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濮阳新闻 >

河南台前县:苦干加巧干脱贫后劲足

2020-03-17 16:02:26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大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马楼镇后赵村村民刘秀春曾是一个特困户,后来她办起了存栏3000只的养兔场,新上了一条兔肉加工生产线,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于2017年年底光荣脱贫,还带动40余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被评为“濮阳市劳动模范”,获得“濮阳市2019年度脱贫攻坚奋进奖”等荣誉称号。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台前县贫困人口从2014年年初的6.27万人降至2019年年底的0.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7.5%降至0.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408元增至2019年的10580元,年均增长10.3%。

脱贫攻坚啃“硬骨头”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攻坚主战场。到2016年建档立卡回头看时,全县仍有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3548户41014人,成了再难啃也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近年来,台前县把实现高质量脱贫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两个确保”目标,锚定“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深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1413”攻坚行动,“转扶搬保救,光电教金险”十路并进,汇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总攻战。

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养则养”的原则,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羽绒制品及服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建设了一批集“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就业脱贫”于一体的扶贫车间,不仅带动了贫困户就近就业,也培育了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让脱贫摘帽有了产业根基。发展养殖和食用菌、果蔬种植等产业,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新希望六和养鸭养猪等项目,现代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形成。依托河南省唯一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优势,建设了华电100兆瓦等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3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69个,带动114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依托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规划建设了电商产业园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夯实了脱贫攻坚基础。

驱“穷魔”过上好日子

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实现了产业扶贫、贫困村贫困户光伏收益、扶贫车间带贫、集体经济、公益性岗位、金融扶贫、农村电商扶贫等产业扶贫的“七个全覆盖”,安全饮水、电网建设、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全达标,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综合文化设施配套等公共服务“三到位”,村容村貌、户容户貌、群众精神面貌等农村面貌“三提升”,补齐了贫困乡村发展短板,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统筹做好战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统筹协调、监督落实;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党群综合服务中心264个,强化了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实施“雪亮工程”,建设乡村高清监控点4343个,平均每个村庄11个高清探头,织密了社会面科技防控网。

脱贫摘帽“成色”足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由“一处美”向“处处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打造了侯庙镇许集绿色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依托油桃、樱桃等种植业,开展“赏花游”、组织“采摘节”,把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把自然风光变成了“聚宝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后劲十足,老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原载于2020年3月11日《河南日报(农村版)》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