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走出一条“非遗+扶贫”致富路 网上办税,呀咕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④) 百姓关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④ 金融“组合拳”力保市场主体(锐财经) 「走进未摘帽深度贫困县」望谟:走出大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工程机械行业增长动能将延续 激活力 挖潜力 强动力——江苏苏州强化“三力”精准帮扶贵州铜仁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甘青交界处的跨越——保安族、撒拉族的脱贫故事 海南自贸港第三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 项目涉及多个领域 网信办:7月以来“清朗”专项整治关闭违法网站6907家 林宝金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多民族大省四川如何凝聚发展“向心力”? 公募基金保持较快发行节奏 嘉实远见企业精选正在热销 安信证券:对A股短期要多一点耐心 中期又是布局期 揭秘北上资金进退路线 加码13只个股钟情两行业 信托处置“不良”青睐网络拍卖 又是员工违规“代客炒股” 多家券商分支机构领罚单 民生信托回应“虚假合同”:提前结束“至信1095号” 终止该项目应收账款收益权转让 “十四五”财税改革将步入优化区 新业态税收优惠更有看头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 8月份社融数据亮眼 实体经济融资环境持续改善 至少30家券商率先启动2021届校招 科技类人才抢手 体系日趋完善 思路逐渐清晰 国企混改有望迎来深层次突破 兴业信托拟1.5亿元底价拍卖东海证券2000万股 9月14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乐心医疗预计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100%-130% 第三方支付行业从增量转入存量市场 数字化增值服务或成抢B端市场关键 监控中心工业品指数承压回落 监管引导私募基金良性发展 行业步入“良币驱逐劣币”时期 基础设施REITs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渤海银行“抗疫勇士贷”全面升级 经济复苏持续 货币政策“直达”效应显现 工银瑞信:淡化短期估值扰动 关注科创板长期成长性 汽车成月内惟一上涨领域!景气度好转可关注这些行业龙头 分业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实施准入管理 年内公司债发行规模逾2.2万亿元 同比增长37% 商业银行永续债累计发行近万亿元 年内中小银行发债数量激增 前海开源基金总经理蔡颖离任 贾红波继任 国盛证券:调整近尾声 继续看好机构牛、结构牛 2020年9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 天山生物何以牵出场外配资“来客” 2020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中信证券:A股将开启一轮中期慢涨的窗口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人民币汇率将维持偏强双向波动格局 银行理财规模上半年降至22.1万亿元 部分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清零” 科创板进入指数化投资时代 4家基金获准发行相关ETF产品 豪门精酿(青龙峡)创意啤酒节暨助力地方文旅发展交流会举行 9月邀你来国博,体验最接地气的“电商中国·浙江杭州” 大健康投融周报丨癌症早筛公司Grail申请IPO,13家企业融资 扬子江、石药...神经系统用药225亿市场,本土药企包揽十强 润和软件首发HiSpark系列智能硬件全面支持HarmonyOS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四川凉山走出一条“非遗+扶贫”致富路

2020-09-14 12:44:28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督战未摘帽贫困县】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靳晓燕 郭俊锋

“男性绣师作品有什么不同?”“更有力道!”

在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乡北辰社区彝族刺绣工作坊车间,有一名“男绣娘”——海来拉都。他是这里唯一的男性,却拥有出众的刺绣技艺——一件绣品衣服能卖到3000元。

“非遗+扶贫”,让从小就喜欢刺绣的海来拉都,找到了施展技艺之地,也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

8月29日,凉山州照觉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彝族群众在家门口学习彝绣技艺。光明日报记者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近年来,凉山着力将彝绣、银饰、漆器等众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转化为脱贫生产力,既带动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也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走出了一条“非遗+扶贫”的致富道路。

就近灵活就业

凉山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优势,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8月下旬,在“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中,记者来到了凉山州越西县乐青地乡瓦曲村一家银饰作坊,工匠们正全神贯注地制作各种银饰,头饰、耳环、领牌、胸牌、手镯、戒指等在竹篮里分门别类地堆成了小山。

“这里一天加工的银饰有二三十斤。”作坊主曲木阿且是州级非遗传承人。前几年,驻村第一书记找到他,请他教村里的贫困户做银饰。他作为党员,一口答应,开坊授徒,吸引了30余人常年学艺、务工,一年能卖出银饰产品好几吨,带动全村数十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脱贫攻坚战中,瓦曲村坚持“党建+非遗+扶贫”工作思路,先后培养吸纳10名优秀银饰加工从业者成为党员,发挥好党员干部“传帮带”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1个党员+1个大户+1个群众”的结对帮带机制,带领村内群众致富奔小康。

村民们或自己开坊,或学艺务工,除满足本村村民就业需求之外,还吸引了大量邻近村民来此就业。邻村村民威色达尔子在曲木阿且的作坊务工已有好几年了,每天100多元的收入,让他家早早地告别了贫困。

目前,瓦曲村全村360户中有200户从事银饰加工,产品远销成都、上海等地,全村年产值达4000万元。

“彝族人对银饰的钟爱,是沿着血液,从祖先那里传承而来的,我要将它继续发扬光大。”曲木阿且说,彝族银饰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正成为推动大凉山脱贫的重要力量。

更好适应市场

越西县普雄镇呷古村是远近闻名的“彝绣第一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孩从小就会彝绣。

8月下旬,记者在呷古村见到了年轻的绣娘吉克妹美木。最近一周,她完成了30余双彝绣袜子的订单,每双能挣15元。原先自己绣自己穿的彝绣变成商品后,2014年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吉克妹美木,有了稳定收入,即将彻底脱贫。

彝绣以红、黄、黑为三大原色,作品种类繁多、丰富多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颇具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唯品会派团到呷古村考察后表示,要将彝绣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带出大山,让它与现代服饰有机融合,从而使它变得更加时尚化和生活化。设计师们提取彝绣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融合,设计出时尚、精美、大众化的服饰,并作为订单交给呷古村的绣娘加工,再通过唯品会的平台销往全国。

如今,呷古村已成立彝绣合作社,通过“非遗+时尚+电商”的模式,不仅让彝绣走了出去,更让彝绣带动村子的发展。2019年,呷古村销售彝族服装、包包、围巾、装饰品1000余件,创造利润10余万元。

彝绣非遗传承人阿洛拉作莫透露,合作社正通过设计自己的品牌、建立更加先进的工坊、吸引更多“合伙人”加入,在弘扬彝绣文化的同时,让绣娘们把传统手工技艺变成更为可观的收入,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非遗后继有人

“非遗”与“扶贫”的结合,不仅让更多人走上了致富道路,也让宝贵的非遗技艺,在凉山大地上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越西县普雄镇呷拖村村民吉皮五合是吉皮家族第17代传承人。2016年,他成立孜莫彝族漆器制作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村民10多人掌握了这门技艺,业务繁忙时有30多人参与制作。他们的产品,早已走出凉山、走向全国。

在喜德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光明镇彝欣社区,一个漆器厂也成为很多居民的常去之地。偌大的房间内摆满了茶盘、酒杯、木钵等漆器半成品,一些居民正在老师指导下为漆器上色。

彝族漆器是在彝族古餐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品,涉及彝族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彝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传统的彝族漆器以具有彝族特色的红、黄、黑三色为主,图案十分讲究对称性,其制作包括四十多道复杂的工艺流程。

喜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彝族漆器民间工艺,是著名的彝族漆器之乡。但漆器制作工艺复杂,以前,各自家族的漆器技艺不传外人,也不传女性,一度面临传承困境。彝欣社区建成后,1698户、近万人搬迁而来,一家漆器厂就成为解决居民就业、传承非遗技艺的重要选择。

在漆器厂务工的社区居民吉伍立布莫说,漆器厂毫无保留地开展漆器技艺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了漆器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光明日报》( 2020年09月14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