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小微业务压力大 线上化+“拉新促活”破解难题 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最新!券商去年四季度私募资管月均规模排名出炉 中信证券1.03万亿元居首 两家信托相继落地碳中和产品 绿色信托布局再提速 五部委整顿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乱象 全国碳排放市场架构浮出水面 “补链强链”,棋落何方? 电科装备董事长左雷:发展国产装备 铸就国芯基石 上市券商遭遇投资者灵魂式拷问 “股价、并购、再融资”成三大热门话题 基金圈离任事件频现 高管“公奔私”不香了 基金公司“非货”月均20强榜单出炉 易方达华夏广发居前三 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新发ETF谨慎建仓 上市前平均仓位不到三成 先锋领航“弃”公募牌照“攻”基金投顾市场 全球资管巨头向18家国内试点机构“宣战” 净值逆势上涨 价值风格基金成“抗跌明星” 九连涨!95号汽油重回“7时代” 首家上市券商年报出炉 三大业务推动浙商盈利高增长 人身险机构 公司治理评级出炉 近三成险企“不理想” 四因素支撑半导体板块超跌反弹2.13%,帝科股份等5只股涨停! 权益ETF获482亿净流入 钢铁ETF规模翻倍 3家银行同日齐发二级资本债券 年内累计发行规模已接近700亿元 碳中和催热电解铝 高利润下价格大涨难持续 “碳中和”不等同于供给侧改革 两融余额12天降200亿 融券余额逆市增长15亿 广电全国统一市场体系 和产业体系建设将提速 送快递、能做菜......卧底记者“十八般武艺”大赏 华为宣布开收5G专利使用费 这家5G专利全球第一的科技巨头有何深意? 中国驻东盟大使:中方愿同东盟打造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拓展场景、夯实基础,来看看数字产业怎样提速! 钟声:奉劝美方收起政治恫吓的把戏 农业农村部: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格局 最强沙尘南下 专家告诉你沙尘暴和浮尘到底啥关系 中国政府援助巴基斯坦第二批新冠疫苗完成交接 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提升生态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驻南苏丹使馆驳斥“中方要接管朱巴国际机场” 山西加强防汛备汛工作 对旅游景区等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再出征!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启程 西北地区仍有沙尘天气 中东部将有大范围雨雪降温过程 【国际锐评】美方所谓涉港“制裁”纯属虚张声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要性可与遵义会议相提并论 新华全媒+丨回望硝烟处,这是我们向往的“CP” 专项行动启动!我国将全面清查毁林开垦等问题 大数据解读“特殊春运”:客流明显下降 安全更受关注 美依据所谓“香港自治法”制裁中方人员 中方:已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中国医疗队今日抵达科摩罗 外交部:中科关系是大小国家团结合作的典范 中国驻英使馆临时代办:中国不是英国“威胁”而是合作伙伴 更新!北京市复工复产常态化防控措施来了 中国启动为期9个月打击毁林专项行动 河南2021年明确176项改革任务 经济领域占比近半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银行小微业务压力大 线上化+“拉新促活”破解难题

2021-03-18 11:09:13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小微贷的增长目标,“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这一指标相对去年为应对疫情定下的“40%以上”增速目标有所下调。

“近几年银行一直在积极扩展小微贷业务,监管指标下调,并不意味着基层开展业务的要求会降低。”一位国有行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据银保监会披露,去年国有大行小微贷同比增长超50%,银行业整体增速超30%,远超信贷总规模增速。但小微企业贷普遍偏高的不良率和普遍偏低的收益率,也令市场对银行业整体下滑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情况感到担忧。

“通常情况下,小微企业贷款违约风险相对高一点,这类贷款大规模增长确实可能埋下一些隐患,但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决定。”一位资深从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去年这种特殊情况下,扶持小微企业对复工复产有好处,“另一方面来说,银行只有真正把资源投放下去,才会更积极去了解小微客户,提高做小微贷的能力”。

指标有所下调

银行小微贷压力仍不小

2020年以来,为抵御疫情黑天鹅造成的经济重创,银行业——尤其是国有大行承担起纾困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使资金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比于去年40%增速的考核指标而言,政府部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大行的指标压力。去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曾提出,要求国有大行小微贷增速不低于40%。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随着疫情控制和经济恢复,小微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好转,资金流紧张压力有所缓解,虽仍需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但迫切性比不上去年,因而结合实际情况适当下调目标也是合理的。

3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0.9%。同时,银保监会披露,国有大行同年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50%。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去年疫情期间,银行方面的让利成效还是很显著的,在监管的指标任务下,我们也是压力很大。”但他也认为,国有银行应该以身作则,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

娄飞鹏认为,去年国有大行对普惠金融的大力支持,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超出了预期目标。

“在去年高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增长30%,对国有大行来说存在一定的压力。但考虑到今年经济恢复性增长,企业融资需求仍然会较大,国有商业银行预计能较好地执行政策。”他表示。

前述国有行人士也告诉记者,银行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扩展小微贷业务,监管指标下调,并不意味着基层开展业务的要求会降低。

第二轮窗口期:

大行业务加速下沉

事实上,早在2019年,扶持小微企业的监管导向就已清晰显露出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国有银行小微贷要增长30%以上。2020年这一指标要求本来已降低到20%,又因受疫情突发的影响而提高至40%。

小微企业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对普惠金融进行鼓励一向是国内外金融政策重点。广发证券银行研究团队在研报中认为,国内银行业小微贷款提量主要靠监管政策驱动。

“近10年小微贷款业务经历了两轮提量,从增速上看,第一轮对应2010年一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此后2013年至2015年增速基本与贷款总额增速持平。经历政策从支持小微到支持普惠的精细化转向后,2019年一季度第二轮提量开始。”该团队表示,今年受疫情下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导向影响,小微贷款鼓励政策连续出台,第二轮窗口期还在延续。

记者了解到,政策导向之下,各家银行想要尽力挑起身上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担子,都有紧迫感。有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尽可能关注中小微企业,试图更多地发现好的社会企业,进而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国家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要求大行要做小微贷业务,这也给一些中小银行带来了压力。”有业内分析人士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由于大行资金成本较低,原本一些中小银行比较好的小微贷客户也开始跑到当地的大行分支机构。

而在指标的推动下,大行压力也不小。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告诉记者,一方面市场中资质优良的小微企业客户存量有限;另一方面,大行惯于服务大客户,也存在不擅长小微贷款业务的问题,“这也就导致一些基层行的人其实对完成指标是非常着急的”。

祭出“拉新促活”

华东地区一家大行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当前服务中小微企业已宛如一个常态业务,规模、力度都在不断扩大,“比如小微企业贷款,我们都有任务呢,要办一户小微企业贷款”。

“拉新促活”是银行完成小微贷款增长指标的主要手段。记者了解到,国有大行依靠网点多、品牌认知度高、资金成本低的优势,小微贷户数增长快,新户拉动贷款规模能力较强,而股份行、城商行则要更多依靠盘活存量客户或提高户均贷款额度的方式。

要找到优质的小微贷客户并不容易。多位受访人士都向记者谈及,做好小微贷业务的一项重要条件在于积累经验。“像我们这种基层人士,要实地去跑、去考察,去接触一线的小微企业状态,还要沉下心来跟小微企业主了解他个人的性格、处事风格,主要也是了解这个人靠不靠谱,是不是真的想做实体经济。”一家股份行小微贷客户经理告诉记者。

从风控端来看,“不同地方的企业家性格不同,反映出来的企业风险规律也会不同,哪怕同属江浙地带,江苏和浙江的企业风格都不一样。这样一来,即使是同一行业、相同规模的小微企业,它的风险点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客户经理、银行风控人员去逐步摸索。”刘晓春表示。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实体经济和金融服务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现在银行在监管引导下把资源投放到小微领域,才会促使银行真正主动去学习怎么做小微业务,而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又决定了小微客户的整体质量和市场规模。”他表示,金融系统单方面的技术能力和监管指标提高,并不能改变小微客户实际经营情况,最终小微贷业务还是要找到市场化的驱动力,使银行在这一块业务上有利可图,才是长久之道。

一家城商行风控人士就曾告诉记者,银行为完成指标任务,除了拉新外,也会去盘活存量客户,“就是这个客户本来就在,只是一直没有申请授信额度而已”。

但他透露,这一方法的问题在于,很多存量客户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小微,“有的实际规模已经算不上小微企业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客户都是大公司的关联方,用一个小微的壳去做这种贷款,只是来帮助银行完成指标任务”。

当谈到让利小微对基层的实际感受时,一家区域性银行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作为区域性银行的业务重点,向中小微企业让利这块指标压的还是蛮紧的。

“实话说,很多时候这部分让利就像做公益一样。很多小微企业自身实力薄弱,盈利能力不高,这部分投入其实客户经理也是很忐忑。”上述区域银行人士表示,一些客户经理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时,既担心形成不良,又担心指标完不成。

小微企业本身实力小、资金少,企业的前景相对不太明朗,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尽管小微企业贷普遍数额较小,但积少成多后其影响不能让人忽视。一旦形成不良,负责小微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以及分管领导都要担责。因此,在实践中,一些客户经理存在不敢放贷的心理。

“不过,也有一些本身资质相对不错的小微企业,一旦金融服务到位,帮助盘活他们也很现实。”他补充道。

线上化

破局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发展问题仍是接下来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据统计,在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被提及16次,要求“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并强调“今年务必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近日撰文称,下一步,应从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金融机构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

他表示,与此同时,应减少一些大型银行下沉服务可能产生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防止对大型银行的激励政策措施“误伤”中小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走访、培训,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服务方式,积极突破小微企业风控难的障碍。利用数字金融,大力发展金融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创新研发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减少获取小微企业信息的支付成本,通过线下靠软信息,线上靠大数据,高效获取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账务情况等信息,缓解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合理把控对小微企业的放款规模和频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各大行在对小微企业的线上贷款也取得较大增量。记者从邮储银行获悉,截至2020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8000亿元,其中,线上化小微贷款产品余额近4600亿元,占比过半,较上年末增长超120%。而据农业银行此前披露,截至2020年末,小微企业线上贷款增量也突破了2000亿元。

“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另外一方面,盘和林也强调,小微企业在追寻政策春风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内部建设,回归经营生产的本质,不断完善自身信用体系和治理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与银行形成良性互动。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