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消费者频繁踩“坑” 期待更有温度的保险业 重磅文件“点题”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 专家多维度具体“支招” 积极因素增多 一季度经济增速料大幅回升 又有创新产品 两只备兑增强策略ETF亮相 3月份MLF等量平价续作 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追赶进阶的投资者 基金投顾在摸索中前行 《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正式发布 金融科技赋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保险业协会邢炜:加强自律监督 制定服务标准 将消保工作落到实处 前两个月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回升 当“顺周期”遇上“碳中和” 券商投资策略又说了些啥 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 小额信贷工作 智能化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平安信托深耕“有温度的金融” 交通运输行业指数逆市涨超1% 超7亿元大单资金布局9只概念股 天风证券非公开发行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提供高质量审计 注会要专业、审慎、诚信 前两个月主要指标增势平稳 中国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保险投资经理如何看二季度机会? 股票仍是配置首选 价值股偏好度提升 3月MLF等额续做 释放资金面平稳信号 首批46只基金年报率先出炉 四大必读内容不容放过 有无照“基神”出没,请注意! 尝试“合作代销”模式 中小银行App上架他行理财子公司产品 当“顺周期”遇上“碳中和” 券商投资策略又说了些啥? 15个新一线城市房租水平:杭州比肩一线城市,制造业大市普遍低 长安福特回应变速箱生锈问题:提供免费维修 近十年最强沙尘暴来袭:办公室都能闻到浓浓土味,将持续多久 小长假旅游酒店预订量井喷,行业景气度或迎来拐点 斯蒂格利茨:应通过一次大规模的SDR分配弥补疫情冲击 机票退改签新规9月1日实施,增加退款时限规定 “双碳”行动撬动特高压概念股,机构建议抓住这几条投资主线 嘉兴楼市调控升级,限购影响或大于限售 围堵经营贷、消费贷流入楼市,上海银行业已上报自查整改情况 政策利好频出,环保板块大涨,机构称估值修复趋势确立 盘前必读丨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及这些产业,立昂微定增计划加码主业 情报|Dufry去年收入大跌,腾讯成乐天第六大股东 晚间公告丨3月15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沪深交易所年内已发出逾百份问询函,信披违规仍是“重灾区” 德法意西停用阿斯利康疫苗,欧洲药管局:周四公布审查结果 打个赌 今晚谁能和特斯拉抢3·15的C位? 海报直击丨滴滴司机撞死乘客现场目击者:涉事司机报警、拨打120 并称先救人自己不会跑 “十四五”规划喊你打开“健康大礼包”!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对人民大会堂负责到底 英雄烈士公祭办法征求意见:不得利用公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介绍幸福生活 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生态治理怎么样了?报告指出成效与问题 3月下半月中国大部扩散条件较为有利 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逾千亩近10万株中山杉将扎根三峡库区腹心消落带 无线网络信号不好还总掉线?我国专家有了新解决方案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从经典中感悟信仰之美 贵州发布一批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广东省委巡视组原组长周世明被开除党籍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保险消费者频繁踩“坑” 期待更有温度的保险业

2021-03-16 14:06:10来源:证券日报

早在3月初,笔者便收到了好几家保险公司的询问,对方主要关注近期是否有和“3·15”相关的选题,是否涉及其所在公司。在笔者看来,这一方面说明保险公司非常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说明保险公司认识到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平心而论,近年来,在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保险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不可否认,至今仍然有不少保险消费者盼着一份保障,却踩中了一个“大坑”。其中,销售误导、理赔难等行业痼疾久治不愈。笔者认为,核心原因在于部分保险公司过于追求发展,忘却了为消费者提供保障之初心,失去了应有的温度。

从消费者投诉以及监管部门重点披露的信息中,保险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给消费者挖的“坑”清晰可见。

例如,某大型财险公司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更改备案条款,将保险金额缩减至原金额的2%,保障缩水幅度高达98%。另一家大型财险公司则存在承保后未及时签发保险单、未严格执行经银保监会备案的保险费率、使用已废止的保险条款等问题。对这两起案例,银保监会皆进行公开通报并指出其“漠视并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个案之外,还有普遍性问题。浙江省消保委2021年初进行的保险合同格式条款点评活动显示,被抽取的合同条款均存在涉嫌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四类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单方加重被保险人的责任,二是规避、减轻保险公司的责任,三是重要条款未进行显著提示,四是专业术语晦涩难懂。

事实上,这反映出的是保险公司在主观上不顾消费者权益,且利用了其在专业性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保险是专业门槛很高的金融行业,产品开发涉及多方面知识,且条款复杂,而大部分保险消费者在保险知识方面并不专业,其购买保险的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销售人员的介绍,因此,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更需要从供给侧入手。

在保险销售过程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就更为常见。以去年前三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数据为例,人身险涉及销售的纠纷投诉为8166件,占人身险投诉总量的41.12%。为减少销售误导,近年,保险监管机构推出了以录音、录像为核心的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并取得明显成效。不过,随着微信朋友圈、短视频、互联网销售等新兴销售渠道的快速发展,销售违规仍时有发生,如部分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在宣传页面显示“首月0元”、“限时优惠”等内容,给投保人优惠(豁免或减少)应交保费的错觉,实际是为了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在实操中,尽管首月不收取保费,但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在产品设计和保险销售环节挖的“坑”,到了保险理赔环节,往往容易使问题集中出现。在无数理赔纠纷案背后,大多有前两个环节的因素影响。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业近年还频受外部黑产的困扰。部分不法人员以“代理退保”为名,骗取消费者的退保代理费或者保险公司的销售佣金。上海浦东检察院的检察官指出,正因保险行业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和管理上的松懈,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保险行业潜规则或反噬行业自身。

更进一步看,种种乱象背后,是保险公司一味追求快速发展的理念,对市场竞争的非理性应对。尽管近年监管措施不断完善,也时有重量级处罚被公开,但整体而言,保险公司的违法违规成本仍然较低,抱有侥幸心理者为数不少。

客观来讲,并非所有的投诉纠纷都是保险公司的错,消费者的保险消费理念不科学,以及保险知识的匮乏等也可能造成保险纠纷。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进行消费者教育,但更重要的是,拥有专业和信息优势的保险公司必须做到心中有消费者,不断提升合规意识,提升专业度、透明度,做有温度的保险公司。

监督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空间广阔,前景可期。给消费者更好的保护,做更有温度的行业,保险行业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冷翠华)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