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专家们讨论了这三点 张文宏:如果新冠疫苗接种不到位,或导致疾病再次蔓延 汪涛:中国经济仍有望跑出中速 聚焦三条赛道丨首席对策 宋晓梧:收入分配应重点向普通劳动者倾斜,建议出台房产税 高福: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数据和疫苗必须共享 疫情下中外合作办学升温,办学机构紧抓时机 国家电网将新增千亿抽水蓄能电站投资,社会资本可参可控 调查|酱酒热:是风口还是泡沫? 独家:打破国外垄断 中国首款自主研发二尖瓣修复器械或明年上市 美国高等教育囧境:学费太贵年轻人放弃本科,中印留学生大减 美联储表态SLR到期不续,什么是SLR?如何影响市场?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全球科技创新,如何塑造合作和竞争新规则 下周关注丨一批大盘蓝筹股将公布年报,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刘守英:农业需要有一场要素重组的革命 重磅| 海航航空、机场、商业板块招募战略投资人 易纲重磅发声:气候变化会影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 特斯拉OTA升级 为提升御寒能力 母公司财务报告出炉 股价几近腰斩的完美日记能否继续完美? 3亿国人“睡不好”、睡眠问题“缠”上年轻人甚至小学生,专家呼吁携手应对焦虑 强强联手你追我赶!全球“电动汽车蓝图”画到啥样了 未来五年,“老有所养”将有更多答案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2例 均为境外输入 中国科研团队揭示调控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 周总理愿做他的入党介绍人 而梅兰芳的回答让人意外 控股股东增持8.18% 顺周期下浙商中拓估值有望提升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东阿阿胶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 联诚精密2020年度净利同比增55% 拟10转3派4元 中东部雨雪降温过程即将结束 22日起气温将逐渐回升 沙尘天气不分国界 14年前中蒙两国合作治沙就开始了 格斗职场真人秀来袭 年薪25万美元的工作花落谁家? 专家学者解读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超九成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 谁来帮帮特“困”生? 江苏打出“组合拳”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国日报网评:通力合作是众望所归 一意孤行只会孤掌难鸣 北大光华2021MBA全国公开课首站开讲 学者析中国经济发展故事 “禁塑”工作意义深远,专家呼吁——“禁塑”需要你我参与 中东部雨雪降温过程即将结束 22日起气温将逐渐回升 在青岛港逐浪的年轻人:矢志为港口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教育扶贫 传递力量 孕育希望 中国驻加使馆批驳美驻加使馆临时代办涉加公民案言论 甘肃三年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1303起 浙江实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码管理 中国消化健康指数制定项目启动 助推消化系统疾病防控进程 专家学者解读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七〇六所跨网互联等案例获选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可期 广西多举措招聘助力3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 安徽合肥将实施巢湖综合治理三大工程 推进生态修复 让残障群体共享信息时代的阳光 李兰娟谈智慧应对老龄化:建立个人“健康生命云” 国家稻米联盟发布2021年工作计划 以补链助稻米高质量发展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专家们讨论了这三点

2021-03-21 13:17:07来源:第一财经

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解决种子问题。种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在3月20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表示,农业生产未来的发展靠创新,创新的根本就是种业的创新。

“过去9个月世界的粮价已经上升到最高,有的谷物已经上升了30%,警示未来的粮食安全,老是像一把剑悬在我们的头上。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根基,2050年我们要养活90亿人口,粮食必须要增加最起码50%。”樊胜根说。

不止增产 还要多赢

樊胜根认为,未来种子产业的方向,增产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也要多赢,把营养素加进去,锌、铁、维生素A加进去,实现健康营养,以及适应气候变化。

“未来的气候变化可以看出来,将来由于产能的下降,谷物的价格会进一步上涨29%,接近30%,所以提高种子的韧性,针对气候变化也是重中之重。”樊胜根分析,干旱是未来农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而未来的种子是不是能抗气候变化,还要依靠数字技术、综合技术等。

在樊胜根看来,培育我国优质种业企业、提升科技能力,以此带领整个国家产业的转型,至关重要。

提高行业集中度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在同场会议上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的种子企业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从8700个下降到4200个,但是最近几年又显著增长,达到5500多家。

同样增长的还有“品种”数量。黄季焜表示,全国省级以上政府审定的三大作物品种(水稻、小麦、玉米),1986年时每个品种底下只有几百个品种,但是本世纪初以来,品种数量显著增长。“根据我的调查,种子并不是真的有这么多数量,而是因为有套牌问题。”

大量的套牌、大量的小企业对产品生态带来了不利影响。黄季焜提出:未来能不能做大做强企业?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表示了同样的担忧。“我们现在非常着急,怎么样对种业产业进行调整,进行整合,提高它的集中度,提高竞争的规范化。”

加快转基因玉米产业化

黄季焜表示,中国口粮能够绝对安全,前提是要不断提高大米的品质和特种小麦,特别是强筋弱筋小麦。

“玉米、大豆、畜产品进口肯定要不断增长,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如果要减少进口量,必须要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黄季焜认为,种业创新是提高全要素生产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下一步应该怎么推进?黄季焜表示,应该真正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辅相成的创新体系。政府做基础研究,企业做应用与产业化研究。同时还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

“现在说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但是我认为有序还不够,还要加快推进,特别是转基因玉米的产业化,这对减少玉米进口,提高玉米产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黄季焜说。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