是最方便、最经济的近视预防方式,每天超过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对于防止近视出现以及进一步发展都非常有效。”王登峰强调。

据了解,教育部推动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校内体育活动,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同时,引导督促学生每天放学后进行1—2小时户外活动,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的时间达60分钟以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率出现波动,也伴随着近视欠矫率的上升。教育部调研显示,疫情期间,受就诊不便等因素影响,儿童青少年不能及时检测和有效矫正近视,此次调查近视学生中未佩戴眼镜的比例为48.4%。“下一步,我们应当在筛查中及时发现、及时干预,督促及时就诊。尤其要关注高度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把损失降到最小。”教育部近视防控与诊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教授瞿佳指出。

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据悉,我国已建立起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本报记者 张 烁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