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套路”下的“负债者联盟” 银保监会等五部门下发通知 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市场监管总局对直播带货平台提六点要求 行业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形成 权益类发行市场遇冷 22只新基金募集期延长 银行小微业务压力大 线上化+“拉新促活”破解难题 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最新!券商去年四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排名出炉 中信证券1.03万亿元居首 两家信托相继落地碳中和产品 绿色信托布局再提速 五部委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 全国碳排放市场架构浮出水面 “补链强链”,棋落何方? 电科装备董事长左雷:发展国产装备 铸就国芯基石 上市券商遭遇投资者灵魂式拷问 “股价、并购、再融资”成三大热门话题 基金圈离任事件频现 高管“公奔私”不香了 基金公司“非货”月均20强榜单出炉 易方达华夏广发居前三 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新发ETF谨慎建仓 上市前平均仓位不到三成 先锋领航“弃”公募牌照“攻”基金投顾市场 全球资管巨头向18家国内试点机构“宣战” 净值逆势上涨 价值风格基金成“抗跌明星” 九连涨!95号汽油重回“7时代” 首家上市券商年报出炉 三大业务推动浙商盈利高增长 人身险机构 公司治理评级出炉 近三成险企“不理想” 四因素支撑半导体板块超跌反弹2.13%,帝科股份等5只股涨停! 权益ETF获482亿净流入 钢铁ETF规模翻倍 3家银行同日齐发二级资本债券 年内累计发行规模已接近700亿元 碳中和催热电解铝 高利润下价格大涨难持续 “碳中和”不等同于供给侧改革 两融余额12天降200亿 融券余额逆市增长15亿 广电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和产业体系建设将提速 送快递、能做菜......卧底记者“十八般武艺”大赏 华为宣布开收5G专利使用费 这家5G专利全球第一的科技巨头有何深意? 中国驻东盟大使:中方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拓展场景、夯实基础,来看看数字产业怎样提速! 钟声:奉劝美方收起政治恫吓的把戏 农业农村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格局 最强沙尘南下 专家告诉你沙尘暴和浮尘到底啥关系 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第二批新冠疫苗完成交接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提升生态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驻南苏丹使馆驳斥“中方要接管朱巴国际机场” 山西加强防汛备汛工作 对旅游景区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再出征!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启程 西北地区仍有沙尘天气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降温过程 【国际锐评】美方所谓涉港“制裁”纯属虚张声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性可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 新华全媒+丨回望硝烟处,这是我们向往的“CP” 专项行动启动!我国将全面清查毁林开垦等问题 大数据解读“特殊春运”:客流明显下降 安全更受关注 美依据所谓“香港自治法”制裁中方人员 中方:已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国医疗队今日抵达科摩罗 外交部:中科关系是大小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网贷“套路”下的“负债者联盟”

2021-03-18 11:09:55来源:中国证券报

“手机+身份证,有这两样就能借钱。简单,门槛低,还不欠人情债。”周游说着,随手打开一款手机APP——某移动办公软件,在“活动福利”菜单栏下赫然写着“借钱”,点进去,正中间红色大号字体显示的是数字“96400”,上面写着“当前最高可贷额度(元)”,再往上是“1千元借1天费用低至2毛”“低利率,无抵押”。

接着,她又打开一款社交软件,首页上显示“某某备用金官方助手”,广告词写着“借钱面前的人情债,那不如来某某官方借款”,后附“查看额度”链接,点入,同样是一串诱人的红色数字,数值在不断变大。

作为“负债者联盟”曾经的一员,周游对这些网贷引流的“套路”再熟悉不过了。

“以前看了是心动,现在看了觉得心慌,借钱容易还钱难!”这位刚工作几年的湖南女孩问,“这有没有人管?”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监管部门明令禁止金融产品过度营销,但在林林总总的各种平台助推之下,网络借贷的据点已遍布互联网世界。一张“天罗地网”在悄然间织就,诱惑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进坑容易出坑难

互联网平台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放贷引流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用户使用越来越频繁,各类移动应用产品百花齐放,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便利人们生活交流的同时,也为网络借贷引流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记者调研时发现,现在无论是逛网店、点外卖、打车、订酒店机票,还是随手刷微博、看视频、听歌、看新闻,乃至办公、运动,但凡下载量高一点的APP,基本上都提供了网络借贷的接口。

在引流这件事上,很多平台干得十分卖力。首页展示、反复推送、定时投放,都已是常规套路。有的还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投放,有的会附上“生动案例”试图引起“共情”,还有的干脆以各种奖励提高吸引力。

除了在投放方式上花心思,各家还在宣传文案上下足工夫。“只需身份认证,极速审核”“门槛低,22岁可申请”“放款快,3分钟到账”“最高可借20万”“1千元1天最低只需0.2元”……总之,借钱简单,还钱简单,统统都简单!

果真这么简单?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引流广告展现的贷款信息是日利率而非年利率。“网上贷款有个潜规则是着重宣传日息,年利率有时可能也会标注出来,但往往会用很小的字号,不容易被注意到。我当时就被日息迷惑了,认为跟几万块相比,几块钱的利息根本不算什么。”周游说。

不仅套路满满,而且进坑容易出坑难。

“最开始是用信用卡,用它付了半年房租,大约一万五千元。后来,信用卡还不上了,又开通了支付宝的借呗。日常花销都用支付宝的花呗和信用卡,还不上了就用借呗还钱。”周游向记者复盘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滑进“深坑”,“一开始借的不多,可以还了又借出来。后来额度不够了,就开始在其他平台借,用借出来的钱去还其他欠款,平台越借越多,欠款越滚越大,最多时欠了11万本金。”

在周游看来,如今遍布互联网世界的这张密网,还在无时不刻地诱惑着像她一样的借款人“自投罗网”。

“掮客”引流不遗余力

在这张密网上,栖息着大大小小的放贷机构,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穿针引线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平台。

所谓无利不起早,“掮客”们不遗余力地引流图什么?

“互联网平台在引流过程中可获得实收利息20%-30%的回报。”一位曾在消费金融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与自身的付出及承担的风险相比,这笔买卖显然十分划算。这也正是促使平台为贷款经营机构卖力营销的关键所在。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说,对互联网平台而言,为资金方开展客户与场景引流是其实现自身流量变现的一种重要方式,可增强其与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粘性。同时,部分互联网平台旗下亦有小贷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变相放大经营杠杆。

除了平台推波助澜,放贷机构“触网”也成为一股热潮。任涛称,对于消金公司、小贷公司以及中小银行而言,借助互联网平台引流,有利于快速实现业务上量,弥补自身在场景、流量以及客户等方面的劣势,同时亦可通过广撒网的形式分散风险、突破跨区域展业限制。

据了解,中小银行由于地域、规模、品牌等限制,在发放贷款方面和大银行相比客观上存在劣势,因此更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引流实现跨区域业务拓展,完成“弯道超车”。“现在机构一哄而上做个人消费金融贷款,都想赚快钱,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一位不愿具名的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严控跨区域经营,明确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过度借贷积聚风险

当下,超前消费、过度借贷埋下的风险已经在逐渐暴露。

首先,过度贷款消费可能导致消费者陷入债务泥淖,还可能堆积多头借贷导致的共债风险。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称,应防范平台引流等合作模式诱导借款人过度举债的问题。另外,也需注意是否存在“以贷养贷”的漏洞。

其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过度借贷可能提高居民部门杠杆率。中国银联发布的《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的群体值得关注,人数占比上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低”群体,即低龄、低收入、低线城市。

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一方面,部分负债消费主体存在非理性,未来收入与还款支出不匹配,容易超过自身经济能力过度借贷消费,埋下金融风险的隐患。另一方面,企业面对债务刺激出来的消费需求,若扩大生产,当未来居民债务不断攀升、偿付能力难以为继时,又会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匹配。”报告指出。

再者,这种借贷还可能使金融体系风险不断集中。“这种模式下,互联网平台充当着个人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中介,既是桥梁,也是一道关口,增加了对接的环节。金融机构往往既无法把控资产质量,亦无法实现有效客户数的积累,同时在监管趋严的环境下还会放大自身经营的不稳定性。这种模式表面看是分散了风险,但由于引流的客户大多资质不稳定,特别是可能引来一些债务压力大、通过常规渠道难借到钱的客户,致使市场风险不断向金融体系集中。”任涛说。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同样担心,通过平台导流的客户,可能不符合准入标准。如果向这些客群发放贷款,金融机构既要承担更大的资产损失风险,还可能面临产品销售不合规、违反监管规定的风险。

“助贷”纳入监管大势所趋

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

娄飞鹏称,目前对金融机构开展产品销售活动有严格的规定。未来也应考虑将这种“助贷”行为纳入监管,尤其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平台、不符合规定的做法,要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制止。

然而,在现实中,要把互联网平台引流行为管起来,金融监管部门面临不少挑战。任涛说,一是引流平台大多不是金融机构。从行业上看,不在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范畴,且与引流平台合作的金融机构类别较多,需要拟定统一的监管规范文件,工作量较大。二是该行为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其对助贷行为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协调监管难度。三是这一模式由于权责划分不清、相关概念不明、没有统一规范文件,造成投资者权益保护难度较大。

“目前金融监管部门可能对引流平台没有监管的权限,但可以对放款机构进行监管。比如,对消费信贷进行总量或结构性的限制。事实上,这就是对贷款中介的管理。今年金融监管部门可能会出台一些相关规定。”上述信息科技公司负责人称。

任涛表示,贷款引流相当于金融机构投放金融广告,除资管产品外,存贷款等产品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投放广告是被禁止的。在互联网存款被限制后,通过引流平台开展贷款被纳入监管也是大势所趋。同时,贷款引流本身是变相代销行为、变相从事金融活动,虽然监管部门无法对互联网平台实施行业监管,但在“金融活动要全部纳入金融监管”的政策导向下,势必会参照互联网存款的模式,对借助引流平台开展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加强监管。

“金融市场违规等行为监管类似于抓酒驾,由于利益驱使,后续仍然会有违规行为,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周茂华称。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