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归来 “月壤”入新家 人类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思源工程”13年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000万人次 司法亲子鉴定乱象:机构违规招代理 血样邮寄可作假 中国新冠疫苗效果如何?答案来了 生态环境保护等六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今后将统一着装 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人民时评) 疫苗安全性与有效性如何?哪些人群不适宜接种?——权威专家解读新冠疫苗研发与接种有关问题 云南加快迈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何居明年重点任务首位? 完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规制食品浪费、规范“人脸识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回应热点问题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中疾控专家解答 开放的中国 蹄疾步稳谋求新突破 官方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重点聚焦五方面内容 专家聚焦中国改革发展: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海南自贸港首笔国际运输船舶退税业务办结 中国发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 规范疫苗批签发管理 中疾控专家:不推荐孕妇接种新冠疫苗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聚焦《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政协委员解读:中国反垄断进入“强监管”时代 专家称中国亟需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战略性研究 “亚洲水塔”冰川湖泊河流水量:超过9万亿立方米 中疾控专家:不建议新冠疫苗与HPV疫苗同时接种 吴尊友:消费者采购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感染新冠的风险非常低 别只惦记火箭上天 残骸回收也有大讲究 报告:有声内容已成为全球出版传媒业的共同增量 “中国确定性”让世界更踏实 接种新冠疫苗后,还用勤洗手、戴口罩吗?吴尊友的答案来了 综合消息:多国发布与英国之间的航班禁令 百万人次紧急接种表明我国新冠疫苗安全 中国驻加使馆驳加领导人错误言论 敦促加方严肃对待中方立场 新舟700飞机首飞前最后一项全机工况试验完成 “一带一路”制造“债务陷阱”?中方回应 香港终审法院就《紧急情况规例条例》和《禁止蒙面规例》裁定特区政府胜诉 中国向柬埔寨捐赠20万支动物疫苗 轨道测量“大师”助力火箭发射 创造“中国精度” 中方: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在白俄罗斯社会制造分裂和动荡 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年会在北京举行 新疆宗教人士答清真寺安装摄像头:是为保护我们和信教群众的安全 从无到有!探秘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 王毅就伊朗核问题提出四点主张 宁夏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募集善款善物3.29亿元 西藏大力推进农牧民转移就业——学会新技能 迈向新生活 山西出台办法规范政务数据管理与应用 国家卫健委:对新增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疫情要发现一起扑灭一起 中国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保障与清洁低碳转型?回应来了 大洋网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推动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 专家称中国新冠疫苗非常安全 接种者未现严重不良反应 完成月球之旅,冰墩墩雪容融回家啦!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嫦娥”归来 “月壤”入新家 人类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2020-12-22 09:30:43来源:中国青年报

科学大爆炸

人类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嫦娥”归来 “月壤”入新家

“23天,终于成了!”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舱落地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大厅里一片欢腾声,刚刚通报过落点信息的北京总调度刘建刚说出了这句话。

23天这个数字,刘建刚从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之日起就已经计算过无数次,如今终于定格,不再改变。

在充满挑战与困难的2020年,嫦娥五号交上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月面起飞”载入史册,“旗开月表”振奋人心,“太空拥吻”惊险浪漫,如今则是“采撷月壤”太空归来。

归来日挑灯夜战

12月16日,又是一个挑灯夜战的日子。这天深夜,距离嫦娥五号回家前3小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第一指挥大厅里比嫦娥五号发射当天的人还要多出一些,一些并不在值班岗位的科技人员,也自发来到现场,想要见证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遥操作主任设计师张宽就是其中一位。这天晚上,他本该轮休,却出现在指挥大厅,和他一样的还有十几位,他们都是月面采样遥操作团队的成员。

张宽告诉记者,“我们连续干了48小时不停歇采集到的月壤,一定要亲眼见证它完整无缺地回归草原。”

12月3日,在嫦娥五号月面采样任务圆满结束后,遥操作团队在整个任务中的工作已经完成。但张宽告诉记者,整个团队自发决定,投入到飞控岗位值班中去。

“这么做既是因为中心值班岗位压力大,许多控制都在凌晨,加入他们可以缓解同事值班之苦,也是因为想要守护来之不易的‘月壤’,想看到大家的劳动成果成功归来。”张宽说。

嫦娥五号回家前1个小时。零点的时针早已走过,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2月17日的时刻。

就是这一天,时间一点点逼近。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现场,各个岗位的科技人员明显更为忙碌了,操作和口令声也更为密集。

在这个肃杀的冬日凌晨,飞控大厅里却气氛热烈,每个人脸上多少都有20多天持续奋战留下的疲惫痕迹,但精神面貌却异常昂扬兴奋。几乎每个岗位的人,在工作间隙,都不自觉会抬头望一眼大屏幕上那个今晚的主角——嫦娥五号返回舱。

事实上,对现场坚守在岗位上的人来说,只管看着手里的数据就能够掌握嫦娥五号的动态,可还是忍不住想要看着仿真图像,看着它在轨道线上的位置,才能更安心。

对于呈现这些画面的李贵良来说,保障好三维显示图像的责任也显得格外之重。这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软件室工程师的机位,在大厅后侧的终端机房,是鲜有人关注到的位置,可是他控制的图像却最为大家瞩目。

工作11年来,李贵良承担过大大小小上百次航天任务的显示工作,说起来各个航天器的样子他如数家珍,想要看到它们在太空中呈现不同姿态,对李贵良来说也是注入数据、生成而已。但是比起仿真的图像,他心里还是对实时显示的画面更情有独钟。

12月17日1时33分,随着刘建刚的口令通报:“嫦娥五号返回舱再入大气”,大屏幕上出现了嫦娥五号返回舱的实时画面。

画面里,嫦娥五号返回舱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时,李贵良的心跳突然加速,“激动,异常的激动!”他告诉记者,“描绘了‘嫦娥’在太空中的各种姿态,原来真实的她,是这般绚烂模样。”

现场的科技人员和他一样,再严肃冷静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波澜不惊,有的人甚至不自觉发出了感叹。现场的通信调度马忠正此时无暇顾及其他,因为任务全程和即将展开的搜救活动,他都要保证图像话音等各路信号的畅通,需要确保指挥调度能够及时到达着陆场,现场的工作情况也能够实时反馈回北京的飞控大厅。

马忠正告诉记者,通信调度的声音是观众听不到的,但在各个岗位之间,他们的声音却是最为密集的,他们在幕后调度指挥着这场举世瞩目的画面,为所有关注嫦娥五号任务的观众送去独家视角。

再入大气层26分钟后,嫦娥五号返回舱顺利落入四子王旗着陆场,直升机、搜救车众多搜救人员动作迅速,在红外(影像)显示的画面里,夜幕中的他们浑身反光,追寻着这位归家“游子”的身影。

马忠正说,内蒙古的深夜大雪封路,在北京飞控大厅里的科研人员虽然听不到搜救队员的声音,却和他们一样同频心跳,急促呼吸。

“找到了吗?”这样的问题不断被提及,10分钟,20分钟,终于,“雄鹰报告,直升机目视返回器着陆……”

“满载而归的嫦娥五号返回舱被我们找到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现场沸腾了,有人拥抱,有人欢呼,还有人喜极而泣,不同的庆祝方式,蕴含着同一种心情——嫦娥五号任务成功,中国航天迎来又一里程碑。

“月壤”入住新家

12月17日晚上,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了它的诞生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0多名五院航天人夹道欢迎“嫦五”和任务试验队队员凯旋。

当天20时,五院广场上彩旗飘扬,玉兔灯依次点亮,月球灯熠熠生辉,用红毯铺就的欢迎通道正式开启。在代表探月工程走过16年岁月的16响礼炮声中,载有嫦娥五号返回器的运输车缓缓驶入五院大门,停在院科研楼前接受家人们的检阅。5位“嫦娥”在广场中央翩然起舞,庆贺嫦娥五号将月壤带回祖国。

兴奋激动之余,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月壤”,带回来的月球“土特产”究竟有多少,去向如何?

这天晚上,嫦娥五号返回器就已完成了开舱及相关处理工作,五院科技人员顺利取出了月球样品容器,并做了全面检查。

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局长、探月工程总指挥张克俭向中科院院长侯建国移交了嫦娥五号样品容器,交接了样品证书,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

这之后,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被送入位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这也是我国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至此,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正式“安家落户”。

经初步测量,月球样品约1731克。

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说,从工程任务角度来看,带回2公斤的月球样品只是一个设计值,但并不能把达到2公斤这个数值作为评判任务成功的一个硬指标。1.7公斤的样品,满足工程总体下达的月球样品要求。

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这些“土”似乎也不少了。40多年前,我国接受美国赠送的1克月球样品开展研究,并由此产生了相关研究成果。

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就是该研究的带头人。

在12月19日月球样品接收的当天,这位满头白发的老院士穿上正装出席,他回忆说,当年的1克样品只有小黄豆大,研究团队用样品一半的0.5克开展研究,另一半送给北京天文馆保存展出至今。但就是这0.5克的样品,让科研团队发表了14篇科学论文。

欧阳自远说,这一次,嫦娥五号从月球取回1700多克样品,又建成专门的月球样品实验室,国内现在拥有一大批相关科研人才和一系列先进科研设备,他相信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研究成果。

横向来看,这些“土”也有其独特价值。

嫦娥五号的着陆点,是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这是人类探测器此前从未到访过的地方。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说,这里相对较年轻,富集铀、钍、钾等放射性元素,存在大约13亿至20亿年前的玄武岩,获得这些年轻玄武岩的同位素年龄,将有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这可以填补科学家对月球火山活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

据他介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3次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但总共只带回了326克月球样品。这是由于苏联当时没有掌握在月球轨道的无人交会对接技术,所以采用上升器从月面起飞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为此,其上升器需要携带大量燃料,从而携带月球样品的能力极为有限。

当然,备受瞩目的阿波罗计划带回了更多“月壤”。庞之浩梳理发现,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美国通过发射阿波罗11号-17号载人飞船,实施了7次载人登月任务,除了阿波罗13号因发生故障中途返回,其余6艘飞船均完成了载人登月,成功将12名航天员送上了月球,共带回月岩样品380千克左右。

然而,这些都已是40多年前的研究样本。嫦娥五号探测器将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也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庞之浩说,此前对美、苏获取月壤样品的研究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动在35亿年前达到顶峰,然后减弱并停止。但对月球表面的观测发现,某些区域可能含有最近10亿至20亿年前才形成的火山熔岩,这与嫦娥五号着陆地区的年龄相仿。如果嫦娥五号采回的样本能够证实这段时间月球仍在活动,将改写月球的历史。

目前,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已安全进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月球样品实验室。

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春来表示,后续,国家天文台将按照任务既定要求和目标,精心操作、安全解封、科学处理、妥善存储,做好样品分发管理,组织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