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回应“租客喝了7个月中水”:已修复,将沟通补偿方案 台风“海神”逐步北上 后期或将影响东北 快手8.0版本上线!品牌与产品全面升级 支持1080P视频上传和播放 200余名防疫人员为服贸会做现场保障 参会人员配发中药预防饮 【地评线】京彩好评:更新技术出口目录是应时应势之举 2020年服贸会9月4日开幕:参展企业数量超往年 个人可提前两天预约参观 最新数据持续向好引海外点赞中国经济复苏 全国消费扶贫月: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一下 徐州三十一中女教师殴打辱骂多名学生 已被停职 塑料书皮真“有毒”吗?哪种最安全?听专家怎么说 正当防卫认定新规来了,5张图带你看明白! 阿达来提·艾再孜:民法典将护佑“全面小康”行稳致远 【桂声漫画】防疫学业两手抓——大学,我来了! 我国成为3月份以来全球主要服务贸易国中唯一出口增长国家 中央财政对受灾困难群体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 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 王毅:维护南海稳定,携手化解挑战 【地评线】京彩好评:更新技术出口目录是应时应势之举 中国改革低保等现行社会救助制度 打造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 疫情之下“审判执行不停摆” 中国最高法要求确保完成全年审判执行任务 商务部:愿与日本深化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合作 中方再驳蓬佩奥涉华无端指责:蓬佩奥之流的险恶用心早已被世人识破 2020年服贸会9月4日开幕 设置7类活动 东北抗联遗址“云展播” 感受传承历史培育家国情怀 木里矿区非法开采为镜鉴 青海层层出手宣示生态保护决心 昨天,今天!胜利,唯有胜利! 中国创新发展目标明确 在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等方面有规划 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将在京开幕 促旅游业再繁荣 美国国务院限制中国在美外交活动 外交部回应 商务部回应印度禁用中国118款APP:严重关切 坚决反对 北京开展有限空间专项执法检查 持续至9月11日 中央财政对受灾困难群体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 防汛救灾工作有力有序 云南省原副省长赵廷光逝世 享年89岁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前方指挥部完成各项任务正式撤离四川 男童泳池排便被索赔1.5万元 家长回应:不接受赔偿数额 商务部:调整发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不针对具体企业 宇宙全尺度暗晕什么模样?8个“放大镜”接力模拟出清晰图像 250万贫困人口遭受洪涝灾害 官方紧急施措防范因灾返贫致贫 西银高铁陕西段联调联试正式启动 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工程救援成都基地挂牌成立 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何时推出?商务部:年底前将出台 内蒙古推荐5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立项支持 “日军细菌战罪证”上线,让历史说话! 中方回应美方限制中国在美外交活动: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 疫情阴霾渐散 外媒感受“中国式”热闹 实验室设计、人员培训……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几内亚分享这些经验 中科院科研人员在新型半导体激光器研发上取得进展 王毅将出席金砖国家外长视频会晤 三部门:防卫过当应兼具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G手机首次击穿千元关口 上游芯片厂商芯片迭代速度加快 二战以来首次!CBO:美国政府债务明年将超过经济规模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鄱阳湖军民抗洪救灾实录

2020-07-17 09:42:29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17日中考,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桥头村,中考考生坐船提前一天赶到考点。

华凌云、梁雅茹夫妇

黄智嫔

刘蔡龙

张新和老人和老伴曹春娇

刘凤香

鄱阳湖流域洪涝灾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7月8日,鄱阳县问桂道圩堤发生漫决,导致15000多亩耕地,6个村庄被淹、上万名群众被转移。经过长达5个日夜的奋战,鄱阳县问桂道圩堤于7月13日成功实现复堤合龙。7月9日晚上,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决口,决口长度180米左右。截至16日10时,中洲圩累计封堵决口86米。人民子弟兵也24小时坚守在圩堤,守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截至7月16日8时,鄱阳湖各流域观测站水位均较前一日有所回落,其中鄱阳站水位22.2米,超警戒水位2.7米,湖口站水位22.02米,超警戒水位2.52米。但险情依然没有解除,鄱阳县的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连日来,当地军民一心,保卫鄱阳,共御洪灾。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也深入鄱阳湖重灾区进行了实地采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程依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夫妻兵”同守圩堤:

轻伤不下火线

等洪水退了再回家看宝宝

昨天上午,记者在鄱阳县鄱阳镇江家岭村的昌江圩上,看到了正在现场执勤的华凌云和梁雅茹夫妇。丈夫华凌云是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通信股股长,妻子梁雅茹是武警江西总队医院的护理人员。自从灾害发生后,这对“夫妻兵”便先后被分派到抗洪一线救灾,而家中两岁的宝宝则交给老人来带。

连日来在大堤上暴晒,华凌云的皮肤已经被晒脱了一层皮。但他更心疼的是第一次参加抗洪的妻子。但梁雅茹却表示,更辛苦的是在圩堤上抗洪的战士们。“你看看现场的战士,哪个不是被晒脱了一层皮。既然是到抗洪一线救灾,那肯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梁雅茹说。不过,让她心疼的是,丈夫的胳膊出现了很深的伤痕,经过打听才知道是抢险时被划伤的。“一定要保重身体。”这是每次梁艳茹见到丈夫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尽管每天战斗在同一片圩堤上,但梁雅茹与华凌云见面的机会并不多。来到抗洪现场一个星期了,两人一共才见上了三四次。华凌云白天的工作很忙,接到任务后,他没来得及和妻子打招呼就到了抗洪一线。作为一名通信兵,他的工作主要是保障抗洪抢险中的通信畅通。“这项工作对于我们在防洪过程中信息传达,保障附近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极为重要。”

而梁雅茹的任务也很重。她说,因为前几天天气炎热,而战士们又连续作战,很多战士从7月9日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在泥水中摸爬滚打十多个小时。一天下来,战士们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天气炎热,战士们被晒伤或得了湿疹、中暑的比较多。刚开始的时候防暑降温的物资不是很充分,很多战士们都被晒伤了。”梁雅茹的任务很艰巨,她要为战士们做好医疗保障,既要教大家如何使用防暑药品,还要为中暑的战士进行急救处理。

让她格外感动的是,很多战士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她告诉记者,很多战士整天泡在洪水中,有时会被树枝或上游的漂浮物扎伤或割伤,但他们只是简单地包扎一下,第二天就继续在大坝上奋战。在江家村堤围,记者就见到了一名武警战士,他的右腿因为泡在洪水中被扎伤,已经出现肿胀,但他依然一瘸一拐地坚持在抗洪现场。建在圩堤上的一间民房内没有电扇,中午,房间内热得像蒸笼,很多战士都席地而卧,躺在地上休息。

夫妻俩还有一个两岁的宝宝“小柚子”。梁雅茹说,这几天自己和孩子只能通过视频电话方式说几句话,每次听到孩子在电话中叫妈妈,她就感到很开心。但她说,在洪灾面前,自己已经顾不得自己的“小家”了。华凌云也说,只有击退洪水,确保圩堤安全,老百姓都安全了,才会考虑回家跟家人团圆。

安置点负责人黄智嫔:

各界为灾民捐款捐物

00后志愿者热情高涨

在鄱阳县,不少小学和中学均被纳为周边受灾地区的灾民安置点。7月11日下午,由于第一个安置点人员已满,148位来自邓家村的村民便被转移到了家声小学。据安置点负责人鄱阳镇副镇长黄智嫔介绍,148位村民中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小孩,“年龄最大的95岁,年龄最小的只有几个月大。”

7月15日晚上8时,记者在到达鄱阳镇后不久便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前往家声小学。该小学一共有三层,灾民们以家庭为单位,安置在不同的教室内。一间教室的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里面用木板拼接,再垫上一张张凉席当作床,床铺之间放置着桌子;教室黑板上则是由志愿者写着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灾民们的联系方式。教室内没有空调,几把吊扇呼呼地吹着,角落时不时会飘来一些蚊香味,一些老人孩子早已开始酝酿入睡。

在家声小学安置点,工作人员一共有三十来人,今年30出头的黄智嫔是安置点的主要负责人。见到黄智嫔是在家声小学一楼角落的物资办公室内,当时她正伏案查看着灾民的个人家庭受灾情况,在她身旁,整齐地摆放着米袋、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

从7月11日筹备安置点相关工作到现在,黄智嫔几乎每天都需要工作十六个小时:早上七八点起床来到安置点,晚上十点半才会回家。而她日常需要处理的工作也非常繁杂:从物资的统筹再到各种突发情况,她都需要面面俱到。天气酷热,加上长时间地工作,这名“铁娘子”前几天还差点中暑。

“今年太不容易了,先是疫情,紧接着又是洪涝灾害。”黄智嫔说,不过庆幸的是,有了抗疫的经验之后,这一次大家抗洪的效率高了不少。

黄智嫔是鄱阳县本地人,2016年便在乡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而与她一同并肩作战的也是一帮参与扶贫工作的年轻人。黄智嫔告诉记者,在家声小学安置点,一共有32名工作人员,“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90后,年龄最小的一位是97年的;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志愿者也加入,有两位年仅19岁的小姑娘也自发加入到了我们的志愿者团队之中。”黄智嫔介绍。

更让黄智嫔倍感有力量的,是社会热心人士的踊跃相助。“自从我们的安置点电话公布出去之后,就有不少社会热心人士前来捐赠物资,除了方便面、米和矿泉水之外,当地的村民也会前来捐款捐物,例如猪肉和蔬菜等。昨天就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让她的妈妈带自己来学校,用她的压岁钱买了一些肥皂、蚊香和花露水给我们;甚至还有位村民亲自煮了好几大锅绿豆汤,用车送到安置点来给村民解暑。”

高子瑶和高依琪是鄱阳当地人,这对出生于2001年的堂姐妹,在得知家声小学设置了灾民安置点后,便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每天她们会早早来到学校,负责给三楼的灾民们点名和发放物资,直至深夜才回家。谈起参与抗灾的初衷,小姑娘们说:“其他地区的士兵们都来到我们这里抗灾了,作为鄱阳人,我们更需要站出来。”此外,还有一位受灾村民是五保户,这次他也主动承担起学校安置点的卫生清扫工作。

而村民们也格外体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辛劳。村民黄婆婆已年过六旬,她独自拉扯大两个孙子,大孙儿今年15岁,小孙儿今年不到10岁。由于村里大部分男性都外出务工或奔赴前线抢险,因此安置点内的男性并不多,而黄婆婆的大孙子总会帮助志愿者姐姐们搬运物资上下楼。“他力气很大,并且特别热情。”高子瑶说。在洪水面前,这些微小的事情都让黄智嫔深感温暖。

鄱阳镇风雨山村委会委员刘蔡龙:

吃住都在车里 24小时为灾民服务

在家声小学,灾民们如果碰到事情,往往都会第一时间去找刘蔡龙。

刘蔡龙是鄱阳镇风雨山村委会的文化宣传员,原本患有心脏病的他,从今年疫情发生到现在,一直都奋战在一线。“疫情期间,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面,住了整整两个月没能回家;现在是住在自己的车里,洪水不退,我就不走。”刘蔡龙说。

据安置点负责人黄智嫔介绍,刘蔡龙是自发来到安置点的,并主动担起了最辛苦的应急组工作。由于灾民们多是老人和小孩,为了保证村民们24小时的安全,刘蔡龙日夜守在学校,晚上,他就住在自己的小车里,车里除了装有不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药物之外,还有毛巾、枕头等生活用品。

前几天深夜,一位村民前来敲刘蔡龙的车窗户,告诉他有一位老人倒在了教室外面,刘蔡龙赶紧前去查看情况,发现老人是突发心脏病,于是他便立刻找出自己的速效救心丸给老人服下,并拨打急救电话。由于担心医院找不到安置点的位置,他又与村民一同用担架将老人送到马路边,并在救护车来临后一路陪同老人。“当时老人身边只有一个村民,所以我做好了彻夜陪伴老人的计划。”直到凌晨1时30分,老人的女儿女婿到达医院,刘蔡龙才悄然离去。

这段时间,刘蔡龙总是会尽可能地去满足村民们的需要。起初,由于家声小学里没有通电,刘蔡龙便和学校校长一同去联系解决水电问题;由于天气炎热,部分教室没有电风扇,担心灾民们入住后中暑,刘蔡龙又开始亲自去安装电风扇;而当灾民们在学校内安顿下来后,为防止灾民们的情绪出现问题,刘蔡龙又借来黄智嫔的音响,组织号召灾民们一同跳广场舞。有一位灾民这样形容刘蔡龙:“他总是热心又认真,怎么让我们开心快乐,他就会怎么来。”

但刘蔡龙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他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我们也只能给他们基本保障,幸好有党和政府给他们提供食物和住所。看到他们快乐,我才快乐,看到他们带着一张笑脸,拿着碗出来吃饭,我才会开心,才会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刘蔡龙坦言,如今很多村里的男性都在一线抢险,而在后方的他就更加有了使命感,“我要替他们保护好父母和子女。”

受灾群众刘凤香:

带孙女坚守一整晚

坚信可以战胜洪灾

在鄱阳县的一处受灾群众安置点,今年56岁的刘凤香说起自己在洪灾中死里逃生的经历,显得轻描淡写。“当时外面的洪水每过两个小时就向上涨十多厘米,我还以为自己要被淹死了。我苦苦撑了十多个小时,80多岁的公公才划着橡皮船把我们救走了。”

刘凤香来到安置点已经有5天时间了,她逢人便说,这次灾情中自己是“捡回了一条命”。刘凤香说,自己在鄱阳县昌州乡永林村建了一栋两层楼房。9日傍晚开始,随着一阵暴雨,她所在的圩堤外水位开始急剧抬升。“因为我们住在圩堤外,是比较危险的。”

7月9日晚上,刘凤香独自一人在家带着3岁的孙女。当晚,在外打工的丈夫给他打来电话,让他留意洪水。“老公跟我说,今晚千万不能睡觉,要时刻留意洪水。”晚上7时吃过晚饭后,刘凤香准备下楼,但她推门时发现,洪水已经进入到她家一楼,差不多有齐腰深了。而当时她抱着孙女,若是贸然往外跑实在太危险。根据以往的经验,她赶忙抱着孙女往二楼跑。

与此同时,刘凤香还发现,一楼房间的水里还有两条蛇正在游来游去,这可把刘凤香吓坏了,因为她平时最怕蛇了。见到这种情形,她更加不敢下楼。而那时刘凤香才发现,周围不少邻居已经撤离了。

常年生活在圩堤边,刘凤香对于洪水早已习以为常。她赶紧打电话给丈夫求助,丈夫让她坚持住,自己会尽快通知人前来救她们。“水又在不断往上涨,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刘凤香说,后来身边的孙女给了她求生的动力。“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到有人来救我。”当晚,尽管刘凤香已经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但她还是强迫自己千万不能睡着。

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刘凤香80多岁的公公划着一条橡皮艇过来。刘凤香赶忙将孙女放在一个篮子里,安全放进了橡皮艇,她自己也赶忙从楼上慢慢爬了下来进入橡皮艇。原来,刘凤香的公公住在圩堤内,相对安全,当晚刘凤香的丈夫打电话给自己的父亲,但怎么也联系不上,于是他打电话给父亲的邻居,告知了刘凤香的情况,让父亲赶紧去救她们。于是,第二天这位80多岁的老人赶紧划着橡皮艇过来救走了儿媳和重孙女。

刘凤香说,今年初的疫情,加上这次洪灾,对鄱阳县人民都是很大的考验。但鄱阳人民向来是勤劳而坚强的。她说,当前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她家的早稻在洪水到来之前就抢收了一部分,但因为是抢收,所以收成只有平时的七八成。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洪水能尽快退去,这样还来得及种晚稻。刘凤香说,她已经做好了和洪水长期作斗争的准备。“我们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了。之前不一直都过来了吗?这一次,我们同样能战胜它。”

77岁老人张新和:

召唤儿子回乡抗洪

“保住大家才有小家”

77岁的张新和老人住在鄱阳县昌洲乡北湖村,该村也是此次鄱阳湖洪灾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7月9日凌晨,村干部及时敲锣通知村民们撤离,张新和老两口才躲过一劫。尽管在洪灾中房屋被淹,几十亩早稻也失收,但老人家依旧乐观坚强,更让在外打工的儿子回到家乡参与抗洪救灾。“这个时候,只有保住了大家,才能有我们的小家。”老人的一番话,令人感动万分。

7月9日晚上,鄱阳县昌洲乡中洲圩发生决口,决口长度180米左右,堤顶宽约8米,外部昌江水不断涌入,导致昌洲乡多处房屋被淹,据江西省应急管理厅的消息,在险情发生后,当地的公安干警及工作人员转移安置群众8000余人,没有人员伤亡。

据介绍,9日当天鄱阳县中洲圩水位达到23.39米,超出警戒水位3.89米。由于长时间浸泡,加之堤身土质差,抗渗能力弱,中洲圩于当日21时35分左右溃堤。由于下游村庄道路相对狭窄,加之部分民房被淹,道路受阻,车辆无法进入。连日来,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的救援队伍在现场进行紧急施工。自7月9日13时起,鄱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将该县防汛II级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

7月15日晚上,记者来到了中洲圩堤三庙前一中受灾群众安置点。晚上8时许,凉风习习,吃完晚饭的居民们拿着蒲扇,在安置点的帐篷中纳凉,不少老人聚集在帐篷中看电视。安置点的条件挺不错,早餐是包子、馒头加稀饭,中餐是三菜一汤,还有西瓜可以吃。“多亏党和政府对我们受灾群众的关心,虽然房子被淹了,但现在的生活还是没问题的。晚上还有绿豆粥喝。我在这里住了6天了,感觉很好。”见记者前来采访,77岁的张新和老人主动向记者介绍了这几天自己在安置点的生活,和他一起住进安置点的还有老伴曹春娇。

这一次洪灾对张新和老人一家造成了很大损失。前几年,在外打工赚了钱的儿子在昌洲乡北湖村给老两口建了一栋3层小洋楼。这几年,老两口断断续续对楼房进行装修,并且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但这场洪水却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带来重创。

张新和至今还记得,7月9日凌晨5时许,还在睡梦中的他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大家赶紧下楼,往高处跑啊。洪水要来啦。”村干部一边敲锣一边喊。对于这样的预警方式张新和并不陌生,基本上每年汛期只要遇到洪水,村干部都会敲锣示警。张新和说,昌江乡的村居多数都是建在圩堤上,圩堤内部是良田,外面是湖水,不发洪水的时候,圩堤内十分安全,每年可以种植两季稻谷。而圩堤外面就比较危险了,洪水只要上涨超过1米,不少房屋就面临着被水淹没的危险。

“我当时衣服都没来得及穿,穿了条短裤就跑出来了。我下楼一看,水已经开始有脚脖子那么深了。”张新和说,汛期他们一般都会在楼上睡,因为一楼太危险。下楼后,他发现很多村民已经聚集在圩堤上,准备往高处撤离,还有一些村民赶忙将一楼的电视机、冰箱等贵重物品往二楼、三楼搬。张新和岁数大了,没有力气将家中的冰箱、彩电之类的家电搬走,只能跟着别人的三轮车先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三庙前乡。仅仅过了3小时,洪水就将他家楼房的一楼全部淹没了,二楼也淹没了一大半。 “水差不多有一人多高。”老人边说边将双手举过头顶比画着。

“家中的冰箱、彩电、洗衣机,还有床铺都被洪水淹没了。”说起家中遭遇洪灾,张新和老人有些哽咽,一旁的妻子曹春娇红着眼圈,低下了头。张新和赶忙劝她:“只要人还在,就有希望。”张新和是个乐观的老人,他说,最可惜的是今年还有30亩早稻没有收割。“今年的早稻是指望不上了,我现在只希望洪水早些退去,我还能种一季晚稻。”老人说。

张新和告诉记者,这次洪灾大约给自己带来了30万元的损失,这对一家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尽管如此,老人家还是十分坚强,没有丝毫抱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老人说,洪灾发生后,当地很多村都面临着极大的防洪压力。首先,抢修溃坝需要大量工程车和人力,还需要有人运送各种救援物资和土石方、砂石等物料。其次,加固圩堤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进行,圩堤上也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得知这一消息后,张新和第一时间给在景德镇打工的儿子打去电话,让他回来参与抗洪救灾。“只有大家好了,才有我们的小家,现在抗洪救灾正是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哪怕在外面打工,也应该回到家乡参与救灾。”

张新和的儿子二话没说就赶了回来,参与运输救援物资和工程抢险。看到儿子的表现,张新和在心底默默为儿子点赞。老人说,洪水击不倒英雄的鄱阳人民。“洪水终究会退去的。我们的生活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