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读懂2021年“国家账本” 海报|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这些生态环保关键词 国家发改委:预计“十四五”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城市更新 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谋发展 惠民生) 百年前的“模范妇女领袖”如此“可美可飒” 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从全国两会看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力点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何不设GDP增速目标? 国家发改委回应 2020年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6万起 抓获嫌疑人8万余名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积极应对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马一德代表: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四梁八柱已经牢牢架起 海外侨胞:政府工作报告令人瞩目 期待“爱国者治港”全面落实 邹彬代表:建议加快推动农民工向新型技术产业工人转型 百年前的“模范妇女领袖”如此“可美可飒” 国家发改委:中国将继续降低落户门槛实现“愿落尽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避免“失传”与“误传”? 管健民委员:学校体育应提升运动项目化发展水平 两会速评:“十四五”不设GDP量化目标不意味不要增速 杨震生代表: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范永贞代表:基层文化工作者将努力推动全民艺术普及 矢志创新 科技报国(履职故事) 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政协委员这句话火遍全网 张金海代表:建议设立中国环卫工人节 海外侨胞:政府工作报告蕴含“中国智慧” 这是贾樟柯跟进了十年的议题 每一个职场中的你都该重视 发改委: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不以GDP增速论英雄 中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工作综述 两会速评:让她精彩做自己,是妇女节最好的礼物!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要大于7% 贾樟柯吁将职业健康课纳入义务教育 “无人照护”“抢夺藏匿” 代表委员建言如何“看”孩子 中新时评:中国外交向世界递出一副“平光镜” 贵州“十三五”期间实现19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安全住房 店宝宝:网点怎么开?一文全知道 机构预测2月份CPI同比涨幅继续下行 猪肉价格逐渐回落 平安健康险推出首届女神健康关怀月 “看得见,摸不着”的数字货币 助推数字经济强国建设 中信保诚丰裕首募规模超100亿元 发改委: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实现的 政策措施聚焦六个方面 长盛基金吴达:成长股投资机会依然丰富 坚守三类标准选股 发改委:“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重点体现“四个突出” 嘉实基金洪流:从成长股流向周期股 当前市场利于增量资金进场 大连市启动上交所资本市场服务大连基地系列活动 种口牙堪比买辆宝马车, “口中生意”暴利如何造就 四涨停一跌停!日本央行时隔八年后成散户爆炒新目标? 国务院研究室孙国君答一财: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宁吉喆:今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沙特减产+能源设施遇袭,机构推荐两大主线14只个股 短期市场有望企稳 以交易性机会为主|有看投 这届基金女孩有多拼?平均持有超3年,闲鱼出售闲置物品继续补仓! 长期护理险延伸“出沪”,长三角异地养老床位有望翻番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加减乘除”,读懂2021年“国家账本”

2021-03-08 15:43:06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加减乘除”,读懂2021年“国家账本”

新华社记者申铖、王雨萧、沈汝发

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表……翻开今年的预算报告,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调控动向,关系着“国”与“家”。

数据多、名词专、内容广……想要真正读懂读透这份预算报告,并非易事。这里有道涉及“加减乘除”的“算术题”,为“国家账本”标出了重点和亮点,让我们一起算一算。

“加法”: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

“一竿子插到底”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迎来扩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规模明显大于去年,为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持。

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将直接用于基层财力保障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具备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纳入直达机制范围。

“要增强绩效意识,使直达资金下得快、管得严、用得准,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切实受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财政支出方面,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超过25万亿元,增长1.8%。

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559亿元,增加20亿元;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比例至4.5%……预算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彰显财政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看来,今年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指向明显,着力保障重点领域,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减法”: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

过紧日子,是近年财政运行的一大特点,也是今年预算报告中的关键词。

根据预算报告,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进一步大幅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安排。

“中央本级财政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节省的资金用于增加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今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比去年略有增加,规模超过8.3万亿元。”在今年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部长刘昆为大家算了一笔账。

“乘法”:减税降费政策“放水养鱼”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0%;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取消港口建设费……多项新鲜出炉的政策,将为市场主体再省下“真金白银”。

“减税降费有效落实,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经营负担。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为例,这项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活水’,并进一步转化为创新‘春水’,发挥乘数效应,增加企业发展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雪平说。

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市场主体轻装上阵。尤其是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在财政收支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我国持续公布实施了7批28项减税降费政策,新增减税降费规模超2.6万亿元。

“今年将着力完善减税降费有关政策,让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刘昆说,各级财政部门将算大账、算长远账,克服眼前收支压力,坚决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该降的费降到位。

“除法”: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防范涉及财政领域重大风险,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尤为关键。

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些指标进行了适度调整,旨在进一步加强财政运行的可持续性。例如,今年的赤字率、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限额比2020年有所降低,但仍高于2019年。

“这些安排调控精准、不急转弯,把握好了政策时度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整体来看,今年的财政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

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经济社会发展就多一道“安全阀”。预算报告明确,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我们正在加强县级债务风险管控,指导帮助县级财政缓解债务偿付压力,守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底线。”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财政厅厅长张岩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