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这就是保险 证监会:协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做好六项重点工作 2020年电影票房收入近200亿元 国产片擎起“大旗” 甘肃银行杨生荣 真情帮扶助贫困山村走上小康大道 555只个股月内获大单资金抢筹 24家公司预计年报净利润同比翻番 “固收+”基金成银行代销流量担当 明年大概率站上风口 展望2021年投资收益 多家公募基金称“降低预期” 今天,向相伴13年的分级基金说再见 股市与商品争艳 2020大类资产谁是王者 解码广发证券式“扶贫经济学”:证券化思维扶贫 贡献“全球减贫样本” 两家券商2021年1月份金股来袭 逾65亿元北上资金月内加仓4只白马股 民法典即将施行 最高法完成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试水“互联网+金融” 青岛银行抢滩新零售时代 险资股票投资增至1.8万亿元 前11个月收益率近10% 上海银保监局印发《上海银保监局关于深入推进人身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公募基金离理性成熟发展还有多远? 盘点银行业2020:让利实体控风险 数字转型严监管 见证资本市场三十载辉煌“退而不休”心系改革发展——专访中国证监会北京证监局原副局长姚万义 一批税收优惠政策 明年1月1日起实施 2020年券商调研忙 总计“奔走”2.5万次同比增46% 小微金融债发行提速 年内规模超3700亿元同比增82% 热门板块巨震 搅局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名战 四季度密集调研上市公司 QFII明年布局紧盯三大行业 推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再上新台阶 债券基金平均收益3.27% 可转债基金表现突出 油价或迎四连涨,车主加满一箱油多花4元 年末7城密集出落户新政 部分城市落户“零门槛” 驻美使馆:本月数十人往返中美染新冠,不少人仅为一般性走亲访友 2020年油价最后一调大概率上涨,或以“6时代”收官 相关部门建立保供日调度机制 保证群众温暖过冬 吉林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江苏高铁总里程2215公里 “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成环成网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警技术研究成都中心在蓉揭牌 多地取消跨年活动,元旦旅游要凉?还能出去玩吗? 寒潮再袭 中国官方强调民生用天然气有保障 两高修订司法解释将“英烈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河北打造服务贸易“三区一带”发展格局 三连冠!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航天发射榜首 农业农村部授牌14个部省共建渔政基地 提升禁渔常态化执法能力 北京经开区年地区经济总量首破2000亿元 春节前动态清零!我国将督促解决各类项目农民工欠薪 内蒙古阿拉善海关正式开关 财政部公布《罚没财物管理办法》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5例 其中本土病例9例 请托行为必须严肃惩处!科技部印发《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 年末7城市密集出落户新政 部分城市落户“零门槛” 1月新规来了!事关你上学、买车、纳税…… 中国海警局:持续加大走私冷链食品查缉力度 严防疫情从海上输入 新闻背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大事记 四川省人民医院原院长李元峰接受审查调查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做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 这就是保险

2020-12-31 11:06:36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证券时报记者 潘玉蓉 邓雄鹰

刘敬元

跌宕起伏的2020年,亦是保险业调整转型之元年。

这一年,寿险业转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保费增长滑落至个位数,寿险人力也出现负增长;信保业务频频“踩雷”、车险启动综合改革,产险业再度突破承保亏损红线。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对保险行业而言,紧日子已经真真正正地到来。展望2021年,形势将更严峻。

明天系的明天被接管

明天系保险公司被接管,是2020年保险业的大事。

7月17日,银保监会依法对6家机构实施接管,其中有4家为保险公司,包括天安财险、华夏人寿、天安人寿、易安财险。接管期限为一年。2020年2月22日,银保监会结束了对安邦保险集团的接管。

上述被接管机构的风险表现和风险隐患有所不同,但都有着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失灵的共性。公司治理问题,是保险行业诸多乱象的源头。2020年,对于这个“牛鼻子”,监管部门抓得越来越紧。

今年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发表署名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8月28日,银保监会又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此外,银保监会今年开始首次向社会公开银行保险机构重大违法违规股东。这些做法,都让保险业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在对有公司治理问题的机构之风险处置上,监管已经取得一些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个别银行保险机构治理失灵导致严重后果的前车之鉴,以及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被提到如此高度,保险市场主体对于发展理念和监管机构强调的公司治理监管理念,会在调整中逐渐进步和完善。

假黄金真刺伤了财险

今年金融机构“踩雷”声此起彼伏,其中刺耳的一声巨响,当属武汉金凰假黄金案。2020年1月以来就引发关注的武汉金凰假黄金质押融资案件,涉案金额300多亿,人保财险等财险公司以及十多家信托公司牵涉其中。目前该案还没有定论,但已震惊四座。

震惊的原因,除了金额之大,也还有案情之荒唐。财险公司承保质押黄金的财产险保单,居然通过特别约定清单等形式让保单有了兜底嫌疑,而约定清单上的内容超过了财产保险承保的风险范围,是信用保证保险才有的特征。为此,保单的受益人信托公司,与承保的保险公司激烈地相互“撕扯”,而案件的关键角色——被保险人武汉金凰,却默不作声。

就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保险业、信托业都普遍关注到了这一案件,除了认定责任在对方的观点外,还有理性人士在反思——何以在风控最严的金融机构,且是多家机构参与的业务中,出现如此滑稽的风险漏洞?

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法务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称,过去为了拉业务、收保费,一些保险公司不惜降低承保门槛、突破底线承保,出现承保条款设置不当、业务不合规等问题,这种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违规,更在于其风险的不可控性。一家财险公司一单操作不当的业务,可能把整个财险业赔进去,这并不是儿戏。该人士认为,除了公司治理,保险公司的业务治理也很关键,特别是财险业务,风控合规的重要性亟需提升。

银保监会今年7月也就假黄金事件发声,指出假黄金事件牵涉多家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同虚设,需引起高度重视。

值得关注的是,12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责任保险业务监管办法》,针对责任保险边界不断扩大,一方面严格责任保险承保范围,明确责任保险应当承保被保险人给第三者造成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不得承保故意行为、罚金罚款、履约信用风险、确定损失、投机风险等风险或损失;另一方面要求保险公司厘清责任保险与财产损失保险、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的关系,合理确定承保险种。

人身险前景美如画

2020年,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人身险行业走进低谷。前10月,人身险公司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1.12万亿元,同比下降1.24%。这一方面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行业在危机面前寻求发展新机会的理性调整。

尽管2020年的数据不好看,但作为一项经营周期长的业务,人身险的发展从来不止看一年,而是看未来10年、30年、50年甚至百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去年突破1万美元,但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密度在全球范围看仍然处于后半段。瑞再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前后,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保险市场。这为中国人身险发展提供了最大的机会,也是这个行业被认为有前景的基本面。

一个短期的好消息是,人身险发展迎来了政策红利。今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银保监会关于人身保险发展的专题汇报,部署促进人身保险扩面提质稳健发展的措施。国常会提到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等内容,这也给行业主体注入了信心。

其实,今年疫情让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人身保障,这已经给予了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动力。今年前11月,健康险保费7642亿,超过去年全年,依旧保持双位数高速增长。同时,最快到明年可能突破1万亿,到2025年的目标是2万亿。

当然,市场机遇不会自动落下来,更需要市场主体能“接住”。经历了理性调整的中国人身保险业,将在2021年后,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重疾险江湖谁做主?

2020年是重疾险的重要分水岭。11月,重疾险疾病定义大修、重疾经验发生率表(2020)完成版本更新,这两个标准是保险公司设计重疾险产品的基础,其修订势必影响今后若干年的重疾险产品形态。

相比旧版重大疾病条款,重疾新定义的主要变化有三个:病种范围扩大,由25种变28种;细化重疾所需要达到的状态指标;增加轻症概念,对轻症赔付减少,以平衡费率,让赔款赔给真正患上大病的人群。

在2013年第一版重疾发生率表的基础上,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版的使用,将更符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学诊疗技术不断革新之下,疾病谱及重疾发生率的最新情况,也更能满足保险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从价格上看,对于主流重疾险产品,在相同保障责任的前提条件下,价格会略有下降;对于定期重疾险产品,部分年龄段的价格会有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新重疾发生率表首次推出粤港澳大湾区版,为保险公司设计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提供了数据支持。目前,珠海横琴人寿已率先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重疾险,分A/B两款上市销售。

随着旧版重疾在2021年1月底前相继下架,新版重疾险由谁来赢得江湖?这个悬念将在2021年揭晓。

车险综改拳拳到肉

2020年产险经营的两大主题词,是车险综改和非车险增长。

今年9月,产险业启动了被称为史上最大力度的车险综合改革。改革实施以来,车险经营出现重大调整。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初步达到了“降价、增保、提质”;另一方面,规模保费下降现象已有所显现,产险行业保费增速已连续两个月下滑。

根据全球其他区域车险改革历程来看,车险综合改革后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如保费规模下降、行业性承保亏损、中小财险公司经营困难等情况。

车险经营挑战加剧,非车险经营也不容易。以曾经的盈利黑马信用保证保险为例,该险种在2020年出现巨额亏损。今年前10月,产险公司信用保证保险承保亏损达到112.77亿元,较去年同期承保亏损12.82亿元大幅增加。

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是产险公司稳健经营的基础。产险公司面临的现实处境是,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推动车险经营由“价格战”转向“能力战”,从成本控制中要利润成为财险经营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车险规模保费的下降使得非车险业务经营日趋重要,而非车险业务对保险公司专业化经营能力的要求很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月,财产险公司承保亏损32.26亿元,承保利润同比减少78.60亿元,承保利润率-0.32%。产险业三年里两度跨过承保利润红线,显示产险行业经营形势之严峻。

总而言之,产险经营已经从粗放式“价格至上”时期转入精耕细作、“能力为王”阶段。例如,保证保险虽然出现行业性巨亏,但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仍有少数保险公司实现了利润增长。

当然,中国产险市场的发展前景依然是广阔的。资深业内人士预测,明年车险保费会出现行业性负增长,但未来还是会获得恢复性增长,中国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车险市场。

与个人客户零距离接触

2020年11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1.2万亿元,令保险机构成为资本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基金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2020年7月,保险资金配置权益类资产开始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于偿付能力强、资产负债匹配好的公司,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上限从过去季末总资产的30%上升至45%。新规拓宽了险资入市自主决策空间,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引导保险资金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审慎投资。

这一年,对接资管新规的保险资管“1+3”框架全面落地,成为保险资管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事件。3月,银保监会公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这个“母办法”,明确了保险资管产品可以面向合格个人投资者销售,既可以自行销售产品,也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机构代理销售。这意味着,保险资管机构服务高净值客户业务开闸。未来,保险资管将更多地走向主动管理业务,走向大资管前台,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

9月,保险资管“母办法”配套的3项细则发布实施,将保险资管产品类型划分为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与组合类产品,明确了登记机制、投资范围、风险管理和监督管理等要求。

“1+3”框架在统一保险资管产品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弥补监管空白、补齐监管短板。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范围的扩大和销售门槛的降低,保险资金的配置方式将不断丰富。

外资保险走进春天里

今年1月16日,安联中国控股在上海开业,成为中国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亦是中国金融业近年来对外开放的标志性成果。短短7个月后,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成功改建为友邦人寿,这是我国彻底放开外资保险持股寿险公司的股权比例上限后,外资独资寿险落地的第一单。

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34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措施,同时,监管流程也不断完善,审批速度大大加快。2020年,保险业开放措施全面落地实施,外资险企布局正在向纵深发展。

近日,中信信托拟转让中德安联人寿49%股权,持有中德安联人寿51%股权的安联中国控股有意接手。一旦交易成功,中德安联人寿将成为我国第二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

此外,今年外资保险巨头安达集团也获批对华泰保险集团持股比例增至46.2%,并正在推进控股华泰保险集团,也使华泰保险集团有望成为首家从中资变为中外合资、再变为外资控股的保险集团。

一个个案例,均显示了保险业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共批准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来华设立近100家各类机构。目前还有一些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外资机构正在开展市场调研,有的已明确了扩大在华业务的计划,有的已递交了开设机构的初步申请。

今年前10月,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000.87亿元,市场份额7.58%,同比上升0.79个百分点。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1.39%、20.66%、10.48%、11.29%。

虽然目前外资险企在国内保险市场所占体量总体偏小,但已经展现出与中资保险迥异的发展路径。随着金融业扩大开放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更多外资保险机构将加大布局中国市场的力度,中国保险业有望呈现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发展生态。

奔跑吧!养老第二支柱

如果说2019年是年金爆发前夜,伴随着职业年金制度受托和投管全面落地,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代表的第二支柱养老金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职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支柱的新生力量,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19年2月底,全国首笔职业年金基金划拨至受托人,标志着我国职业年金基金运营正式起航。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至今年上半年末,职业年金基金规模已近8000亿元,今年底有望突破万亿元。

在职业年金的促进下,一度进入发展瓶颈期的企业年金也开始“扩面”提速。

有专业养老金机构人士表示,企业年金基金实现第一个万亿规模用了10年时间,从2016年破万亿元到实现第二个万亿元用了约4年时间。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估算,预计实现第三个万亿元仅需3年时间。

有专业养老金机构人士预估,至2030年,整个年金基金规模有望达到12万亿~15万亿元。年金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年金投资范围预期将进一步打开。近日,人社部发布《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将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从30%提高到40%,并允许年金基金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以及永续债、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产品。

平安养老险首席年金受托专家李连仁认为,我国年金市场将呈现八大趋势:更大的市场、更高的待遇、更广的投资、更长的配置、更多的选择、更灵的系统、更严的管理、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