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尖计划”成高校热议词 基础学科人才如何“拔”? 2021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8.4万余名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张洋主动投案接受审查调查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虎豹熊三子散落民间 他在绝命书中如何托付 中国部署为在内地的港澳同胞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原吉林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隋殿军接受审查调查 钟南山院士受聘厦门大学杰出访问教授 广西新增两名瑞丽市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 【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偏偏说自己“可以当卫生部长”? 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武亮接受审查调查 在内地港澳同胞如何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官方通知来了! 焦桐花开最思君 泡桐是焦裕禄留给兰考的一座“银行” 沈海高速盐城段11死19伤交通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两部门:2021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84330名 光大银行发布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响应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5家百亿元级私募持有市值285.8亿元 制造业成“大块头” 4月7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银行数字化进程加速 年内431家网点“关门” 一季度房地产信托规模持续下降 4月7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风范股份拟购买澳丰源100%股权 进入军工业务领域 减税降费政策在上市公司年报中落地见效 激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4月6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清明假期出游需求集中爆发 小众目的地受追捧助推乡村振兴 助力乡村振兴 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兴业证券投行业务实现突破性增长 PMI等六大数据反映中国经济活跃度不断提高 现货金价调整逾11% 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或反弹 盯上结构性机会 险企看好权益市场投资 嘉实基金轩璇:经济复苏通胀可控 债市长线机会可期 外资首季“扫货”保险股 对中国太保持股量猛增43% 基金新“团宠”曝光 中小票“人声鼎沸” 化妆品板块指数连续8日上涨,近3亿元大单资金加仓10只概念股,这3只股获机构高频点赞! 银行业又现千万罚单 广发泉州分行“中标” 深市主板中小板合并 相关基金产品更名 “三中”稳居去年投行前三 海通一季度成功逆袭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至8.4% 减税降费政策利好效应在上市公司年报中显现 激励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比特币价格再次短暂冲上6万美元关口 多家上市公司宣布进军加密数字币市场 银行数字化进程加速 年内431家网点“关门” 物价上行空间有限 降准降息可能性不大 券商发力公募赛道 中信建投增持基金股权落定 官方通报游客私挖竹笋:损失1000斤以上,赔偿1500元 泪目!她牺牲前给儿子写下这封信|红色百宝第29集 16万公里,穿行中国!风起云涌的高速公路向未来无限延展 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4.7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侵害用户权益,这60款APP被工信部通报下架 江苏常州公墓“干部区”后续:上世纪推行火化时,县领导带头集中安放骨灰后的习惯性称呼 “我愿全速奔向你,逐梦不停息!”听这首沿着高速看中国超燃原创歌曲 为遏制高分生源外流,河北蠡县400名初中生被提前上高中 一个衡水临近县的生源保卫战 三星堆商标被抢注超200个 三星堆博物馆:无法全门类注册,聘请了商标事务所处理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牺牲前,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组照片,全是微笑 “过敏体质”、备孕者能否接种新冠疫苗?专家回应来了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拔尖计划”成高校热议词 基础学科人才如何“拔”?

2021-04-07 12:26:39来源:半月谈网

基础学科人才,高校何以拔尖?

半月谈记者 王莹 萧海川 俞菀 李伟

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是“十四五”规划的明确要求。当前,“拔尖计划”也是各大高校深思热议的关键词。在种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如雨后春笋纷纷问世之际,我们需要打量一下,“拔尖”究竟应该怎么“拔”?

让人才在本土获得一流培养

“我国的化学学科目前已不落国际同行之后,以ESI排名为参考的话,化学学科全球排名前100名中,中国高校占据二三十席。”山东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张树永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基础学科发展已取得可喜成绩,所培养的人才,不少已在国际科学界崭露头角。张树永介绍,在国外知名大学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学者中,华裔尤其是中国籍科学家比例不低,其中不乏知名专家。

本土培养的基础学科优秀人才,能否在本土获得接轨国际水准的深造条件?自1991年教育部设立“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以来,这样的探索在国家与高校层面一直在推进,“珠峰计划”“拔尖计划”“强基计划”……我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许多高校结合自身优长,纷纷试点不同类型的基础学科培养实验班。

付出已见回报。不少“双一流”高校逐渐摸索出培养基础学科优秀人才的经验。“我们的首要经验,是帮助学生认清基础学科在国家战略中的真正作用,培养出勇于攀登,能够在基础研究中站到顶峰、引领世界的杰出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陈相松说。

探索期矛盾仍待化解

不少受访师生向半月谈记者反映,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从项目目标、选拔过程,到课程体系,实践中仍存在多重矛盾。当下各高校基础学科培养方案多数仍以造就科研人员为导向,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市场适配性与职业竞争力不足的短板更显突出,“培养浪费”未可忽视。

——国家规范性与专业特殊性的矛盾。中部地区某高校历史文化学院一位副院长表示,国家为基础学科发展设立统一规范,有其必要,但若在落实中简化为“一刀切”,就可能削弱专业在拔尖人才培养探索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说“书院制”培养方式就未必适合所有学科,若强行推广,可能事倍功半。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国内基础学科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国内高等院校的校长,数学专业、化学专业比例不低,主要是科研做得好。“现在担心教师对教学不够上心,毕竟国家级科研奖励每年评选一次,并且奖励力度更大。”一位东部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说,基础学科教学分量未得到充分体现,国内高校有教学经验、有管理教学能力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多年不参加国内相关学科的教学研讨会。”

——回报长期性与需求功利性的矛盾。部分高校管理人员反映,目前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还看不到真正体现专业与耐心的长期规划。各种名目的“计划”三五年一变,考核指标屡屡“变风向”,培养单位往往无所适从。同时,教师和学生也存在功利化心态。受制于教师评价“五唯”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基础学科教师难于安心投入人才培养,也就无从扶植学生的学术热忱和创新兴趣;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考入实验班动机只为获取资源,打造光鲜简历,毕业后即告别科学。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学生而言,当下留守基础学科研究与投身热门行业待遇差别较大,基础研究短期收益不彰。不止一位受访学生表示,理解国家对战略科技的迫切需要,但就业问题仍是他们最大关切。另外,不少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具体方式缺乏差异化安排,课程同质化、要求一刀切,让学生对专业心生厌倦。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只是部属院校的事,省属高校同样需要拔尖人才,但我们的安排没跟上啊!”某省属高校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说,学校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具备集聚人才、集中攻关的条件,但推荐免试研究生、直博名额一直不足。该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7000多人,近400人具备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学校校内保送仅有120个名额。

“拔尖”应该怎么“拔”

相关专家表示,当下正是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之机,各方应统筹施策,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高中和大学的人才培养衔接。张树永等专家认为,创新型科研人才要从青少年抓起,对有兴趣、学有余力的高中生,可投入高校资源,结合“大学先修课”等模式,提前对拔尖人才进行引导性培养。

二是明确培养标准,改革培养模式。部分专家建议,各个学科应当明确自己的“拔尖”标准,亦即明确培养规格和标准。在此基础上,给予高校在具体培养机制上更多“话语权”,保障培养规格的实现。东北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主任公卫江等建议,改革应该是立体化设计,要把本科生导师制、深化学分制改革和国际国内、跨学科联合培养等有机统合起来。

三是不能被“就业率”束缚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翅膀。基础学科领域人才培养,不能用“就业率”一把尺子衡量成效, 培养能够坐得住冷板凳的拔尖创新型研究人才,英才、天才与“偏才、怪才”都要有发挥余地。

具体而言,数量上要减少规模,走少而精的道路;质量方面则应在培养计划中明确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人特性和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学习方案,以多元化扶助让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专业学习进程,实现在科教融合中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目标。(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6期) 【编辑:于晓】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