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有益内容、加强监督检查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互联网环境 新疆多部门发表声明:不容任何势力玷污新疆洁白的棉花 王毅同阿联酋外长阿卜杜拉举行会谈 双方宣布就健康码互认达成原则一致 乡村教育如何把“根”留住 上海浦东上线党史“共享教室”:名师大家为中学生开党史主题班课 河南省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法建强接受审查调查 扫黑除恶先进典型及模范事迹振人心扬正气 移民边检机关依法拦阻337名涉赌涉诈嫌疑人员出境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铭记英雄功勋 继承先烈遗志 中新时评:新疆棉花纯而白,天下何人在抹黑? 疫情下被缩水的年终奖,还能要回来吗? 北京首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 可移动革命文物国博占比超八成 王毅:西方一些国家的人权观并不代表国际人权观 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又一历史丰碑 北大荒,正奏起“春的交响” 注册商标别再打大国重器的主意了 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馆新馆28日开馆 空间站为什么只“飞”400公里高 雷霆亮剑,扫出河清海晏、朗朗乾坤! 首批中国新冠疫苗运抵乌兹别克斯坦 权威快报|中国疫苗海内外接种双双破亿 沙尘天气为何如此频繁,此次沙尘暴有三大特点! 深圳新冠疫苗免费开打!453家机构可约,不限户籍! 网传四川蓬溪一女生被人掌掴 警方:涉案人接受调查 中方本周接连反制 纯白无瑕的新疆棉花不容抹黑! 新影像丨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歌唱 新冠疫苗接种后有效期是多久?中疾控专家:大概六个月以上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铭记英雄功勋 继承先烈遗志 清明假期免收小客车通行费 交通运输部提醒:出行别扎堆 仍需做好疫情防控 吊牌标96%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有,这些品牌被点名 百集微纪录·红色档案丨入党申请中连写两次“胆怯” 程砚秋究竟为何忐忑 中疾控专家:抗体不是疫苗唯一的保护指标 重庆启用大型新冠疫苗临时集中接种点 《歌声的翅膀》全国公映 带你看遍大美新疆 微海报丨 疫苗接种背后,向可爱的“隐形超人”致敬 新郎75岁、新娘65岁,这场墓园婚礼令人感动! 官方:疫苗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 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馆正式启动“春苗行动” 公安部发出清明节道路交通安全预警 致富“稳步走”生活“有奔头” 江苏句容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花甲老人打造“移动党史馆”,藏品有8000多件 攻城前将士们纷纷写下遗书……这支队伍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黎春讲述 官方:新冠疫苗接种后有效期半年以上 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 官方:疫苗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 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 【新征程开局“十四五”】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布达拉宫脚下沐春风 西藏民众忆农奴解放苦与甜 国家卫健委:做好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人群接种工作 中疾控专家:只要符合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都应该接种 中国国药集团:病毒小变异不会影响疫苗抗原性 正持续推进变异株疫苗研发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生产有益内容、加强监督检查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互联网环境

2021-03-29 09:27:24来源:人民日报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来信与访谈·关注青少年上网环境(下))

近几年,网上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熟悉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台忽视社会责任,发布过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

许多读者认为,除了严格监管,优化技术手段排查过滤不良信息,还应当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增强信息检索、信息甄别等能力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自6月1日起正式施行。

■增强网络素养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

■生产有益内容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加强监督检查

网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惩处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制止网络欺凌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

“孩子在读初中,上网已经非常熟练。他在网上听课、查资料,对学习有所帮助。不过,现在网上信息良莠不齐,他没事就拿着平板电脑,我很担心会受影响。”上海读者宋冉在来信中述说了自己的担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深受互联网影响,网络对于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据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有46%的未成年网民曾在上网过程中遭遇过炫富、色情、血腥暴力等类型的不良信息。

为青少年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环境,已经成为全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课题。

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存在违规信息,使青少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孩子上课都改为线上,互联网成了学习的刚需。不过,我发现,在一些教辅平台上存在大量与学习无关的广告,甚至有的还涉及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不良信息。”来自甘肃的读者张磊说,近几年,在线教育快速发展,网上学习已经成为青少年熟悉的学习方式之一,但一部分平台忽视社会责任,发布过多与学习无关的内容,危害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湖南衡阳市读者左亚斌曾给读初二的孩子下载过一款作业辅导类手机程序。这款程序看来与正常辅导程序没什么区别,“课后习题解析”“模拟考试”等功能一应俱全,但当左亚斌点开功能分区时却发现,手机上一下子弹出好几条广告。“什么‘超值好物’‘精彩游戏’等,都是推广游戏、视频和购物网站的广告,跟学习没有一点关系。孩子使用这样的手机程序,不光得不到有效辅导,还会严重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左亚斌说。

有些在线教育软件还开设了社交板块,添加好友后可以分享文字和图片,功能类似微信朋友圈。学生们常常在其中分享自己的作文、板报、绘画作品等,还在评论区讨论交流。然而,在一些平台,这项功能却被用来传播低俗小说和色情图片。江西九江市读者杨菲说,她的儿子曾使用过一款作文素材软件,使用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在软件的“作文素材分享区”中,竟然夹杂着一些低俗的内容。“在作文素材中夹杂不良信息,肯定是平台对内容的审核把关不严,但也不排除有些平台故意利用不良信息吸引青少年关注,从而达到扩大流量、获取利益的目的。”杨菲说。

此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一些门户网站、视频网站开设的在线学习频道中,存在不少娱乐综艺、恋爱技巧、网络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一些网站推送信息时没有区分用户,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除了网上学习,逛论坛、看视频、读新闻等都是青少年上网时经常从事的活动。有读者反映,有些网站或手机程序推送的信息并没有区分用户,并不适合推荐给青少年浏览;还有些网站在显著位置投放网络游戏广告,或是软色情广告等,也不适合青少年群体。

河南卫辉市读者冯凯说:“现在搜索引擎一般会推荐一些热门文章,其中有不少是娱乐圈的花边新闻,或者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未成年人并不适合浏览这类文章。而且,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儿子还在读高中,却被推送过相亲网站广告。”冯凯认为,一些网络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推测用户喜好,推送相应内容,固然能起到吸引受众的效果,但这种做法还需要对用户进行精准区分,“青少年的价值观尚未定型,相比于迎合他们的喜好,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正确引导”。

安徽绩溪县读者张成龙曾在手机浏览器推荐的“趣味视频”中,看到过一段近距离射杀动物的短视频,“这对孩子来说,太血腥、太残忍。网站设计者和运营方在设计网页板块和投放内容时,应考虑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不宜青少年浏览的信息不应在显著位置呈现,点击时也应当有所提示”。

部分网站及常用工具的恶意弹窗也让家长颇为担忧。山东临沂市读者曹柯蒙表示,有的弹窗关闭按钮不明显,还设计了多个“迷惑选项”,难以一键关闭,影响学生正常学习上网;还有的弹窗推广低俗庸俗、导向不良、格调不高的小说、游戏等,甚至故意诱导青少年点击淫秽色情、赌博诈骗等有害页面。面对弹窗广告骗局,青少年自制力相对较差,又缺乏社会经验,很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近年来,青少年看到弹窗广告后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

广告法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湖北宜昌市读者张力文认为,对那些利用弹窗广告骗取钱财的行为,应依法坚决惩处,还应增强对违法弹窗广告的处罚力度,形成震慑。

既要大力治理有害信息,也要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

为清理各类网络平台的低俗有害信息,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不少措施。如全国“扫黄打非”办开展的“护苗2020”专项行动,在2020年上半年,共查删处置了淫秽色情、恐怖暴力、低俗恶俗等不良信息603万余条。同年8月,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开展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整治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沉迷网络游戏、低俗有害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期间,共计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3942家,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578万个,排查未成年人网课平台1.3万余家,查删各类违法违规信息165万余条。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相关部门、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各方主体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应承担的责任,其中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发现用户发布、传播含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相关信息,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报告”。许多读者提出,在线教育平台和各类网站,应当充分尽到内容审核把关的责任,及时阻止不良信息的发布和传播。

打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不只是为了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危害,更是要帮助他们掌握好互联网工具,不断认识世界、提升自我。辽宁锦州市读者朱启航来信表示,网络平台和互联网企业具备技术优势,应当鼓励他们研发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网络产品,使用信息技术过滤不良信息。有些网络浏览器推出青少年模式,没有搜索栏和搜索引擎,只能浏览默认的特定网站。朱启航认为,这种模式固然起到了一定保护作用,但这也让青少年失去了接触海量有益信息的机会,使他们失去上网学习的乐趣。

在持续优化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排查过滤不良信息的同时,还应当着力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增强信息检索、信息甄别等能力。河南开封市读者胡思强建议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家长及其他监护人也要提升网络素养,让自身能够肩负起引导青少年正确用网的责任”。

本报记者 沈童睿 【编辑:朱延静】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