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疫情捐赠不能人为设置障碍,避免公众捐出热心收到凉意

2020-01-31 18:12:55来源:第一财经

每次重大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发生之后,都会有很多组织和个人伸出援手,以众志成城的愿望和爱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捐款捐物也蜂拥而至。在昨天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第八次发布会上,湖北省省长王晓东表示,截至1月29日12点,湖北全省慈善系统、红十字会系统累计接受捐赠资金42.6亿元,接受捐赠物资529万件。

但每次此类事件发生之后,都会引起人们对捐助渠道思考,这次也不例外。尤其是,指定的一些特定机构在接收捐款捐物方面的公开性和效率,更引发许多诟病。对此,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27日在湖北省召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强调所有捐赠的物资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捐赠者、捐赠的东西能够及时准确登记在案,捐赠的物资、资金的使用能够登记在案。

目前,接受社会捐赠的渠道,以及社会捐赠物资和资金的去向,都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一定要避免的是,捐赠的组织和个人付出的是热心,收到的是凉意。为此,接受社会捐助必须有两条原则:公开和效率。

第一条是公开。

“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是慈善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民政部门履行慈善事业发展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早在2009年年底,民政部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背景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踊跃奉献爱心,积极捐赠款物,但也产生了一些对捐助去向的质疑。为此,《指导意见》中说:建立社会捐助信息公示制度,规范捐赠款物管理和使用,维护捐赠者和受赠者合法权益,才能保证保护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积极性,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新型肺炎爆发之后,许多捐赠陆续到来,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将来规模会更大。但捐赠的信息还是碎片化的,还没有看到一个权威的发布渠道加以整合发布。捐赠的组织或者个人,并不需要“雁过留声”,但如果石头砸在了水里却悄无声息,以至于对捐赠的去向产生怀疑,这是很伤人心的。这种情况即使现在没有,也需要加以防范,防范的手段就是信息公开。

马国强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还说,“这么做就是为了我们统一归口,避免在现在疫情防疫防治的这个过程中由于混乱,被某些人或者有一些人来钻空子。所以省里是要通过省红十字会,武汉市是通过武汉市红十字会来接受捐赠”。

其实,在信息公开的情况下,有社会监督,有舆论监督,就很少能够产生“空子”。

第二条是效率。

民政部日前要求,慈善组织为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募集的款物,由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武汉市慈善总会、武汉市红十字会接收。除定向捐赠外,原则上服从湖北省、武汉市等地肺炎防控指挥部的统一调配。但武汉市关于此方面的表态,将捐助渠道更加“窄化”,“强调所有捐赠的物资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

事实上,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后,相关部门也有类似要求,也引发了争议。这次新冠肺炎的社会捐赠,如果仅靠上述5家公益组织,有没有足够的统筹能力,将捐赠及时分配至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也还存在疑问。

为此,就需要建立接纳和分配两个“绿色通道”。虽然说,这次公共卫生事件与普通救灾不同,需要专业的社会组织参与,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核心是将资金和物资用在刀刃上才是关键。尤其要避免的是人为设置障碍。

防控疫情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日前发布的《民政部关于动员慈善力量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中,提出广泛地动员社会慈善力量,依法有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这就需要及时了解具体情况,改进工作流程,建立一个更加公开、高效的民众参与渠道。(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