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中国科协举办“抗战中的中国科学家”宣讲活动 国家监委引渡第一人因积极配合、主动退赃获轻判 232个“百亿以上”交通续建项目 截至7月底已全部复工达产 中国地震局公布2021年18项竞争性课题 促防震减灾现代化 浙江省四部门联合通报知识产权保护最新要情 “又年轻了5岁!”袁隆平90岁生日前穿新衣去理发 全国各地秋季开学:分期、分批、错时、错峰 外交部就美制裁参与南沙岛礁建设的中方企业等热点答问 九所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携手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新格局 宁夏1358个河湖“四乱”问题全部按期整改销号 珠海向改革要活力动力 奋力推进“二次创业” 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添一条高速公路 经济特区:践行治理现代化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美军舰擅自闯入中国西沙领海 南部战区对其警告驱离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 均为境外输入 长江海事部门开展三峡重点水域智能巡航监管 北斗最新一代高精度定位芯片亮相 预计明年量产 “中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云南中心”在昆明成立 中国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 17台载荷拟开展竞争择优 公安部交管局:坚决防范涉及校车和接送学生车辆群死群伤事故 京沈高铁全面完成架梁任务 北京至沈阳将只需2.5小时 外交部:加拿大应立即纠正错误 为两国关系重回正轨创造条件 四川成都:从成都始发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6000列 一把手落马后 哈尔滨国有供热企业深入整改 青海省原木里煤田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马成德接受审查调查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年一个吉林” 从“云外交”到“面对面”,中国外交重启线下模式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一段丝绸连苏陕 十一假期大学生能否离校?教育部:各校需因地制宜 全总:开通“工会就业服务号”平台 累计提供线上岗位超110万个 最高检: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要加快落实正卷副卷一并调阅制度 中方吁澳方客观理性看待中澳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成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达6000列 从常被质疑到风景独好 中国一汽产销为何能够逆势上扬? 快评:用法律武器向经济霸凌说“不” 解决“三新”领域职工入会难 全国总工会有“实招” 宁夏重拳打击重点行业领域黑恶势力 快看!海南自贸港个税优惠办法发布 一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 为何要改革和建设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中央政法委:事关社会公平正义 四川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例 均为境外输入 三部门:将严惩一批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大要案 变局之中闯新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间 福建省着力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增强老年人健康获得感 中央政法委:政法各系统内部制约监督,是防止执法司法权滥用的重要防线 疫情之下,大学生开启云端实习新模式 美军机加大在台海周边活动频率 国防部回应 国防部:中国军队努力在国际军事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一周年 外贸进出口总值131亿元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2020-08-28 09:30:41来源:科技日报

交叉学科“自立门户” 还有这些难题待解

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近日结束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消息,我国拟增加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至此,我国研究生学科门类将增至14个。

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由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本科生学科专业目录组成,其中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三个层级。这一专业目录,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多次调整。

“增设交叉学科门类,赋予了交叉学科与传统学科同等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指出。

学科门类有了,接下来就是布局一级和二级学科,进行人才培养。

科学创新越来越依赖交叉学科

我国目前已有13个研究生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和艺术学。

此前,交叉学科虽然并没有出现在专业目录上,但“江湖”上已有它的身影。2009年发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就规定:“交叉学科按照目录外自增设二级学科的程序进行设置,挂靠在所交叉的学科中基础理论相近的一级学科下进行教育统计。”这实际上赋予了高校自主设立交叉学科的权力。

根据2019年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各大高校已经开设了500余个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这是一种世界性趋势,早已有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形势下,这种趋势显得更为突出,适应趋势的需求更为迫切。李立国则指出,交叉学科是学科知识高度分化和融合的体现。最近25年,有近5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获奖成果都属于交叉学科领域。

可以说,科学上的突破和创新,也越来越依赖于交叉学科。毕竟,学科之间并非界限分明,甚至大多数时候,这种界限都是流动的。生物化学、纳米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其实都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不过,按照现行制度,学科专业目录是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开展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工作以及进行相关教育统计的基本依据。曾有学者呼吁,在目前我国学科专业设置中,新兴交叉学科难以找到自己的学科位置,发展得不到政策鼓励和制度保障。有了正式身份,交叉学科就能争取更多资源,发出更大的声音。

学科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和管理

在交叉学科被正式列为学科门类之前,相关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实践已经进行了多年。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吴伟把它分成了三种培养模式:项目依托型(学校拨出专项名额,开设交叉培养项目)、机构依附型(依附于专门实体平台或者研究机构)和学科依赖型(已存在或新设的二级学科)。

他曾深入调研过一些高校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情况,发现研究生交叉培养面临功利性和简单化设定的困境,一些高校的交叉培养成为推动某些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源获取手段。

吴伟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曾有高校相关负责人向他坦言,交叉学科发展最大的阻碍来自机构设置,“小单位山头林立,彼此之间会有隔阂和事务牵绊,合作比较困难”。实验室能否开放,其他学科或者学院的课程能不能选这些事,都需要费劲协调。

毕竟,如果教师编制、资金以及设备等由不同学院提供,基于不同机构设置的管理体系,会阻碍交叉培养的实现。

而且,在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下,招生和培养其实是分离的。

对此,周洪宇坦言,现在的交叉学科教学,主要还是由不同学科老师在进行。“如果学科之间的跨度不大,属于一个学科群,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但一些学科之间界限非常明显,老师要在这些学科间做到‘出入自如’,就很难了。”他表示,高校教师本身接受的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的教育,要适应新的培养模式,其自身的认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学生要毕业时,问题又来了。一些还没摸索清楚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高校,往往还未建立交叉学科专家库。学生的毕业论文若送往单一领域专家处进行评审,可能会“不受待见”。

吴伟感慨,如果学校缺乏强有力的交叉学科管理部门或者委员会来统筹规划和管理,在学生培养方案如何制定、学生出口标准如何设定、课程体系如何设置等具体操作上,都会面临重重困难。

“提高跨学科教师自身能力,做好跨学科专业的评价工作,都是未来需要探索的课题。”周洪宇说,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时间,应该下大功夫研究。

培养机制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

那些从交叉学科毕业的研究生,都去了哪里?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下简称交叉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早发展和设立交叉学科的机构之一。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运行,学院已经持续稳定的培养了多届全新设立的交叉学科毕业的跨学科交叉型学术人才。

记者从2019年该院老师撰写的《理工类交叉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为例》的文章中看到,2013年到2018年的就业系统数据显示,北大交叉学院的学生就业领域广泛,约6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参加工作,超过三分之一的毕业生选择去国外或者在国内顶尖学府从事科研工作。

虽然就业形势良好,但无论是自我认同感还是社会认同度,都有需要加强的地方。交叉学院的教师指出,有明确学科招聘需求的企业单位对交叉学科的毕业生,往往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偏见。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与传统单一学科学生相比,学科归属不明确,有时会出现边缘化、被动化的局面。

即使交叉学科被正式纳入学科目录,要解决的问题仍有很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沈文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交叉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应当如何培养,牵涉的领域错综复杂,将是摆在我国研究生教育面前的重大挑战。他指出,需要在课程设置、导师选聘等方面树立交叉学科意识,完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健全交叉学科指导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体系,解决导师参与积极性等问题。

吴伟认为,高校应有统筹管理机制统领全局,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保障交叉培养的实施;从入口处筛选优质生源,从出口处把关培养质量,让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支撑保障机制作用于培养过程,为交叉项目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设计培养机制,改善培养效果。”他强调。

本报记者 张盖伦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