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资本市场走过全面质效改革元年 11月份CPI同比下降0.5% 专家表示不存在通货紧缩基础 国企混改基金揭开面纱 计划总规模2000亿元 猪肉价格11月份同比下降12.5% 全年价格处于高位助相关公司利润增长 发改委近期频繁造访制造业 为“十四五”工作划重点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国家外汇管理局信息系统代码标准管理规定》 工商银行9日开售绿色金融债助力长江大保护 新增社融规模保持稳定 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 密集提示风险还继续拉涨停 LOF基金炒作风潮难消退 工信部年底密集调研前沿科技行业 加快推动5G产业高质量发展 腾讯微保副总裁王江涛:构建保险中介新生态应从解决用户和行业痛点出发 11月份新增信贷1.43万亿元 社融增量达2.13万亿元 年内私募基金清盘3172只 逾八成属于提前清盘 出口表现强势、资金流入提速 离岸人民币一度站上6.50大关 “三驾马车”夯实中国经济正增长信心 上期所天然橡胶 延伸仓单业务上线 11月信贷社融增速放缓 M2增速回升 公募基金年内分红1554亿元同比增45% ESG投资价值凸显 主题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超45% 下游需求旺盛 钛精矿明年或延续涨势 供应吃紧 玻璃库存降至七年新低 力促真正惠企利民 财政系统调研直达资金支出进度 逆袭!采掘行业4股创年内新高,机构建议四维度布局 砥砺奋进30年 中国券商与资本市场同成长 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上海保险业打出组合拳 财达证券市场化转型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现公开招聘分管资管业务条线职业经理人 国家发改委调研新能源 重卡及“换电模式” 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逝世 享年64岁 美官员称美对华政策不可逆转 中方以“重启”“重回”“重建”回应 2020,我们攀山、上天、入海…… 广西“十四五”持续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合作高地 美方宣布新一轮对朝制裁波及中企 中方回应 海口海关原副巡视员吴多俊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汇力聚神 贵州“十四五”瞄准新方向 以人民币与美元作比 赵立坚驳斥美方发布的涉疆视频 河北唐山“海上电子眼”系统上线 危化品安全风险隐患第三轮专项排查发现隐患近4.7万项 外媒:中国新冠疫苗将填补全球疫苗供应空缺 中国人日均在线休闲时间4.9小时!你是多少? 新闻分析:八项规定8周年之际看作风建设的“变”与“不变” 大家一起吹吹牛,你怎么就当真了呢? 中国科协:国际科技共同体应携手推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 “香香”要回国了 这排面也忒大了! 民航局再发两份熔断指令 俄航一航班已连续熔断5周 四川九部门联合发布通告 要求加强冷链食品消毒和追溯 十年38万份裁判文书涉社会抚养费:低生育率下“超生”还罚款吗? 进口冷链频频检出新冠病毒,低温消毒有多难? 昊志机电两日跌超30%,江海证券一营业部抛售1.42亿 阿斯利康称疫苗有效,相关论文在《柳叶刀》发布 机构今日买入这7股,抛售昊志机电6769万元丨牛熊眼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多层次资本市场走过全面质效改革元年

2020-12-10 11:07:14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0年,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优化顶层设计、全面启动质效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年初新三板综合改革渐次实施,到首批新三板精选层企业挂牌,再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转板规则出炉,多层次资本市场补齐短板,通过协同改革,走向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互联的新格局。

2020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包容度、覆盖面实现“双扩”,前11个月,沪深两市IPO融资规模超过4200亿元;两市新上市公司中,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公司占比超过一半;前三季度,新三板发行融资规模同比上升11.64%。

2020年,以注册制改革为抓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全面完善,各领域均迎来关键制度创新。资本市场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平台,以及科技、资本、实体经济枢纽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资本市场建立运行的第30年。在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折射出的,是经济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承担的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善融资结构、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职责。

协同改革

构建互补互联、错位发展新格局

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历程,也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的历程。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此之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已连续7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A股市场正常开市、平稳运行,维护了整个金融市场的安全和顺畅,也为改革创造了良好条件。7月,新三板精选层正式开市,新三板综合改革全面落地,改革成效逐步释放;8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改革以试点注册制为核心,统筹完善了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年中,科创板再融资制度出炉,市场基础制度逐步优化。

在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张望军看来,一个充满活力和韧性的资本市场,离不开不同板块改革的协同效应。科创板、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一脉相承,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共同提升资本市场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质效。

如果说过去十余年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完成了基础体系的搭建,在2020年,以“提质增效”为指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迎来了涵盖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在内的一系列深入的协同改革。

这一轮协同改革,迈出了贯通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的关键性步伐,也实现了促进市场功能完善、效率提升,推动多层次市场体系向更优质、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变革。通过改革,资本市场各个层次的定位更加明晰,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有机互联的格局逐渐形成。

直接融资包容度、覆盖面“双扩”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各个板块有不同定位、不同分工,各板块改革协同推进,对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2020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包容度、覆盖面实现了“双扩”。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4116家,总市值78.04万亿元。前11个月,两市IPO融资规模超过4200亿元;新上市公司340余家,其中科创板和改革后的创业板公司有近180家。

科创板与创业板市场改革实施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两个板块上市资源充足,流动性明显超过其他板块。新三板市场综合改革的推进,则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市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覆盖面。

今年前11个月,科创板累计上市127家企业,IPO融资超过2000亿元;截至10月21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已有38家,市值合计超过7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新三板全市场发行融资247.32亿元,同比增长11.64%。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是孵化未来有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科创板等改革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了向“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这一理念的回归,实现了资本市场核心功能和实质内涵的回归。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仍需进一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的包容性。证监会主要负责人撰文指出,形成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服务的普惠性,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

改革没有完成时。市场人士认为,着眼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畅通直接投融资入口,科学把握各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完善差异化的制度安排,畅通转板机制,仍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政策施力点。

全面优化基础制度

资源配置枢纽更加畅通

2020年是资本市场推进全面深改的第一年。随着注册制改革分步骤在全市场推行,发行承销、交易、持续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投资者保护等领域均迎来关键制度创新,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全面加强。

今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资本市场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责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为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2020年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协同改革,奏响了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融资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投资者结构等方面,也还存在不完善、不平衡、不适应的问题。

张望军认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提供了重要契机,也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积极发挥资本市场在要素资源配置、创新资本形成、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作用,才能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时值岁尾,“十四五”即将迎来关键的开局之年,可以预期,多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主渠道,有责任、有条件,也有能力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更好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带动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为企业提质增效注入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