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 全国异地就医自助查询服务正式开通 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稻城香格里拉:用美丽战胜贫困 强冷空气将影响中东部 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将消散 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 释放三大信号 联合调查组:张家慧涉及的部分案件因其腐败行为影响裁判结果 世界慕课大会召开:合作共赢 开创数字教育新局面 “十七连丰”背后: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结果 寒潮蓝色预警:全国多地将迎降温 局地降幅达10℃ “十三五”期间中国防沙治沙1000多万公顷 大湾区宜居建设再“升级” “十三五”之“现代舞”:新发展理念下的成绩单 哈尔滨市副市长王沿民接受审查调查 11个月公诉破坏生态环资犯罪2.2万余人 外交部:中印边境有关事态责任完全在印方 两部门: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全面建成无烟学校目标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3例 均为境外输入 药品、耗材采购腐败问题高发:紧盯药品采购 整治医疗乱象 中国援苏丹屠宰厂项目实施协议签字仪式在苏举行 黑龙江绥芬河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 活动轨迹公布 4.28元存折背后 黑龙江一学院领导干部私设“小金库” 冀中能源集团原副总经理李建忠接受审查调查 财鑫闻丨质押全部股权、一路变卖资产、股价已创6年新低!苏宁真缺钱了? 创多项世界之最的连镇高铁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38种大病在西藏得到专项救治 虚假诉讼!最高法开出6300万元“罚单” 海南6家单位加入“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 解宏德:中国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前所未有 重庆红岩联线创新打造特色思政课 弘扬红岩精神 新华时评:“套餐A”:有温度,有尺度 全国首个“红色文创联盟”在国家博物馆成立 青岛胶州无症状感染者溯源情况公布:属“物传人” 排除社区传播可能 青海省海西州政协副主席孔祥辉接受审查调查 辽宁为政法干警划执法“禁区” (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南海海域今年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练举行 华春莹连续两日回应“战狼外交”问题 中国已正式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 钟东波任北京市卫健委党委书记 30个项目获得海南省科学技术年度大奖 华春莹:美国让世人看到了什么是教科书般的虚伪人权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成效综述 十四五·新开局|和谐之美 第五届“连云港论坛”成功举行 中方回应美再打压华为:戳穿了美方所谓公平竞争的虚伪外衣 检方对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副书记贾小刚等决定逮捕 湖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远城区和市县延伸 党的七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中国代表就国际刑事法院涉苏丹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

2020-12-12 09:28:00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京12月11日电 题:“钟声”与“留言”里的家国情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数据报告

新华社记者蒋芳、邱冰清

每天12名观众敲响13声“和平大钟”,每年很多参观者留言书写和平寄语,今年以来新征集2700余件(套)史料文物……自2014年作为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年参观人次达数百万,留下了海量的参观数据,也记录下国人对历史的珍重、对和平的渴望。

2028名观众撞响2197次警钟

“铛、铛、铛……”每天早上八点半,江东门的钟声总是准时响起。每天首批入场的12名观众分两组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牢记12月13日、珍爱和平。这已成为纪念馆的一项固定仪式。

受疫情影响,今年纪念馆共举行了169场撞钟仪式,共有2028名观众撞响和平大钟。

来自武汉的肖先生在参加完11月中旬的一次撞钟仪式后说:“今年我的家乡武汉受到新冠病毒侵袭,全国各地医护人员援助,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感受到和平年代同胞互助的温暖。撞响和平大钟的那一刻,我内心很激动。”

“让观众参与撞钟仪式,是希望他们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有一种体验感、沉浸感,真正体会‘警钟长鸣,勿忘国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

据了解,今年是纪念馆实施预约免费参观的第一年。3月21日恢复正常开放后,每天参观人数控制在8000人以内。截至11月中下旬因公祭日闭馆,今年纪念馆参观量超过117万人次。

实施免费预约参观后的数据显示,男性占比53.1%,女性46.9%,18周岁至35周岁年龄段的参观者占到了参观总量的59.34%。从来源地看,安徽、江苏、河南三省参观人次居前三位。此外,境外参观者超过1000人次。

留言簿高频词“铭记”“勿忘”“和平”

纪念馆尾厅设有留言区,自2017年12月以来,这里已经留下了近30万条来自不同国家参观者的留言。

今年,开放留言簿的天数只有62天,但仍有20550位参观者写下了自己的寄语,这些留言纸张摞起来的高度达1.48米。

纪念馆工作人员从中抽样统计,解析其中4110名观众留言发现,高频词包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涉及2865条留言,占总数的69.7%。

不少观众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爱我的国”“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我要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例如,来自云南的21岁学生朱敏这样写道:“记住历史,不是去仇恨,而是激励自己更好地前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守护我们的家园,珍惜和捍卫我们想要的和平。”

“从高频用词中不难感受到参观者共同的感悟和心愿。很多小孩子还不会写字,用拼音表达心声。”工作人员俞月花介绍,这只是纪念馆近年来收到的观众留言的一小部分。下一步,纪念馆将把近30万条留言数字化,进一步翻译、分析,最后将整理成卷宗,交由纪念馆文物部收藏。

18万件藏品史料即将实现数字化

302张日军拍摄的侵华战争期间照片底片,日本出版的《南京陷落》《伊藤独眼少尉首先突入南京光华门》等儿童绘本,以及日军109师团有关“慰安妇”的军医档案……今年以来,纪念馆又征集了2700余件(套)新的史料文物。

战争的烟云虽已消散,但历史不容忘却。只有敬畏和正视历史,才能真正拥有和平。2018年,纪念馆开始对全馆35年收集的约18万件藏品与史料进行数字化,并对数字化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下一步,这些数字化成果将分期分批上传至南京大屠杀影像档案数据中心研究资源平台与互联网平台,以满足公众查阅研究之用。

“智慧化、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参观者直观了解历史,感受真实,还能让研究者更加方便地利用史料和建立发散式图谱,有助于让南京大屠杀史实成为世界记忆。”张建军说,目前史料数字化取得阶段性成果,该数据中心平台已通过验收,将于明年正式上线。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