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地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央行工作论文称应全面放开生育,你愿意生吗? 又一“大白马”跌停!周大生业绩预喜股价却跳水,机构买卖活跃 研发投资创数十年新低 美参议院提议补贴科技行业引发激辩 年初以来34个涨停,暴涨267%,*ST众泰再收关注函 净利润同比降超3成,中交地产扩张期遭遇阵痛 人口专家:到本世纪中叶,家庭少子化的基本形态不会根本改变 专访赵皖平:中国的种业问题,是一个结构性失衡问题 泰禾去年巨亏51亿,债务重组仍在“爬坡” 机构今日买入这8股,卖出第一创业6814万元丨龙虎榜 医院不合理检查成治理焦点,医械商或将告别“舒适区” 疫情下沙特快速推进经济多元化,为中企带来大量地区机遇 决定核污水入海后,日本农产品出口还有人买吗? 有望更快拿到财政资金、办税费更便利,国办这一文件利好企业 6家券商披露一季报预告:第一创业投资失利,长江、浙商大赚 央行小幅缩量续作1500亿元MLF 利率不变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云南重点打造绿色能源产业 多家上市滇企布局完善绿色产业链 湖南农业优特产业链产值达1.24万亿元 上市湘企喜迎一季度业绩红利 嘉实基金洪流:企业高成长性可抵御估值下行压力 中长期看好A股市场表现 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混合半年收益率超3% 逆市吸筹!北上资金连续3日涌入逾185亿元,加码20只个股盯上两大领域 全市唯一 ——工业园区跻身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 抓好教育整顿各个环节 努力打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新农保:让亿万农民老有所养 濮阳新增6处夜间临时停车路段,快看都在哪? 刀尖上行走的“拼命三郎”—— 记台前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乔进全 创新体制机制 优化营商环境 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全力落实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各项工作任务 新华全媒+丨高铁时代,穿行于大凉山的幸福“慢火车” 台湾交通部门负责人为列车出轨事故请辞,已被批准 新华全媒+|寒来暑往,穿行武陵山区的“慢火车” 京雄高速北京段全线开工!预计2022年底全线通车 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在武汉下水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美好生活在路上——“打卡”沪宁高速网红服务区 车主注意,油价不调了!年内首次搁浅 “慢火车”成村民致富路 交通运输部:将疲劳风险管理系统引入中国民航的运行体系 国家安全与你我息息相关!一图带你练就“火眼金睛” 这一个动作,告诉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漫评 |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权威快报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一组数据看平安中国 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健康综合试验区在广州揭牌 货车司机在广东被检出超载 无奈自残求复磅!结果…… 国家矿山安监局通报三起煤矿事故 共致12死21人被困 我国首艘有破冰功能大型航标船“海巡156”下水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听取市监委专项工作报告 北京三级医院基本实现安检全覆盖 涉嫌违规收费、行业垄断 深圳市有关部门及单位被国办督查室通报 教育界聚焦乡村振兴:教师人才队伍须“下得去、留得住” 黑龙江40年义务植树28亿株 森林蓄积已达22.4亿立方米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全国多地出生人口大幅下滑,央行工作论文称应全面放开生育,你愿意生吗?

2021-04-15 18:12:39来源:第一财经

我国出生人口逐年下滑的态势,让是否应该全面放开生育这一话题不断挑动社会舆论的神经。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号刊发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文章指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15日发文称,未来不仅会放开三胎,四胎五胎未来可能给奖励。生育政策在“十四五”时期可能会做调整。最好全面放开生育,实在不行先放开三胎,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比如女性就业的保障,加大托育服务,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的公共支出,建立老年友好城市社会。

2020年多地出生人口下滑

目前,2020年准确出生人口数据还要等国家统计局发布。不过,不少地方已发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降幅比较明显。

例如,在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沈阳,近日公布的2020年沈阳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62.2万人。人口出生率6.68‰,比上年降低1.6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人口死亡率10.02‰,提高1.7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4‰,降低3.38个千分点。

由于出生率低,沈阳这样的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为-3.34%,只不过,在落户门槛放宽的情况下,有不少省内普通地市的人口迁入,因此户籍人口还增加了5.8万人,但辽宁乃至东北的普通地级市的青年人口则在继续流失。

在宁波,根据2020年宁波统计公报,全年全市出生43521人,人口出生率为7.12‰。而上一年出生人口为49464人,人口出生率为8.17‰。也就是说,2020年,宁波出生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5943人,下降了12%。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梳理,目前一些已公布2020年出生人口数据的城市,降幅也大多在1—2成之间。比如,2020年银川出生人口下滑了11.89%,粤东潮州2020年活产儿数量同比下降了14.57%,粤西阳江2020年出生人口降幅为14.46%。浙江温州同比减少19.01%,县级市慈溪下滑约12.27%。当然也有城市下降幅度大一些,如浙江的山区市丽水,全年出生22799人,比上年减少7041人,下降了23.6%。

出生人口下滑,受制于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2020年受疫情影响,生育也受到影响;经过5年的时间后,二孩效应已经逐渐弱化,育龄妇女占比减少;结婚人数的减少,婚育年龄的推迟,生育意愿的下降等。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认为,出生人口减少,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在于育龄女性的减少。由于育龄妇女减少明显,有资格、能够当妈妈的人数减少了,因此出生人口也必然减少,这是重要的客观因素。“目前全面两孩政策的效应已经不是减弱问题,而是相当弱了。”

从历年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来看,2019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仅为1987年这一近40年人口出生最高峰年份的58%左右。未来几年,随着1998年至2003年出生的人群逐渐进入到婚育阶段,出生人口将不可避免地持续下滑。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几年后,我国年出生人口将很可能降至1000万人以内,这个数字不足上个世纪80、90年代年均出生人口的一半。

放开生育,你愿意生吗?

针对出生人口持续下滑的态势,前述工作论文指出,要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出生率取决于育龄妇女占比和生育率,前者受历史人口状况的影响,改变起来难度大;后者受当前妇女认识的影响,提高起来见效相对快。

文章建议,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要趁着现在部分居民想生又不让生时放开,等到大家都不想了再放,则没了用处。”

“应抓住当前生育政策对部分居民还是硬约束的时机,全面放开生育,及时释放其较高的生育意愿,若稍有迟疑,将错失以生育政策应对人口转型的宝贵窗口期,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文章指出。

目前,对不同的群体来说,放开三胎乃至全面放开生育,影响差异较大。有部分群体有生育三胎乃至更多胎的意愿。老家福建泉州农村,目前在厦门工作的林先生已经生育了两个女儿,计划再生一个,不过由于太太在事业单位上班,因此目前只能选择观望等待。

而对不少大城市的白领群体来说,由于结婚和生育年龄较晚,以及经济生活压力等因素,即使放开生育政策,生育意愿也不高。“我25岁硕士毕业,34岁才生了第一个娃,可能在40岁之前再生一个,或者不生了。”在广州工作的李女士说。

经济压力大、育儿成本高、房价高等因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浙江官方此前发布的一篇《浙江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分析指出,(目前)生育成本巨大。根据全国生育意愿调查,经济负担重排名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十大原因之首。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认为学前教育支出对他们来说负担较重。而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子女照料和家庭服务严重依赖家庭代际支持。

智联招聘今年3月初发布的《2021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开放生育限制较难推动已育家庭再生育。该项调研数据显示,“全面开放生育限制”等政策并没有有效提升受访者对生养多胎的意愿。76.9%的职场妈妈和65.5%的职场爸爸表示将“维持现状”,12.7%的职场爸爸希望生育更多孩子,同时,在生育成本更高的职场妈妈中,只有5%选择该选项。

针对生育意愿不强烈的原因,职场爸爸们的出发点多是孩子,而职场妈妈更倾向站在自身的工作与生活角度考量。具体来看,“养孩子经济负担重”这一赤裸裸的现实分别引起78.5%职场妈妈和84.7%职场爸爸的共鸣。此外,职场爸爸在“教育资源失衡,担心孩子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担心下一代生活质量”和“没有合适的住房条件”等选项上占比更高。

也就是说,即使放开生育,并不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央行上述工作论文在注脚中也提到:有人担心全面放开生育会导致生育率大幅反弹,因此不急于调整人口政策,这是没有真正了解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只是加速了生育率的下滑,而是收入上升带来的妇女生育机会成本上升。

文章建议,要大力鼓励生育。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确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能生、想生。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