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大国之治) 图表|两会上,我们时刻关爱着孩子 百年瞬间丨中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严格公正司法 助推中国之治(法治中国) 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十四五”的多个首次,事关每个中国人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连线·部长通道)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19岁毛泽东的400字作文 让老师看到未来中国 激发活力,市场主体干劲足(民生共话) 传递信心和希望(和音) 19岁毛泽东的400字作文 让老师看到未来中国 谋定“十四五”新突破目标 黑龙江描绘全面振兴“新蓝图” 发挥破产保护机制 依法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水”专家建言西部干旱地区试点调整“阶梯水价” 共同富裕路线图出炉:提低、扩中、限高有哪些大招? 最高法:坚决避免滥用、过度适用失信惩戒措施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已正式上线 “三问”制造集群未来 浙江绍兴书记勾勒“产业大脑” 北大荒“加减乘除”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互联互通促进共同发展(我看中国两会) 如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人大代表:惩戒激励并重 整治乱象需标本兼顾 让校外培训回归教育本质 新疆部分企业和民众将起诉德国人郑国恩 已有75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自动履行义务 三部门启动长江河道采砂综合整治行动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审议涉港决定草案等 认为决定草案必要、可行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外交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乡村如何吸引人才?全国人大代表讲述贵州经验 中国代表:“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得到充分体现 两会微观|这位缺席的人大代表为啥上了热搜? 热点快评:解民忧要着力于“实与细” 生于草莽、行至弱冠 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应轻装上阵 心病还需“心药”医 委员呼吁建立全民心理健康检测体系 调查告诉你丨关于收入分配,网民最关心这件事 聚焦“指尖”关键小事 代表委员“解题”网络治理 政协委员建议青海推动清洁能源改造与储能 发展碳汇经济 中外学者纵论后疫情时期全球合作之道 港区代表委员表示 坚决支持中央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 政协委员如何写出一篇提案?“千把字写了近两个月” 首设发展安全专篇,“十四五”中国金融如何“精准拆弹”? 最高法:2020年124万件终本案件恢复执行 金额达5000多亿 人大代表向总书记展示的两张“大萌猫”,到底什么来头? 一个春天里的约定,一张新征程的蓝图——权威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人大代表建议:把江西打造成全国性中医药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金牌】推荐《泥足深陷,一往无前》打一生肖 【文学】问答《利之所在,那怕犯险》打一生肖 【热搜】翻译《金枝玉叶极尊贵,帝王将相人人争》打一生肖 独家正文翻译《虎前鸡后中大奖,离开角色考虑四》打一生肖 答案解释《后宫嫔妃一片红打一生肖》《后宫嫔妃一片红》是什么生肖 仔细解释(年少十八)打一生肖(年少十八)是什么生肖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大国之治)

2021-03-09 12:43:3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过去一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不凡。从“天问”探火到北斗组网,从“嫦娥”奔月到万米深潜……新装备、新纪录层出不穷,一项项前沿科技成果引起全球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创新大有作为。下一步,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奋力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不少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应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科技委副主任樊会涛说:“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争取多承担‘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航空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中国当前需要重点突破的“卡脖子”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在提案中建议,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通过标准引领实现芯片自主创新和“垂直领域创新”,进而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突破,解决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

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对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意义重大。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说:“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中国的发展不仅受益于人类科技成果,也要为人类贡献新的科学思想,带来新的技术产品。”

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介绍,由该所自主研制的民用载人飞艇AS700,预计将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首飞。“AS700载人飞艇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将有效缩短中国与国外先进的载人飞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差距,提升中国在国际浮空飞行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我们应该怎么做?

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鑫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将彻底改变绿色产业的生态环境和运行方式,关键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将成为企业争相角逐的赛场。

创新优化产业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凯盛科技集团董事长彭寿认为,工信部加速批准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战略性创新体制,提升创新链支撑能力,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根植性和竞争力。他建议,鼓励引导上下游企业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加大支持关键材料在下游的认证和应用,对下游导入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实现“好材能用、好材敢用”,打通从材料研发到终端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执法体系和运行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认为,当前亟需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省市县三级执法协作,发挥不同层级行政机构和执法队伍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

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对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时不我待,企业要狠抓科技创新,以技术引领未来发展,加强研发突破和数字技术应用,有效赋能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

培养造就高水平人才队伍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需要拥有一批专业技术过硬、富有进取精神的科技人才。

“科技自立自强,人才支撑很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建议,应当丰富人才评价标准,培养产业链关键技术人才,建立起对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研究一视同仁的人才评价机制。

如何给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国睿集团公司董事长胡明春认为,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实施突出科学精神、能力和业绩的分类考核评价方式,更好地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在重大科技工程实践中锤炼青年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应重视系统性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科学洞察力和市场洞察力的复合型人才,让有科学家思维的企业家和有企业家思维的科学家在企业的舞台上碰撞。

高等教育如何培养更多科技人才?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指出,高等学校应从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布局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建立有利于激励原始创新的评价机制,加强与科研机构原始创新合作,集中培育一批原始创新研究基地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周玉梅说,中国自主芯片已在北斗卫星、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跟世界先进技术相比仍有差距。希望有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集成电路产业,针对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下大力气。”

图片说明:

图①:2020年9月6日,参观者在南京国际软博会上观看机器人舞蹈。

杨素平摄(人民图片)

图②:2020年12月23日,复兴号CR400AF动车组在重庆亮相。

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图③:2020年3月10日,中国科学家研发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蒋文杰摄(人民图片)

图④: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2020年1月9日拍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摄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