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病例问诊不同平台诊断不同 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在即 云南保护宣传周活动启动 300亿产业扶贫基金如何撬动2800亿社会资本投入脱贫 中国就“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修旧利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湖南省全力开展耒阳煤矿透水事故救援 农业农村部:扩延长江口禁捕范围 设立禁捕管理区 十部门:到2022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王毅访问日、韩是中国针对美国的一次外交行动?外交部回应 聚焦重大传染病与生物安全 上海成立两大重要机构 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现场推进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心”病不容忽视 科学管理有讲究 云南连续发布10起敷衍应付谈话函询典型案例 全国高校2021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举办 土地革命时期的党内巡视 伊斯兰合作组织希望加强同中方合作 外交部:高度赞赏 2020年安徽省空气质量达到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遇到违规吸烟者 要不要劝阻 生态环境部:2020年底前我国将如期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绿皮车”不应为吸烟者开“绿色通道” 生态环境部:不断壮大生态经济,培育高质量发展绿色增长点 广州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货车3.56万辆次 严打“非法拼柜”等行为 五大“金课”首次亮相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出 化亲和力为武器 假体蛋白能抑制新冠病毒及其突变株 动画短视频《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 千年古城何以“弄潮”?绍兴“四条路”探市域现代化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实不容辩驳——专访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攀 迎接COP15 云南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活动 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主席团“云聚首” 承诺合力推动后疫情时代交流合作 警惕“冷水煮青蛙”式“围猎” 最低刑龄设定:应体现由惩罚到保护的政策趋势 “自愿辞职”其实是单位劝退 海关总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农产品动植物检疫工作完成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联合公报 有效抑制呼吸道炎症反应 慢阻肺先导化合物被发现 第17届东博会闭幕 取得丰硕成果 上海成立两大机构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 唐任伍: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需先弄清群众为何“不满意” 冲破大雾安全降落 南航在乌实现首次三类进近 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现代化 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政协副主席次仁顿珠接受审查调查 揭秘:嫦娥五号到底要经历多少挑战?怎样月面采样? 台湾今年采购军费再创新高 华春莹:正告台湾当局“台独”是死路一条 “电子竞技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即将出台 中方:敦促有关国家立即取消非法、不人道的单边强制措施 为做出一盘“好菜” 线下菜园该如何联袂线上菜篮 国内首创压延法制备荧光玻璃 上海“浦江第一湾”打造科技禁毒网 官方:支持中国科协学会适当发展港澳台会员和外籍会员 澳大利亚总理要求中方道歉?外交部:阿富汗人民的命也是命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同一病例问诊不同平台诊断不同 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2020-12-01 09:31:42来源:中国青年报

同一病例问诊不同平台 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  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一张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却得出了众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购药场景受限,很多患者把问诊需求转移到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保支付、药品配送快速上线,助力线上抗疫。艾媒咨询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为4500万人,渗透率为6.6%,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7.9%。报告显示,疫情使得在线医疗普及度与大众认知大幅提升,推动了在线医疗的发展。

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在线医疗大幅发展的同时,网络问诊、开药过程仍存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并不算太如意。

同一病例问诊多名医生,诊断结果五花八门

家住安徽的小李今年疫情期间帮助父亲使用网络问诊的经历,如今已经成为父亲抨击“网络不靠谱”的重要依据。

今年3月,小李的父亲因“口腔溃疡”问题受到困扰,“嘴巴里起了很多白色的皮,而且越来越严重”。当时受疫情影响,县医院只有发热门诊可以接诊,别的科室一律停诊。自诩“见多识广”的年轻人小李,决定通过网络问诊帮父亲看病。

他问诊的第一名医生是安徽一家三甲医院口腔科医生,在给对方看过父亲的口腔照片并书面描述相关症状后,该医生诊断为“舌炎引起的口腔溃疡”,“吃一点消炎药,注意休息就没事了”。这名医生还开具了消炎药处方,嘱其线下购药。但两天之后,小李父亲的病情又加重了。小李随后又选择了其他两家互联网问诊平台上的几名口腔科医生,提供的还是同样的照片和病情描述。

“这几个医生说得七七八八,都不带重样的。”小李说,有人诊断是“重度口腔溃疡”,有人诊断是“念珠菌感染”,还有人说就是“口腔发炎”。每一名线上医生,都给小李父亲开具了不同的药,“我实在被弄糊涂了,所以干脆啥药也没买,拖着吧”。

最终,小李的父亲在县中医院开诊后去看病,才确诊他是“由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经过几个礼拜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上海一所三甲医院口腔科资深医生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口腔科医生来说实在算不上是什么疑难杂症,也不需要专门请口腔科细分领域专家问诊。之所以造成“一张图片,不同医生给出不同诊断”的原因,他认为是网络问诊的“天然局限”造成的。

“在网上,你拿着正规大医院拍摄的片子、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复诊、咨询都可以,但首诊肯定不行。”这名医生介绍,口腔科医生线下问诊时除了观察口腔内部情况、病情问询,还会辅以触摸、按压等动作,仅凭口腔照片和病情问询,很难实现“准确诊断”,更别说是开具处方了。

线上购买处方药,消费者“赚到了”?

除了网络问诊,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处方药,也成为“互联网+”便民的一大特色。

小吉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因学习、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他近段时间出现了脱发症状。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以后,他认为自己所患的应当是“雄性激素脱发”病。网上搜索显示,服用非那雄胺可能会有效果。但非那雄胺是处方药,副作用是可能会对男性生育功能造成影响。通常去医院问诊时,医生也不会随便开具这款药物。

记者注意到,有病网上查一查,成为很多青年遇到疾病时的一个自然反应。广州日报此前一项针对网友的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仅3.84%的人“从不这么做”。

小吉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别喜欢“自我诊断”的年轻人。为了避免去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他在网上随意找了一家在线问诊购药平台,跟“线上医生”简单介绍有关情况和过敏史后,医生就为他开具了非那雄胺的处方单。“整个过程不足5分钟。”小吉告诉记者,医生全程并未问及其“是否线下就诊过”“线下就诊诊断”的情况。

“新手妈妈”小罗,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3岁的宝宝曾在2019年年初时因咳嗽、低烧到儿童医院就诊,当时医生开具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处方。今年11月,也就是距离上次处方开具时间近两年后,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某线上购药平台购买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于是处方药,她被平台方转到了“线上问诊”板块。“医生”看过去年年初的处方单后,甩给她一个6盒(每盒10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付款链接。

记者注意到,尽管网络购药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但其中的“处方药黑洞”仍然不容忽视。

“线上平台的监管责任,很多时候落在平台自己身上。一来,平台是否有这个动力去掐断自己的生意;二来,在‘品控’方面各大平台也确实都在探索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络问诊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现代快报》曾曝光称,一款名为“医联”的具备在线问诊功能的App存在医生账号出租的现象。出租账号的医生将诊费与兼职者分成,并且不问对方资质就出租账号,一个没有医疗知识的人,也能在平台上为患者“看病”。

前述负责人称,这其实是当前众多平台共同面临的监管难题。

线上医疗平台的监管之问

“核心问题是,谁来对医生做出的线上诊断负责?”一名已经辞职并跨界到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医生告诉记者,在线下,各地的卫健委对医院进行监管,医院对旗下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细化到每一个专病的科室,科室主任都会对自己科室医生有基本的、成文的诊疗规范的要求。”

这名医生说,在线下,医生是一个“单位人”,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其行医行为;在线上,医生就是一个“独立人”,互联网平台对他几乎没有约束。

云南昆明某公立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尤某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问诊时,可以开具处方药,且不需要走什么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我们一般不会去开具相关处方,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我个人认为网络问诊只能提供一些咨询建议,如果需要开具处方还是会建议患者线下就诊”。

尤某告诉记者,医生在线上看病几乎没有监管,主要靠自觉。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品控’,比如医生回答几次算是一个完整的问诊;如何对那些直接把百度内容粘贴给患者的医生进行监管、规范;出现误诊、开错药的情况,到底算谁的责任,等等。”前述网络问诊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大平台也都在“摸索中”。

记者注意到,随着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的陆续出台,目前至少在线上从业医生资质审核方面,各大线上问诊平台均有了严格管理。以“丁香医生”为例,其在挑选入驻医生方面,就设立了两道门槛——一是准入资格,中级职称及以上水平医生提交入驻意愿后,平台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会对其专业性进行考核;二是日常考察,医生接受患者打分和投诉,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二次审查,对不合格医生进行相关处理。

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于2018年颁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医疗机构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时,医师应当掌握患者病历资料,确定患者在实体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某种或某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可以针对相同诊断进行复诊。

“这里明确了要先有线下实体机构的诊断、处方,在线机构才能开展复诊,且针对的是慢性病、常见病。”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行政管理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在审批医生线上执业申请时,会特别提醒医生谨慎在线上为初诊病人诊断、开具处方,“初诊诊断如果仅在线上看看照片,对病人是不负责任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实习生 尤思迪 李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