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特区四十年征程看中国制度优势 “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在湖北荆门成功首飞 深圳:四十而已,鹏城万里 习近平: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 被告人中风半身不遂 广东英德法院法官上门开庭审案 全国百城“房价过热”城市正在减少 诺成健华半年报:1类新药奥布替尼片即将上市 顺丰控股:国际业务大增,电商快递增长240% 拼多多成最年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企业 85%的便利店都在布局数字化,多点Dmall如何为便利店赋能? 估值165倍的通策医疗值吗? 亿欧智库发布《“带货”的逻辑:直播电商产业链研究报告》 研究生教育日益受青睐,尚德机构满足市场需求助力考研学子圆梦 房晟陶、脱不花、姚琼……40+顶级大咖,HR科技盛宴等你来! 王辰院士:医疗卫生事业进提速期,加大投入是关键丨新三医(上) 复星医药上半年扣非净利同比增长11.71%,医疗服务业务惨淡 海底捞上半年财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逆势新开173家店 谁在为智能驾驶的未来努力? 聚焦大数据、数据库、5G三大核心业务 创意信息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 从纳斯达克转战A股 博纳影业711页招股说明书篇幅罕见 存量房贷明起批量转换,如反悔还有一次撤销机会 强飓风劳拉扑向美国能源重镇 或造成数十亿美元经济损失 奶粉降速乳基营养品热卖,疫情下奶粉企业大健康化提速 今年美国农场主破产数大增,特朗普将继续撒钱换选票? 苹果破500美元,标普500纳指再创新高,美元反弹金价承压 民间借贷新规划定利率红线,但利率上限如何计算有待明确 爱尔眼科市值突破2000亿元,眼科市场空间广阔丨牛熊眼 蚂蚁集团“A+H”要来,概念股活跃,已有个股暴涨280% 盘前必读丨蚂蚁集团完成A股上市辅导,4只新股今日申购 光明乳业摆脱莫斯利安“依赖症” 低温鲜奶竞争惨烈 蚂蚁集团披露493页招股书,2019年研发投入已超百亿元 房企融资监管细化,地产债不跌反涨为哪般? 印度超六成受访者希望解封TikTok!首富欲收购享红利 “史上最严固废法”实施在即,环保板块大幅拉升走高丨牛熊眼 顺丰控股一字涨停,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35%丨热公司 新四化时代 子公司们不再依赖现代汽车了 460km和510km可选 曝红旗E-HS9续航信息 蔚来称 最快将于2021年下半年进欧洲市场 基于柠檬平台打造 哈弗大狗9月初开启预售 特斯拉上海首个交付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涉案员工疑似自焚 大众窃听案新进展 造车项目加速重启 拜腾被曝注册新公司“盛腾” 专家警告:驾驶辅助系统可被黑客入侵 在华需求将提升 特斯拉股价进一步上涨 特斯拉PK拼多多的瓜 法律人怎么吃? 孚能科技:成为东风岚图H56项目供应商 四维图新王焕晓:自动驾驶地图的思考与展望 有望登陆美国市场 奇瑞或间接收购双龙 为赶上特斯拉 大众通用是否应剥离电动车业务? 自力更生 现代摩比斯寻求与其他制造商合作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从经济特区四十年征程看中国制度优势

2020-08-26 15:25:32来源:经济日报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经济特区的设立凸显了中国制度“敢为人先”的行动能力,经济特区的成长映射出中国制度“灵活务实”的进化能力,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展现出中国制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四市分别划出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

40年弹指一瞬,特区的建设者们筚路蓝缕、薪火相承,帮助经济特区在“不惑之年”交出了一份非凡的答卷。特区敢闯敢干,帮助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领域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特区不仅发展了自身的经济水平,还将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带动了东部沿海一大片区域的发展,充分展现了“以点提线”的灵活发展方式。

纵观世界其他国家,特区并非中国独有,许多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尝试建设经济特区,如朝鲜设立了罗先经济特区,越南设立了云屯、北云峰、富国岛三大经济特区,古巴设立了马列尔经济特区等。邻国俄罗斯更是累计设立了17个经济特区。但上述这些特区的成效并不明显,更无法达到中国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特区的标杆高度。造成这一反差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国的制度优势无疑是中国经济特区赖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根本原因。

经济特区的设立凸显了中国制度“敢为人先”的行动能力。经济特区制度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水平低下。设立特区的想法在制度层面无迹可寻,在理论层面争议颇大。但是,当时的中央和地方领导同志,为了摸索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敢于打破既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抱着“向死而生”的态度,毅然设立了经济特区,为中国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经济特区的成长映射出中国制度“灵活务实”的进化能力。特区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摸着石头过河”。建设经济特区的过程中,曾经诞生过许多理论或实践层面的难题,如“特区是不是租界”“如何看待外资”“住房能否商品化”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关键时刻,中国制度发挥出了“灵活”的一面,搁置争论,先全力发展,用成果来证成或证伪上述争议问题。许多因特区发展而产生的争议,最终也被特区的发展带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中国制度的“灵活”源于其“实事求是”的务实态度,一切都根据经济特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不断推动特区制度、文化乃至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

经济特区的产业转型展现出中国制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经济特区自设立后,一直在驱动经济发展层面展现着强大的动能。然而,2002年,一篇网文引发的“深圳抛弃论”横空出世,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国企改革、政府效率、治安、城市环境等多方面直指深圳特区发展的积弊,引起舆论关注。笔者以为,不能简单地用“对”或者“不对”来评价上述言论。从更高的站位来看,“抛弃论”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度赋予了普通公民朴素的“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彼时言论中提到的许多危机或许后来并未出现,但这未尝不是因深圳受到触动而提前将问题克服于无形。正是中国制度“居安思危”的自省能力,才能确保经济特区建设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始终不被“石头”绊倒。

古人云:四十而不惑。今年“四十岁”的经济特区更是心思澄净、丝毫不惑,始终铭记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开放、探索治理新路径”的初心与使命。夯实并发挥好中国的制度优势,必能帮助中国的经济特区再攀高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行业改革发展研究室主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编辑:丁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