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评:为什么说中国不是搞“疫苗外交”? “两高”报告:2020年法院受理诉讼案件量、检方办理案件量均同比下降 全国政协常委尚勋武:西部高校引才频现窘境 望政策倾斜育“后浪” 让“租房自由”靠近年轻人 别误读了“父母持证上岗” 非洲疾控中心主任:感谢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获得新冠疫苗 “砌”出来的“大国工匠”——“95后”邹彬代表的成长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 教育要解决“老师不会爱孩子”的问题 严惩碰瓷、守护人格……中国司法年度答卷答“新题” 商务部部长: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 扩大农村消费 保护“半边天”、呵护“少年的你”,未来我们怎么做? 【两会大家谈】向“她力量”致敬,为“她权益”呐喊 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 补齐法律短板,给新业态劳动者明确“身份” 不一样的三八节:“她文化”崛起 中国女性追求活得更自在 郴州市长刘志仁:建议建立南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 六位部长相继亮相:从今年“部长通道”读中国信息场 两会速评:“刷脸”时代,我的“脸”应该有“法”做主! 王志刚:中国科研攻关将针对“病毒变异”等做好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江泽林:保障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65.8%的青年期待房价调控政策稳定 海外侨胞:“春苗行动”正当其时 传递关爱与希望 台籍代表委员: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正逢其时 《慈善蓝皮书》2020年度中国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出炉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巴雅尔:脱贫攻坚路上的蒙古马 全国政协委员张健:“冷思考”献策民营企业“稳就业” 两高亮出成绩单!感受数据里的法治中国 郝跃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民航局向伊拉克航空一航班发熔断指令 暂停运行2周 公务员考试限制年龄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工信部部长:根据中小企业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 “两高”报告谈未成年人保护:决不姑息针对儿童犯下的各种严重罪行 中国奶业更国际范儿,还需跨过哪些坎?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如何发力?宋鑫委员这样说 四川将全面开展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三大专项整治行动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允许退休独生子女父母随子女落户 钟茂初:从消费侧探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实现 “十四五”时期要继续降低落户门槛 青年租房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乡村如何“聚人”?代表委员来支招 驾照加考急救内容,是对生命的多一重保护 温度、热度、深度、态度——政协界别协商会生动诠释“中国式民主” 科技创新,破解“卡脖子”难题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怎样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回应热点话题 陶凯元委员代表民进中央发言: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助推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赵东亮:守护乡土文化的“形”与“魂” 泰国前副总理披尼:“越了解中国,就越感到敬佩” 7张图,“画”出中国2025新模样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新网评:为什么说中国不是搞“疫苗外交”?

2021-03-09 09:35:2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8日电 题:为什么说中国不是搞“疫苗外交”?

记者 聂芝芯

“疫苗外交”成为中国两会上的高频词,外界想知道,中国是否利用新冠疫苗出口来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力。如果质疑者能放下“预设立场”,以中立视角和平常心观察中国的疫苗作为,其实不难找到答案。

中国向海外出口疫苗,应放在两重背景下看待。一是中国疫情较早、较好得到了控制,当前尽管防疫之弦不可松懈,但中国社会的安全感和烟火气基本都回来了,国内疫苗接种有序开展,遵照世卫组织意见,一线人群完成接种,其他人群按照意愿进行接种。二是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处在大流行阶段,疫苗作为紧俏货供不应求,富裕国家抢先圈占疫苗,发展中国家却陷入“疫苗饥荒”。

打败病毒,世界“复位”,一切正常化,这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国家的心愿。从现实层面看,疫情没有国界,“除非所有国家安全,否则没有国家真正安全”。尽管中国暂时相对安全了,但只要疫情没有从地球上消失,海外输入的风险就依然存在,中国就难以真正安心。中国推动疫苗援助或出口,最朴素的出发点,就是希望疫苗的全球屏障作用尽快显效,尤其是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从而实现“你们好、我也好、世界好”的普遍安全。

同时,中国正好具备“我能”的条件。中国疫苗的研发速度、安全性、运输储存便利性以及强大的产能,外界有目共睹,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有余力支援别人。美联社报道,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的国家之一,中国疫苗可能是有些国家“唯一的解决方案”。欧洲媒体称赞中国的履约能力,“中国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疫苗,而不是空头支票”。中国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协助东南亚国家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提升疫苗国际产能。疫苗国际合作“第一方阵”,疫苗公平分配“第一梯队”,中国站在这样的“C位”,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共同结果。

纵观中国的抗疫国际合作表态,从“不让一个有需要的国家被落下,也不让任何等待疫苗的人被遗忘”到“疫情面前,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重要”,从推动疫苗成为国际公共产品到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不展现了中国人类至上、生命至上的情怀。这里的“人”,不仅包括中国人,也包括生存在非洲、南美洲、东南亚、欧洲小国等土地上的每一张鲜活面孔。在疫苗公平分配上积极所为,正是中国履行承诺、有所担当的踏实一步。

追溯到中国人的世界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蕴藏在这些古训里的开阔胸怀、责任意识、互助基因、利他之心,帮助外界更好地理解疫苗等抗疫合作问题上的“中国选择”。

目前全球已有多款疫苗上市,选择哪种疫苗由各国自主决定。无论是中国疫苗,还是外国疫苗,只要安全可靠,就是好疫苗。——中国外长王毅这番话,展示了中国在疫苗问题上的开放与坦荡。疫苗合约是“你情我愿”的,不是“强买强卖”的,“附加条件”“索取回报”等说法已遭到相关国家“打脸”。菲律宾接收到中国疫苗时,总统杜特尔特公开表示,“中国向我们提供了一切,但实际上从未向我们索取过任何东西”。“希望之光”“科学的选择”“交付及时”,道出了各国选择中国疫苗的实在理由。

“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中国疫苗已风靡全球大部分地区”……从客观效果看,中国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努力,的确为中国赢得了受助国家的赞誉和信任。但从主观意愿看,中国从未也无心搞“疫苗外交”,盼全球集体免疫早日实现、世界早日回归安宁,是中国最迫切的心愿。(完) 【编辑:叶攀】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