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护“地球之肾”?聚焦湿地保护法草案 两院院士评出2020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同舟共“冀”:高福、张伯礼等专家驰援河北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今天下午开幕 石家庄:第三轮核酸检测完成24小时后可查询结果 内蒙古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 挽回损失337亿余元 北京台胞陆续施打新冠疫苗:感觉良好 报名踊跃 “十三五”时期 山西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 北京法院亮出去年执行工作成绩单 执行到位金额逾千亿元 交通运输部:预计2021年春运期间发送旅客17亿人次 中国升级软硬措施 应对春节疫情防控 北京2020年生产总值破3.6万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202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14.7% 彰显智慧社会的中国价值 民法典实施后2850件规范性文件需修改或废止 此间曾著星星火(峥嵘岁月)——记中共一大嘉兴南湖会议 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最新进展:新一批十大成果发布 曾经秘藏墓穴20余载的小册子:用生命守护信仰 长春收治新冠患者医院迎来强援 北京:抓好风险管控加强流调溯源 有效阻断疫情传播渠道 医学专家:变异病毒未改变新冠疾病特征、临床表现 探访石家庄隔离点供餐厨房:饭菜不重样 每餐有水果 多方表态“菜篮子”充足稳定 消费者“就地过年”有保障 流动性投放“变奏” 央行精细调控资金面 又有新基金一日售罄 部分公司紧急提档发行 天量认购创纪录 公募基金乘势而上启新程 银行开年代销基金火爆 理财经理称“份额”不够用 瞄准三大关键词 多地“十四五”路线图明晰 《紧急公关》热播背后:成都银行积极打造特色文创金融名片 1800万新投资者入市 提升A股“信心指数” 《上海银行业支持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发展创新金融服务倡议书》发布 开年以来私募新备案产品已逾600只 广东新增私募机构数量继续居首位 商务部:2020年我国利用外资增长6.2% 规模创历史新高 高溢价港股ETF逆市大跌 给“热钱”上了一课 郑州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排名创20年来新高 央行昨日实施逆回购2800亿元 创近4个月单日规模新高 人身保险产品新版“负面清单”出炉 产品监管定期“回头看” 央行:强化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措施 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发行显著提速 RMBS有望迎“大年” 中国成为全球跨国投资“避风港” 去年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逆势增长 17家券商公布2020年业绩 经纪业务成中小券商业绩爆发点 超2.5万亿元减税降费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最受益 央行发文细化 支付领域反垄断监管 LPR报价九连平 短期内有望继续持稳 2021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引期待 税收数据印证经济复苏 新动能加速释放 骗保案屡屡发生的背后 是骗保者对保险知识的严重匮乏和误解 1月21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LPR连续9个月“原地踏步” 并未影响企业贷款成本下行 逾千亿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完成“参公”改造 LPR连续9个月“原地踏步” 并未影响企业贷款成本下行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怎样保护“地球之肾”?聚焦湿地保护法草案

2021-01-21 12:29:42来源:新华网

怎样保护“地球之肾”?聚焦湿地保护法草案

新华社北京1月20日电 题:怎样保护“地球之肾”?聚焦湿地保护法草案

新华社记者

我国首次专门为保护湿地立法。湿地保护法草案20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为什么要专门立法保护湿地?将怎样保护和修复湿地?记者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保护湿地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高虎城在常委会会议上作说明时介绍,湿地是全球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固碳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草案明确了法律适用的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湿地和具有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生长功能的人工湿地。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根据实践中湿地管理情况,水田和人工养殖水域等的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土地管理法和渔业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江河、湖泊、海域等湿地的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适用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湿地保护,与水、农地、海洋、森林、渔业、野生动植物等环境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密切相关,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也因此在水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作出了或多或少的规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研究中心主任杨朝霞说,但这种间接、零散的规定很难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系统、全面的保护,影响到湿地作为生态空间、生态要素的功能发挥,比如关于湿地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规定就很少。

他进一步表示,现行涉及湿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管理都在不同部门,各部门主要侧重单一要素资源功能的发挥,如农业农村部门重视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水利部门重视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生态环境部门重视污染防治,缺乏统筹管理导致湿地保护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

“针对湿地保护专门立法,有利于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覆盖全面、体系协调、功能完备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为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杨朝霞说。

明确湿地保护方式,防止不合理利用

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北省第一大湖——洪湖是国际重要湿地。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大规模的人工围网养殖,曾经烟波浩渺的洪湖被日渐蚕食,昔日的“浪打浪”一度变成“竿连竿”,过度开发导致生态急剧恶化。直到2016年底当地着手实施拆除围网、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一系列措施,近年来洪湖才逐渐重现昔日风采。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我国湿地分布广、类型丰富、面积大,但由于环境污染、过度开荒和围海养殖等,湿地资源曾遭受严重破坏,生态功能严重受损。数据显示,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湿地开垦面积达1000万公顷,沿海滩涂面积削减过半。

为了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草案明确了湿地保护方式,提出了湿地利用要求,规范了湿地修复原则、责任主体、修复方案及措施等。

在湿地保护方面,草案提出国家严格控制占用湿地;禁止开(围)垦、填埋、排干湿地,永久性截断湿地水源,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禁止在湿地内采砂、采矿、取土,依法取得相关许可的除外。

草案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减缓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的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稳定。在湿地范围内从事旅游、种植、畜牧、水产养殖、航运等利用活动,应当避免改变湿地的自然状况,并采取措施减轻对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

在湿地修复方面,草案提出实行“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恢复湿地面积和湿地生态功能,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质量。

“虽然我们省2005年就出台了湿地保护条例,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保护机制、生态补偿、对破坏行为的界定及惩罚等方面规定仍不够清晰。此次专门立法,将对湿地保护提供科学、权威依据,相信我们的工作会做得更加专业、精准。”湖南省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婷婷说。

强化检查监督,推动湿地保护落地生效

草案明确了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拟定湿地保护规划和相关国家标准,负责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监督管理湿地的开发利用。尊重湿地保护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草案依照各部门职责分工,在湿地管理、保护、修复等各章具体条款中,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相应职责。

“理顺湿地管理体制,处理好统一监督和分部门管理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合力,有效推进湿地保护工作。”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武海涛说。

草案对湿地执法主体、检查措施等作出规定,要求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加强对国家重要湿地保护情况的检查与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加强对省级重要湿地保护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湿地的保护、修复、利用等活动进行检查与监督,依法查处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

草案还明确了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职和违法主体直接破坏湿地的法律责任。(记者胡璐、周圆、徐海波、周勉)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