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海装备研制从“国产化”走向“国产创” 山西发放17亿余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 惠及逾180万名职工 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这些新规将这样温暖你 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深入推进 微纪录 | 大爱跨千年 邢博越及其一致行动人再次增持 ST金花实际控制权或生变局 安靠智电子公司预中标1.79亿元GIL大单 架空线迁改入地需求有望撬动百亿市场 第32届中国经济新闻奖揭晓 证券日报5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 专家:所有金融交易都应接受监管 马拉多纳来华往事 他有多离谱 就有多可爱 “医生被家属打骨折”事件后续:打人者被移送检方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揭晓 《夺冠》成最大赢家 为澜湄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揭晓,《夺冠》拿了这些奖 第12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 一中国公民在加蓬遭抢劫身亡,我使馆要求加紧破案 “最炫土味风”刮过,魔性又沙雕!你会买单吗? 海底1万米,你好!——“奋斗者”号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 2021年国考今开考:拟招2.57万人 超157万人报名过审 产业强起来 精神富起来——广东潢涌“落后地”变“明星村”的小康之路 直播“带货”、“云端”洽谈……这届东博会不一般! 农业农村部:产业扶贫对贫困户收入增长贡献率达57% 海底1万米,你好!“奋斗者”号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 嫦娥五号成功实施“刹车”制动 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郭业洲: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王毅特殊时刻访日韩,周边外交明晰“近目标”与“远规划” 嫦娥五号成功“刹车”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全程测控 中科院倡议广大科技期刊工作者:恪守“科学守门人” 东莞启用国内首个以杨振宁名字命名的教研楼 马保国闹剧,该立刻收场了 中国—东盟自贸区走向新的“黄金10年” 鲁哈尼说恐怖行为只会让伊朗科学家更加坚定前行 安徽师大科研团队发现双黑洞吞噬恒星罕见现象 为澜湄地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没有创新,自强就无从谈起 “奋斗者”号潜水器载人舱球壳“钛”厉害 重庆一企业外籍员工出境后被确定为无症状感染者 12月新规速览!落户、购房、出行、购物等统统有变化 会员制民宿卡问题频出,该“种草”还是“拔草”? “迟到”但不“缺席” “非常”东博会传递什么信息?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即将转入科学考察应用阶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百年中国儿童诗演进与发展研究》在京启动 《小食里的光阴:二十四节气之美》出版 “奋斗者”万米深潜海试:中科院发挥核心关键作用 “十四五”来了,中国经济有哪些“重任” 第二届全球女性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李政道寄贺信寄语科艺爱好者:破除偏见和专业局限 看病、跳广场舞、养猪……都用上了数字技术 “智慧未来”还远吗? 优化营商环境 云南取消14项行政权力审批 “奋斗者”号声学系统实现完全国产化 万米级浮力材料研制获突破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国深海装备研制从“国产化”走向“国产创”

2020-11-29 12:25:57来源:文汇报

我国深海装备研制从“国产化”走向“国产创”

■本报首席记者 许琦敏

昨天上午,创造并连续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胜利返航。过去一个多月,“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区域共开展了13次下潜,其中8次下潜突破万米,令世界刮目相看。

接船仪式上,海试队员与倾尽多年心血打造“奋斗者”号的科研人员激动万分。“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我国深海装备研制正从‘国产化’走向‘国产创’。”负责“奋斗者”号关键设备载人舱研制的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杨锐说,“突破万米深渊,也促使着中国前沿科技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寻找更迅速的突破之路。”

据透露,“奋斗者”号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6.5%。当中国走入万米海深时代,中国深渊科学研究也将同步驶入“无人区”。

半小时成功 “海底捞针”,万米海底妙不可言

“亲爱的观众们,万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奋斗者’的画面向大家展示万米的海底。”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那一刻,三位潜航员第一时间通过水声通信系统向全国观众分享了他们的心情。

作为“奋斗者”号与母船“探索一号”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这套先进的水声通信系统将万米深渊的风景和声音带到了地球表面,实现了潜水器从万米海底至海面母船的文字、语音及图像的实时传输。由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朱敏带领的团队负责完成了“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地形地貌探测声呐、多波束前视声呐、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呐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呐和惯性导航设备的系统集成。

相较于前两代的“蛟龙”号与“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的声学系统实现了完全国产化,突破了全海深难关,技术指标更高,为全海深范围内的持续巡航作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这套声学系统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的科研装备,在下潜马里亚纳海沟的过程中,在通信、探测、定位、导航等功能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中科院声学所高级工程师刘烨瑶随“奋斗者”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他介绍,通过前置成像声呐,潜航员可实现对海底的超视距观测,精准发现百米外的作业目标,给安全航行带来有力保障。

由声学多普勒测速仪和定位声呐及惯性导航等设备相集成的组合导航系统为“奋斗者”号的巡航作业提供了高精度的水下定位导航。在11月16日的下潜作业中,借助组合导航系统和声呐设备,“奋斗者”号潜航员仅用了半小时便成功取回了此前布放在万米海底的3个水下取样器,成功实现“海底捞针”,并通过水声通信机将取样画面回传至母船。

从理论突破,创制“世界载人潜水舱中的劳斯莱斯”

载人舱是人类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也标志着一个国家载人潜水器的技术水平。“奋斗者”号的万米载人深潜舱,可以容纳三名潜航员!这样的宽敞程度,堪称“世界载人潜水舱中的劳斯莱斯”。此前,日本、美国等万米载人深潜器最多可载两人。

多携带一人,就意味着载人舱球体直径要增大许多。而万米深海压力高达110兆帕,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可见球舱面积每增大一点,所承受压力都会成倍增长,最终将球体压垮。

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所,中科院金属所组建起全海深钛合金载人舱研制“国家队”。从解决若干钛合金基础科学问题入手,团队攻克了载人舱材料、成形、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从“国产化”到“国产创”的创新能级跃迁。

2013年起,团队开始苦想冥思寻找载人舱材料的突破口。2014年春节,一篇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十几年前发表的论文,让杨锐豁然开朗:钛合金材料中有害相的消除,可以使高强度的钛合金变得韧性十足!

于是,团队马上开展实验,并迅速实现工程化。“按照常规,可能五年也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三年多就完成了。”杨锐回顾,整个过程中,基础研究成为许多瓶颈突破的关键。

跑遍大半个中国,只为下得去、上得来、压不垮

万米深海,安全下潜难,安全返回海面更难。将深潜器带回海面,固体浮力块是关键。随深潜器进入万米深海,浮力块首先要能承受住巨大的压力。可是,为了减小体积、获得最大浮力,浮力材料的密度越小越好。然而,既要密度低又要耐高水压,这成了攻克固体浮力材料的核心技术问题。

由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牵头,在前期多年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了固体浮力材料核心原材料高强空心玻璃微球,实现了我国浮力材料研究的重大突破。“由于研制单位分布在北京、海南、湖北等地,材料运输、配套工作量非常大,整个团队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敬杰研究员说,因为研制时间紧张,团队等不到打压测试外部建筑全部建成,只能想尽办法创造外部条件,以满足测试要求,“测试厂房连门窗都没有,太阳直射会影响浮力块测试件性能,我们就用布将空洞封起来,又拉来很多冰块确保测试温度”。

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化学制备技术,利用致密填充堆积技术结合轻质高强树脂基材,科研团队制备出了具有高安全系数的万米级固体浮力材料,并进行了批量化生产,此后又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和生产力量,进行了浮力材料在模拟深海高压下的性能评估和大型构件粘接加工。

为推动固体浮力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在基础研究方面,理化所组织开展了浮力材料涉及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研究。张敬杰说,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现成文献和经验可以借鉴,只能从基础研究寻求突破——当中国走入万米海深时代,中国深渊科学研究也将同步进入深海探索“无人区”。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