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汉服去国博看服饰大展,历代时尚、潮流与审美大有讲究 欧洲企业抱团开发氢能汽车 佛吉亚即将完成斯林达收购 从三个人物画像看2021大消费行业新趋势 大幅降低通关时间和成本!《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今起生效 A股快递巨头公布1月数据,单价下降趋势现转机? 抱团股普跌、中小盘反弹,节后市场主旋律变奏? “年报季”打出投资风向明牌 A股优势赛道显现 银保监会:商业银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 合作方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我市2021年第一批14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依法打击医保诈骗,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市领导到清丰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规定“一刀切”,干部心里苦:遴选遴选,35岁是道坎? 南京北京先后刑拘侮辱烈士者 感谢你们的勇敢守护!湖北咸宁消防员火中徒手拎出冒火煤气罐 海南一奔驰司机酒驾逆行接连撞伤两人!警方通报 “黄金”企鹅现身南极 摄影师拍下罕见照片(图) 电竞员可评高级技师职称 爱打游戏的你可能高兴得有点儿早 警惕!这份“境外高薪工作”千万别接 专家提醒寒假学生整容莫冲动 规定“一刀切”,干部心里苦:遴选遴选,35岁是道坎? 德国学者:多国选择中国疫苗背后没有政治因素 泪目!少小离家老大回 与母亲匆匆一晤竟成永诀 今年第1号台风生成 南海中南部等海域作业渔船要防风避浪 “中国医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 天博体育欧洲杯特辑,东道主法兰西的失意2016 首席对策丨伍超明:全年紧平衡!流动性不是收紧只是回归 互联网贷款“基本法”实施半年,监管再开药方、划定30%红线 为川菜辩护的英国人:不只是重口味,它有精妙多变的技法 下周关注丨首批科创ETF联接基金将发售,这些投资机会最靠谱 “六条禁令”遏制过度医疗,医保基金监管条例5月1日施行 春节小长假上海各书店人气旺,有的一举挽回去年损失 争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席,武汉光谷启建科学城 不稳定的1912年,大报关注剪辫子,也关注泰坦尼克 再陷“造假门”,日系车市场份额是否会缩水?|燕说车市 百度与吉利新合资公司聘请夏一平为 CEO 扛不住了?,四缸福特福克斯已经在路上 直击痛点 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道阻且长 1月车市销量欧洲大跌,世界车市格局已变 新疆各级各类学校2月22日起分批、错峰开学 全国多地气温升破历史极值 男子微信群里公然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刑拘! “小马云”被送回江西老家引关注 他被“寄养”到企业违法吗? 判了!这起高考作弊案,家长也获刑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再次感谢中国向津援助新冠疫苗 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肯尼亚媒体:中国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 行业景气度走高 亿利洁能股价迎节后开门红 就地过年,有哪些玩法? 黄河变“绿” 航拍黄河宁夏段绚丽景色 河南建业正式更名为“河南嵩山龙门足球俱乐部”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穿汉服去国博看服饰大展,历代时尚、潮流与审美大有讲究

2021-02-21 18:11:56来源:第一财经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衣冠古国”之称。中国人常说的“衣食住行”,“衣”排在第一位。古代服饰不仅有遮体御寒的功能,更是一门艺术,蕴含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

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对观者而言,如同翻开一本触手可及的中国古代服饰书,生动而细致,宛如在一场流动的视觉盛宴中领会古人服饰审美。展览吸引诸多古代服饰爱好者到场,很多观众特地穿着汉服去看展,掀起一轮国潮美学风。

穿着古代服饰到国博看展览的观众。图片来自国博官方微博

穿着古代服饰到国博看展的观众。图片来自国博官方微博

穿着古代服饰到国博看展的观众。图片来自国博官方微博

六边形的展厅,如同六个通道,将六个历史时期的服饰文化变迁串联起来。从先秦直至明代、清代的服饰展示中,既有130件(套)文物,涵盖了石器、陶器、服装和金银配饰、书画作品等,也有170多幅图片和40多件辅助展品。来自不同朝代纹样的多媒体展厅,则成为观众打卡的去处,不断变幻的多媒体纹样以万花筒的形式将观众浸入式包裹其中。最一目了然、值得细细琢磨的,是15尊不同时代的复原人像,每一尊都是完整呈现出中国古代配饰的整体形象。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

这场策展持续一年之久的国博大展,春节假期前开幕后受到热捧,展览将持续一年。这不仅是国博历史上第一个服饰通史类展览,更是沈从文、孙机等诸位国博学者数十年来服饰文化史研究的成果。

“我们希望这个展览是从整体形象出发,给观众看到古代人完整的整体形象。”在媒体导览时,92岁的国博终身研究馆员孙机亲自露面,讲解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历程和社会文化内涵。

古代服饰,身份的象征

“过去也有很多服装展览,但有时候看不明白。”在谈及“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最大的不同时,孙机认为,以往展览中出现的服饰,多是墓葬出土的古代文物,只能在玻璃柜中“肥肥大大地搁那儿一摆”,观众得不出一个印象,不知道这件服饰怎么穿,穿出来什么样。

最关键的是,每一件服饰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但看一件文物,或是饰品,普通观众很难去想象,它们出现在历史现场会是什么样。

这恰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所要解决的。展览现场不仅有很多难得一见的文物,更有15尊经过孙机考证、研究后,依照历史而复原出来的人物形象。

15尊不同时代的复原人像,每一尊都完整呈现出中国古代配饰的整体形象

唐代仕女复原人像

“古人穿衣服是配套的,内衣、外衣、上衣、下衣,一套衣服才能形成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孙机说,中国古代人的服饰是“上衣下裳”,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裙子。因为古时候没有高家具,古人进屋就像今天的日本人一样,跪坐在地,将下裳往里卷起。最早的下裳里面没有裤子,只有兜裆布,也就是裈。“揭裳”在古人看来是无礼的,因此,哪怕趟水过河,也不能将下裳撩起来。

中国服饰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展览第一部分“先秦服饰”展出的“着深衣的木俑”,恰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思想上“百家争鸣”对于服饰的影响。因为战争频繁,骑兵需要骑马作战,下裳穿着不便,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并且引进游牧民族的胡服,变成上衣加长裤。

“中国古代的服饰变化与礼治变化是同步的。”孙机说,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礼”与服饰文化、社会不同阶层的日常服饰紧密联系。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就与中国礼文化如影随形。

不同服饰的质地、颜色、样式、佩饰等等,是区分等级、官阶、身份的象征。在武则天之前,朝代服饰都是由冠式和组绶等来区分职位高低,从武则天开始,不同的纹饰代表着不同的官员品级,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这种方式被历代继承。

“古代服装的变化,跟外界的环境和人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服装是一个人、一个民族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的体现,包含着审美。中国的服装历史超过五千年,甚至旧石器时代就有骨针穿兽皮,那时候就有原始的衣服了。”孙机认为,从研究角度而言,中国服饰史不仅漫长而且丰富。古代人的服饰,不仅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和思想,也传递出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和流行风尚。

清晰明了的服饰简史

如何以历史的脉络为基础,设计一条叙事线,是展览设计师孙祥最关注的,他想要设计一条顺畅的、单一的参观流线,给观众以历史的流动感。

展厅顶部的灯带,来自宋锦上的如意纹样。陈列复原人像的展柜,则取自中国传统建筑的柱坊结构。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都是第一次展出。

在长达一年的展览筹备中,工作人员绘制了大量线图,在国博的展览中,“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的资料之详实,也是最多的。让观众惊叹的不仅是多媒体互动设施,更是栩栩如生的15尊复原人像。

古代服饰史、传统工艺美术学者陈诗宇负责复原人像部分。对他和团队而言,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他们根据孙机提供的形象依据,考据出一个个详尽方案,在手绘的时装设计稿中,将每一套服装都细细地拆解出来。

妆发、服装、内衣、外衣、配饰、腰带,以及不同的面料和纹样,都要扎实地从文物中一一考证,将历史方案做最清晰的梳理。

不同的面料和纹样,都要扎实地从文物中一一考证

对设计者而言,每一尊人像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时代,因此极具挑战。仅服装的面料选择这一项,需要考据历史背景。比如秦汉时期常用罗、绢、纱,明清时期才有缎面,唐宋时期开始流行绫和绮。

他们要复刻不同面料上的纹样、颜色和工艺细节,就连人像的妆容、发型、头饰、胡须的造型,都需要按照书籍、古画中的资料来还原。西汉前期女性装扮与东汉文官着装、唐代仕女的仪态、体型乃至妆容和眉形,都有严苛的历史依据。正因为细节的深入和考究,才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地窥见不同时代古人的时尚、潮流与审美的变化。

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整理中国五千年的服饰文化史,对孙机而言,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他曾选择以汉代为切入点,在《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中,让汉代“活起来”。

要在一个展览中梳理中国古代服饰同样是艰难的任务,他曾说,哪怕从霞帔坠子这个小物件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舆服制度的侧面。对普通观众而言,从展览领略中国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如同读到一本立体版中国古代服饰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