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穿自己的鞋走共同的路,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是关键 又要升温了?北方人:这次我能当真吗 公务员考试限制年龄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求解乡村振兴五问——从全国两会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二场“部长通道”开启,三位部长回应社会关切 公务员考试该限制年龄吗?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又来1万吨储备冻猪肉!年内累计投放将达21万吨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建议:完善青少年网络消费借贷监管机制 西藏职业女性感言时代机遇:让更多人过上美好生活 中国经济“十四五”如何开好局?国家发改委详解四大指标 毛泽东为何特地问起微山湖“四个鼻孔”的鲤鱼? 国家医保局:2020年累计结算新冠患者医疗费28.4亿元 “十四五”,在这首MV中犇起来 中国科协举办“科技自立自强,奋斗有我巾帼”主题活动 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叫好又叫座? 联合国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女性平权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两会今日看点:人代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于“无声”和“有声”中看中国未来五年规划 鼓励学农实践不只为避免“五谷不分” 重拳整治“纸面服刑”“提‘钱’出狱” 全国政协委员方来英:推进新冠疫苗接种需科普与信息公开 中国5G终端连接数已超2亿 “中国网速”赋能千行百业 辛鸣解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三个鲜明特点 中国检方2018年以来共批捕涉黑涉恶犯罪14.9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蒋宇霞:化解对女性就业的隐性歧视 做大基础研究“蛋糕” 激活创新源头活水 高技能型人力需求巨大 中国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应对挑战? 让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落空” 全国政协委员:让民法典从纸面走进群众生活 阿联酋与以色列驻华使馆共同举办线上活动庆祝国际妇女节 医院“傍名牌”被整改,千万别玩文字游戏 “两高”报告强调保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 曹卫星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升土地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区块链:热追背后需冷静 技术应用要同步 吕红兵委员:以推动民法典有效实施凝聚法治共识 砥砺前行的硕果 催人奋进的故事——来自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的心声 3月9日两会晨报: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工信部部长:“十四五”期间将建成系统完备的5G网络 中新网评:为什么说中国不是搞“疫苗外交”? “两高”报告:2020年法院受理诉讼案件量、检方办理案件量均同比下降 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西部高校引才频现窘境 望政策倾斜育“后浪” 让“租房自由”靠近年轻人 别误读了“父母持证上岗”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感谢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获得新冠疫苗 “砌”出来的“大国工匠”——“95后”邹彬代表的成长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 教育要解决“老师不会爱孩子”的问题 严惩碰瓷、守护人格……中国司法年度答卷答“新题” 商务部部长: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 扩大农村消费 保护“半边天”、呵护“少年的你”,未来我们怎么做?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垃圾分类任重道远:穿自己的鞋走共同的路,做好顶层制度设计是关键

2021-03-09 09:42:48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3月8日,一位来自山东东营的环卫工人走上了2021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全国人大代表张金海,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与垃圾处理打了20多年交道,多次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关注垃圾分类的不仅仅是张金海。野生动物腹中出现塑料袋、垃圾渗滤液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恶性事件屡见不鲜,这样工作显得尤为紧迫。2020年,山东省及16市均出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济南等3个城市、淄博市博山区等5个省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扎实推进,覆盖率稳步提升。但从实际效果看,待补的短板依旧不少,尤其是相较上海、北京等垃圾分类的先行地区,山东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

随着各省份相继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构建运行有效的垃圾治理体系成为各城市必须面对重要课题。

“你是什么垃圾?”2019年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立法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这个灵魂提问瞬间引爆全网。近两年过去了,灵魂拷问偃旗息鼓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抱怨少了。经过近两年的磨合,上海市民垃圾分类习惯初步养成,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居住区、单位、公共场所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中,居住区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双双达到95%。即便是在疫情之下,垃圾分类工作也没有明显退步。

从拒绝到认同,推行垃圾分类,每个城市都少不了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全国的垃圾分类推进看,有进展明显的,也有战果寥寥的。如此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在于当地政府是否做好了顶层设计,是否明确了垃圾分类的责任主体。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就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应当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能认为自己交了物业费,就天然地将垃圾分类工作视为保洁员甚至是志愿者的责任,更不能因为有物业兜底,就乱分类甚至不分类。谁产生垃圾,由谁负责分类投放,之后的分拣、运输、处置工作由物业、垃圾清运公司、垃圾处理企业等做好。在垃圾产生的源头上做好分类,后续才可能分类施治,做到分类处置和利用。

从目前看,穿自己的鞋走共同的路,走出了不错的效果:上海的垃圾分类按照“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标准分类,北京的垃圾分类按照“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及可回收物”的标准分类;年轻人多的小区和老年人多的小区根据自身居民特点弹性调整投放时间,不同人口密度的区域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投放地点……如此等等,目前看都是不错的尝试。

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行动,而非停留在口头的口号,实用性强是重要原则。不同地区客观环境不同,人口构成不同,因而垃圾分类的推行方案也应因地制宜,推进过程中更加精细与精准。

投放环节还只是垃圾分类的冰山一角,如何通过垃圾分类推动垃圾减量,进而减少垃圾填满和增强资源化利用,才是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

湿垃圾一直是困扰城市垃圾治理的头号难题。过去垃圾不加分类,湿垃圾往往同其他垃圾一起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置。这不仅会因发酵产生恶臭、滋养虫害,其渗滤液还会渗入土壤中污染地下水资源。想要尽可能减少污染,在前端做好干湿分离的同时,还需加强末端处置环节的资源化利用能力。

从上海的经验看,不只家家户户多了分类垃圾桶,后端的分类处置能力也在相应提升。“十三五”期间,上海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1.3万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理能力3900吨/日;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2.8万吨/日,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前后融会贯通,垃圾分类才能真的有实效。

作为人口大省的山东,目前16市均制定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68个县(市、区)和19个功能区也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局表示,山东将加快推进出台《山东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通过省级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立法,为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法制保障。

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美丽中国的实现需要城市管理者、每一个市民的共同努力。其中的关键,是要做好顶层制度设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晓婉 报道 策划 齐淮东)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