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战疫短评快丨超出防疫需要收集个人信息,小心流入黑灰产

2020-02-28 18:13:11来源:第一财经

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一些经过授权的部门和单位通过正式渠道收集个人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也会得到信息被采集者的配合和支持,但现在一些地方的个人信息收集已经超过了防疫的实际需要,甚至搞成类似人口普查。这就增大了人们的担忧:个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这些信息最终会流向信息交易市场甚至流入黑灰产链条,被不法分子利用,最终泛滥成灾。

比如说,有的小区物业要求每一个居户都要如实填报家庭成员的姓名、手机号码、工作单位等。还有的小区物业建了所谓的“防疫群”,让大家玩各种的“接龙”,其中不少就涉及到了个人信息。还有的企业,打着爱心公益的名义收集儿童信息,扫码填报儿童的出生证明,就可以获赠一袋奶粉。这类企业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大家都清楚。更不靠谱的是,有的包子铺对顾客也要求填写包括身份证号码在内的个人信息。

按照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居民身份证管理包括查验是有严格规定的。《条例》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在下列情况下,有权查验公民的居民身份证:追捕逃犯、侦破案件中,遇有形迹可疑或被指控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需要查明身份时;维护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公共场所治安秩序以及巡逻执勤中,对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需要查明身份时;对各种灾害事故和突发性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和核查户口时。还有,公民办理一些事务时,也需要出示身份证,这些都是正常的。

查阅了很多法律条文,都没有找到小区物业或者包子铺可以查验身份证或者收集身份证信息的权限。一时之间,小区物业和包子铺都成了公安机关?

其实,对疫情防控期间个人信息的过度采集,相关部门早有察觉,2月4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利用大数据支撑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其中说,收集联防联控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应参照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坚持最小范围原则,收集对象原则上限于确诊者、疑似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一般不针对特定地区的所有人群,防止形成对特定地域人群的事实上歧视。

现在看,一些地方采集个人信息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上述规定,甚至搞成了类似“人口普查”。有调查显示,超九成被收集信息的受访者提交过姓名,占比最多;其次是电话和家庭住址,占比均超八成,接着是性别、身份证号、体温信息、年龄和籍贯,占比都超过七成。还有被要求提供身份证照片等。在这项调查的被调查者中,超八成的被调查者担心信息流入黑灰产,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不是危言耸听,黑灰产的交易规模早已超过千亿规模,交易的重要标的就是个人信息。

上述中央网信办发布的《通知》已经打了“预防针”: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收集或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要对个人信息的安全保护负责,采取严格的管理和技术防护措施,防止被窃取、被泄露。

在信息时代,篱笆很难扎紧,尤其是在个人信息被多个渠道掌握的情况下,个人信息被泄露、被买卖导致泛滥成灾是完全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此,上述《通知》要求,网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相关规定,及时处置违规违法收集、使用、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以及造成个人信息大量泄露的事件,对于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查处。

(作者系第一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