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制造业海外扩张: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特斯拉展台变维权现场,进口ModelS等相关产品已被召回5次 苹果春季产品发布会即将举行,机构建议关注iPhone产业链丨牛熊眼 美国祭出最新制裁、欧洲跟风,俄罗斯又陷外交漩涡? 机构今日买入这8股,抛售天齐锂业2.94亿元丨龙虎榜 特斯拉疑无人驾驶致事故两人亡 马斯克:几率比一般车低10倍 在线理财教育乱象:门槛低、投入小、盈利快,一年涌进上万家 车企谈芯片短缺:好像“救火队” 频繁更换供应商 面对特斯拉“挑衅”,ABB电动车绝地反击 区块链概念股集体重挫,比特币牛市悬了吗? 锂电池板块掀起涨停潮,多氟多上调六氟磷酸锂售价丨牛熊眼 未来有望进行工业互联网示范,科技部副部长黄卫提到这些领域 比特币现2月以来最大跌幅,监管趋严下是入场还是逃离? 北向资金今日净流入163亿元,净买入比亚迪9.69亿元 华为“造车”引爆A股产业链,这几个细分领域最受资金关注(附股) 突破关键点位后,金价本周有望升至1800美元大关? 上海车展:盛宴中响起变奏曲 一季度8起护肤品融资 功能性品牌达6起 “成分党”的春天来了? 众惠相互发布老人专属普惠保险产品 证券板块异动国盛金控涨停 机构建议重点关注两类券商 天猊投资杜景涛:认同大部分券商对行情前景向好的判断 国家电投集团黄河公司莅濮考察 市领导带队到分包网格暗访检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 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 我市“华信杯”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初赛圆满收官 保质保量完成整改任务 二孩时代,社会政策需去除“一孩思维” 就业稳 活力足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复兴号引领中国速度 我们不认为国强必霸,但坚信国霸必衰 李希:我在上海做空姐,见证中法距离越来越近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12) 亚洲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复苏的重要引擎 上海车展一女子站上特斯拉车顶大喊“刹车失灵”维权 山东——千里黄河滩 成了幸福滩 蒙古国东部发生火灾 中方扑救人员严守观察 全国高校甘肃倡“依法治校” 推动“丝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做好贴心人 连起千万家——记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群体 广东省启动台湾同胞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专访:中国经济强劲复苏为泰企提供更多机会 专访:博鳌亚洲论坛凝聚亚洲智慧造就美好未来 第四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揭晓 59篇作品讲述中国非同寻常的2020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9212.7万剂次 中新网评:印有“我不是中国人”字样T恤为种族歧视推波助澜 山东东营累计接种新冠疫苗43万剂次 贵州政务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为老年人提供更优化服务 “恩来实践树人”就业力提升培训班青海开班 内蒙古通报6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 湖湘底色·醉湘西——酒鬼酒带你进入秘境湘西 科创板服务“硬科技”定位不能松 独家 | 360创始人周鸿祎带队调研哪吒汽车,内部人士称双方已接触2个月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瑞士制造业海外扩张: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2021-04-19 18:12:55来源:第一财经

瑞士制造业企业正在进军中国。

过去几年,当全球几大制造业强国显现“去工业化”趋势时,瑞士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不降反升。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从2015年以来,制造业占瑞士GDP的占比从17.9%上升至18.7%,德国从20.3%下降至19.1%,美国从11.6%降至11.2%,韩国则从26.6%降至25.3%。

“与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相比,瑞士制造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力,而且这种创新是可持续的创新。如果你聚焦每一个细分(制造业)领域,看哪一个国家的公司在引领整个领域的技术发展,它八九不离十一半就是瑞士公司。”中国瑞士商会上海分会董事会主席刘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于本土市场狭小,瑞士企业若有意图继续扩张,出海成为其关键选项。根据瑞士机械、电气和金属行业协会(Swissmem)的一项调查,从2017年起至2020年间,接近一半的瑞士制造业企业计划在海外建立产能。“这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除了产品和工艺创新外,这是瑞士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唯一途径。”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中国已成为瑞士企业的重要海外市场。根据中国瑞士商会官网介绍,已有超过600名在华瑞士企业会员。据新华社报道,截至目前,瑞士在华投资项目超过1000个,投资总额超过80亿美元。

“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刘超介绍:“瑞士有很多制造业的巨头,比如ABB,这些巨头从很早期开始就布局全球供应链体系,进入中国市场也比较早。但从数量上来说,大部分瑞士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者说中小型企业。对这些企业来说,全球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策略,在海外市场本地化逐渐成为了其核心问题。”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最大市场,也是瑞士企业战略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拓展与中国市场的贸易是第一步,其后为了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进行本地的生产或者研发,这是不可避免的下一步。为了满足本地客户的需求,我们有不少瑞士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或者本地工厂,这是很大的突破,也就是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的策略(in China, For China)。”他称。

在疫情期间,外资企业受到了一些影响。刘超称:“这对外资企业的业务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疫情后,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公司总部,无论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管理业务、生产和供应环节,这以后更多地需要在中国的分公司团队独立完成。”

作为瑞士刀具品牌fraisa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国占据该公司在亚洲销售量的95%以上,下一步,该公司正考虑在中国设置服务中心。“我们早期在全球布局了四个工厂,但都在欧美地区,目前我们仅在中国从事商品贸易。”他称,“但因为刀具在使用过后还需要修膜,目前(中国地区的修膜售后)是在德国分公司进行的,那是欧洲最大的服务中心。但当这个据点离中国本地客户太远,这对我们是很大劣势。在中期计划中,我们已经考虑到在中国设置一个比较小的生产单元,以服务为主。”

刘超称,在所有外资企业中,瑞士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程度非常突出。他说,“管理层多为本地人可以更好地促成企业的本土化,随着中国市场的全球化,制造业(市场)占比越来越高,加强在中国生产和研发的本地化会是很多瑞士公司下一步调整的方向。”

外商营商环境正在改善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19万亿元,增长22.7%,占37.7%。对于这一现象,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解读称,这表明我国营商环境正在改善。“前几个月外商一直是微弱增长或者是零增长,这个月突然出现抬头,说明我们国内的生产环境,整个的市场环境开始有一定改善。”他称。

刘超也观察到了外商营商环境的改善。他说:现在整个市场环境越来越透明和开放,同时又鼓励这种良性竞争,对大部分规模并不大的瑞士企业来说,这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此,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不再只关注贸易,更多地也关注到本地的生产研发投资了。

刘超举例称:“在华东地区,江浙沪有很多国家级或地区性开发区,这些园区给了外商非常好的运营条件。除此之外,有的地方专门设立了中瑞产业园,把瑞士企业集中起来,这都是很好的趋势。”

2013年,中瑞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欧洲大陆国家、世界经济20强国家签署的首个双边自贸协定。刘超认为,中瑞贸易协定是两国良好关系的印证,瑞士的产品进口到中国不需要付税,这意味着产品仍可以在瑞士生产。但如果要在亚洲增加产能,中国也会是瑞士企业投资的第一选择,因为中国拥有更大的市场,也更方便企业了解客户需求。

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Bernardino Regazzoni)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的专访时也表示,自由贸易协定也促进了双边贸易交流。他称:“我们的贸易额在10年内实现了翻番,其中大部分增长都发生在自贸协定签订生效后。”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