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强老爸”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手握7000多亿资产的光大信托,投资了这些领域标的! 民盟扶贫干部王世忠一家:不同“战场” 共同坚守 内蒙古彻查“纸面服刑”15年事件 2020平潭旅游嘉年华启幕 福建为河湖做“体检” 深圳出台法规赋予前海片区更多先行先试权利 美籍教授潘维廉:我是厦门人 渤海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河北近岸海域水质改善 中新社夏春平:慈孝文化需要更多年轻人“接棒” 黄河之水 兰州之美——黄河兰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见闻 中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堆核燃料开始装载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郭新双: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呈现五大特点 东方财富副总经理拟减持不超400万股公司股份 内蒙古25家A股上市公司“中考”成绩全部放榜 12家企业二季度扭亏为盈 佳讯飞鸿与百度智能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G时代携手乘风破浪 58家新疆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2353.59亿元 超七成实现盈利 四通新材拟收购保定隆达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 股东承诺重组期间不减持 药企如何跨过“无力感”地带? 创新型药企瞄准SHP2,该靶点未来可期? 越野车市场:自主车企要挑大梁? 服贸会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举行 9月6日6时至18时渤海某海域执行军事任务 船只人员禁入 四川一小客车撞上多辆车辆和行人致2死6伤 警方通报 台风预警!“海神”将于8日凌晨趋向我国东北地区南部 “一遍看不懂”的《信条》来了!能让影院继续回血吗? 0×30!北京连续30天确诊病例“零新增” 第六届中华慈孝文化节:赋榜样以光亮 予老龄以关怀 共和国首席大检察官的“开学第一课”讲了啥? 中国已与54个国家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捷克议会参议院主席赴中国台湾地区活动 驻捷克使馆回应 插上数字化翅膀,让服务跨越空间——从服贸会看数字贸易新发展 山西金融系统地震背后:中小银行成了德御系提款机 中外专家“云端”研讨如何讲好“西藏故事” 魏凤和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国防部长联合会议 西藏举行公益慈善项目筹募会 华龙一号捷报频传:新核准新开工、海外热试成功 未来生活变啥样?服贸会综合展区看点扫描 于漪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上海揭牌 “中国服务”惠及全球 聚焦“跨国公司视角下的服务贸易便利化高峰论坛” 潜逃加拿大6年的“猎狐”对象谢某回国投案 北京扩大教育开放 就读外国留学生近11万人次 京沪两地法院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专家热议中国版集体诉讼选案标准 强调法定公益效率 商务部新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5家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中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给世界树立了榜样 西南大学整合国际教育资源 搭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览展示活动拉开帷幕 中国驻加大使:孟晚舟事件是当前中加关系主要障碍 记者探访2020服贸会旅游服务专题展
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最强老爸”梁启超的家教之道

2020-09-06 13:11:10来源:第一财经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要说中国最成功的父亲,梁启超当之无愧是其一。在“丧偶式育儿”越来越普遍、妈妈们为教育焦虑不已的今天,很多人可能会问,梁启超的教育秘诀是什么?

择校、请老师单独补课,乍一看,现在父母为了提升子女成绩所采取的办法,梁启超曾经也做过。但如果认为这样就能培养出满门才俊,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这也是我出这本书的原因,”《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的策划刘海滨说,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跟现在接近,他面临的很多情况至今还是难题,所以这本书可以为鲁迅先生在100年前提出的“怎样做父亲”提供一些借鉴。

刚刚过去的上海书展上,新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举行了首发仪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书展现场,最多的场景还是妈妈们带着孩子来选书买书,而少有爸爸的身影。

梁启超与两位夫人共生育了9个子女

也有择校焦虑和烦恼

一直以来,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身份被关注得最多。去年,作家许知远还以他的早年经历为主,写了《青年变革者》一书。

“冠盖满京华”之余,梁启超还是九个孩子的父亲。而这九个子女,个个龙跃凤鸣,有诗词研究家、陆军上校、图书馆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等。其中共出了三名院士,分别是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五子梁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家九子为何个个成才?从梁启超留存下来的与子女的大量通信中,可以找到答案。梁启超一生给家人的书信,现存共650余通,给儿女的书信最多,达400余通,《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就精选了其中260余通。

梁启超写给女儿梁思顺的家信

梁启超为寄给梁思成的照片所题诗词

从梁启超家书中,能看到很多现代家长的影子,比如他会给孩子“补课”。在日本时,为让长女梁思顺对西方社会学科有所了解,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给她请了几个日本家教补课。他也注意培养儿女的才艺特长,著名书法家魏铁栅指点过思顺、思成的字,还不时请名家给孩子们题赠字画,通常是每个孩子各有一份。

梁启超也有择校焦虑和烦恼。1912年从日本回国时,如何为孩子们选择学校,他也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操碎了心。本想让梁思成去青岛读书,但发现当地中国人开的学校学风很差,另有德国人专属的学校,却又很难转进去。在写给梁思顺的信中,他说:“归国后为汝诸弟妹求学真一大问题也。”最后的决定是为儿女请家庭教师,甚至亲自给他们授课。

喜欢取“绰号”的父亲

晚清时期,苏格兰著名传教士韦廉臣夫人伊莎贝拉(Isabelle Williamson)在《中国古道》中写过一位路上偶遇的新娘子,回娘家后她父亲非常高兴,跑出来直接亲昵地把女儿搂进怀里。这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很多人一说到古代父亲,就想起《红楼梦》中贾政般的严肃古板,或朱自清《背影》里的含蓄隐忍。

但看了梁启超和子女的通信,会发现他和韦廉臣夫人笔下那位普通父亲一样,对子女也是充满温情。关心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业、恋爱,事无巨细都能在信中深聊,一和子女写信就变得“絮絮叨叨”,无法止笔,有时因为忙,一封信只写了几行,隔段时间有空闲了,又在后面继续写长信。

梁启超也从不吝言对子女的爱,喜欢和他们开玩笑,还给孩子们取了各种昵称,“大宝贝”是长女梁思顺,“小宝贝”是二女梁思庄,三女梁思懿被他戏称为“司马懿”。第九个孩子梁思礼出生时梁启超已经51岁,到了儒家说的知天命之年。老来得子自然是非常高兴,昵称梁思礼为“老白鼻”(即老baby)。

梁启超和他的孩子们

1905年科举制废除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式学校教育,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方式基本都是照搬西方模式。现代教育重知识,以知识传授为导向;传统教育重德育,以成“人”为目的,两者很不同。在意识到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学校逐渐成了“贩卖知识的杂货铺”后,梁启超转而在子女身上实现他的教育改革理想。

一方面,梁家九子全都接受了新式的现代大学教育,梁思顺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清华大学毕业后又去美国留学深造,梁思庄在加拿大读了中学和大学,梁思礼17岁的时候就去了美国读大学。

另一方面,梁启超又在家庭教育中注入德育为本的传统教育。“传统德育有个很重要的特征是以实践为本,并且注重落实在实践生活中。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是以德育、做人为目的,但在和子女的书信里又看不到说教,更多是用自己如何做人的经历,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儿女。”刘海滨说。

读梁启超的家书,还能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刘海滨认为,除了梁启超确实身体素质好外,更主要的是他一生都很注重自我精神修养,为《易经》里的“君子自强不息”所感召,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将其转化成一种身体力量,在身、心之间互相影响。

两位夫人亦不可忽视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一书主要是展现梁启超的教育观,但实际上梁家九子的成才,母亲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梁启超有两位夫人。原配妻子李蕙仙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李端棻是梁启超的乡试主考官,对他非常赏识,就把堂妹许配给他。李蕙仙生了三个子女: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1924年因病去世后梁启超十分悲伤,写下《悼启》一文。文中说,梁家孩子不管是小时候的启蒙教育,还是大一些后的“选择学校,稽督课业”,“皆夫人任之,启超未尝过问也”。1925年李夫人正式下葬,梁启超又写了一篇《亡妻李夫人葬毕告墓文》,并称这篇文章为“我一生好文章之一”。

梁启超还有一位侧室王桂荃,是李蕙仙的陪嫁丫鬟。王桂荃是四川广元人,身世坎坷悲惨,4岁父母双亡后被多次拐卖,最后卖到李蕙仙家做丫鬟。在与子女的通信中,梁启超对她的称呼不一,有“王姑娘”“王姬”“你娘娘”等多个叫法。王桂荃生养了六个子女: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1929年梁启超去世时,九个孩子大多还在读书,最小的梁思礼年仅5岁。王桂荃没有机会能让梁启超为她专门写篇文章,或是像苏轼为王朝云一样给她写副动情的对联。此后的中国很快进入20世纪最黑暗的时期,在抗战和内战的炮火纷飞、颠沛流离中,王桂荃继续庇佑着梁家的孩子,最终把儿女全部养大成才,不负梁启超在书信中对她的评价——“是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