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缘游荡到上热搜:网络亚文化中的青年表达 “思源教育移民计划”实施9年: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传递 《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审议通过 钟南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必须强调预防为主 把产业兴盛之“根”扎进大凉山 “‘云'上开花”——河南“数字农田”里的丰收画卷 北京探索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 优化外国人来华审批流程 王毅:坚决反对煽动和制造所谓“新冷战” 汕头海关原党组书记、关长李小敏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汪文斌回应蓬佩奥指责中国人权状况:中方不接受“人权教师爷” 水利部: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 约需投资840亿元 中方回应两名澳学者被禁止入境:敦促澳方一些人士停止对中国抹黑污蔑 自然资源部: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 用好“危”“机”辩证法——全国人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专题代表学习班观察 水利部:今年汛期全国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无一决口 扬帆太平洋 远望5号船开启跨年度航程 中科院成立哲学研究所 搭建科学与哲学协作对话平台 国防部:台湾民进党当局“谋独”挑衅注定不会得逞 幸福东北丨辽宁打造“畅安舒美”路域环境 北京自贸试验区在哪里?官方详解空间布局规划 “风”平“浪”也静便是幸福:和平新村打造新时代“网格”社区 水利部:今年因山洪灾害死亡失踪人数显著减少 北京自贸试验区正式设立 提出110余项开放创新政策措施 中国成功为法国可控热核聚变大科学装置研制核心部件 十一假期高速流量将达4.08亿辆次 这些路段易拥堵 京杭对话:共建世界运河城市命运共同体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广东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双循环决策部署 我国将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追寻先烈足迹】胡修道 |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 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成效综述 中方称将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开辟更多人员往来“快捷通道” 河南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显著:近26万人摆脱深山束缚 陆克文谈疫苗研发:我们都相信中国,言必信、行必果 最高法公布7件依法惩处证券、期货犯罪典型案例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将修订 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国庆中秋假期出游做好个人防护 四部门:即日起开展打击森林草原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 供销总社:努力实现全国所有乡镇基层社全覆盖 汪文斌:中方没有兴趣也从未干涉美国内政 中国城乡关系重大调整:万亿元卖地收入将反哺农业 索尼高桥洋:中国在线娱乐市场今年将增长超30% 从贫困发生率51.3%到全部脱贫,“大渠”村这6年做了什么 商务部答一财:美方将经贸政治化,严重挫伤国际投资者对美信心 特斯拉空头:特斯拉一直在欺骗投资者 电池是镜花水月丨热公司 吴清:将从三方面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蚂蚁森林种出2.5个新加坡!5.5亿人的大项目你有参与吗? 瞄准平价市场,华住旗下海友2025年拟扩至3000家 欧洲疫情复燃多国局部“封城”,后续将怎样冲击经济? 又一家!英国脱欧过渡期结束之际 摩根大通将2300亿美元资产转移出伦敦丨热公司 并购墓地竟遇诈骗,A股“殡葬第一股”上半年净利近腰斩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从边缘游荡到上热搜:网络亚文化中的青年表达

2020-09-25 09:26:19来源:中国青年报

从边缘游荡到上热搜:网络亚文化中的青年表达

——网络文化系列谈之三

所谓“亚文化”(sub-culture),一般是指区别于“主流”与“中心”的边缘文化,通常对应于人们心目中那些越轨的、叛逆的青年行为与表达方式。这是一个舶来的概念,自上世纪40年代起,经由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阐发进入中国。长期以来,人们惯于使用“抵抗-收编”的方式来看待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但到了互联网新媒介上,这一理解方式正在迅速失效,对中国这样的互联网大国来说,尤其如此。

互联网作为鼓励生产性与多元化的技术媒介,为青年群体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秩序的“数字家园”。青年群体之于网络媒介,早已不是传统文化生产中的边缘小卒,反而居于主导性的地位。他们不再是留着“杀马特发型”、暴露出诡异纹身的“游荡者”,转而成为挺立于互联网潮头的领路人。凭借着远超前辈的媒介素养,他们的文化趣味、表达需求与社交习性,从根本上驱动着今日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向。

这是前所未有的媒介革命与文化生态。兼具反叛性与先锋性的青年文化与网络媒介的“亲密接触”,造就了“网络亚文化”这一新兴领域。以十分典型的青年亚文化类型“说唱”(rap)为例,这本是游荡于贫民区街区的底层黑人青年用来表达抗议与愤懑的音乐形式。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一音乐形式进入中国,但一直极为小众。近年来“说唱热”的出现,离不开网络新媒介的包装与传播,尤其是网络音乐综艺节目的助推。以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为界标,作为嘻哈文化重要分支的“说唱”,才真正开始走进当代大众文化的视域之中,并散发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网络亚文化对于文化生态的“改写”之一,便体现在它对日用语言的渗透中。比如网络说唱节目中涌现的“battle、diss、freestyle、keep real”等概念,已经成为许多人的网络社交用语,甚至化入线下交际之中。随之掀起的玩梗狂欢,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鬼畜”视频到电商直播间,再延伸至茶余饭后的日常调侃里,“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这句唱词都频繁现身。与之类似的许多“细枝末节”,不断堆垒着网络亚文化闯入主流视野的势能,使之成为当代文化图景中不容小觑的一块版图。

语言使用的背后,则是青年对于理想人格的想象。他们口中的“battle”,代表着一种自信昂扬、爱憎分明、敢于抗争的自我追求。而“keep real”则代表了他们厌恶矫饰、保持本真的个体姿态。以此视之,网络亚文化延续了前网络时代青年反抗既有秩序、追寻个性突破的精神气质。

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媒介的某些特性,也将对青年成长产生新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发言具有匿名性,使得青年获得媒介赋权的同时,容易失去尺度的规约,极端情况下将形成话语暴力。比如,“battle”在彰显自我个性的同时,也可能是对他人个性的打压。而网络综艺节目往往会片面放大“battle”的维度,以增加节目的观看性与娱乐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网络亚文化为青年表达赋予自由空间,但过度的自由,也是对健康成长的妨碍。

再者,网络亚文化毕竟也是技术与资本的联合产物,为了获取更高的商业变现,势必会迎合受众偏好,难免会有肤浅媚俗的倾向,以期增加青年受众的关注黏性,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比如,前面提及的那句无甚含义的唱词,竟然可以成为商业营销的吸睛噱头。如若网络亚文化一味朝着娱乐化、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其本应具有的异质性、创造力,将会被消费主义的逻辑淹没。

综而观之,网络亚文化在延续前网络时代青年亚文化的精神内涵(自由、个性、平等)之外,正在发生诸多重要改变。其中首要的变化是:青年成为网络亚文化的“弄潮儿”,同时也更为全方位地接受网络媒介的浸染或“诱导”。二者的互动交融日渐深入,同时拥有影响社会文化的巨大潜能。

应当看到,网络媒介为青年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空间与传播效率,使得亚文化逐渐去掉边缘属性,更具社会影响力。同时网络媒介自身的匿名性、娱乐性与商业逻辑,也将对青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他们更好融入现实社会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干扰,亟需科学合理的引导力量参与其中。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李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