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信贷社融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宽信用“退潮”仍难免 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 增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 机构再次强调券商股配置价值 两类品种适宜持股过节 银行版“特供”理财走俏 5.5%收益率再现江湖 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也不搞大水漫灌 1月新增社融突破5万亿元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 1月份CPI同比下降0.3% 环比上涨1% 国防军工板块强势反弹,单日总市值增长逾800亿元,航发动力等5只概念股集体涨停! 2020年度政府财务报告编报工作启动 两家券商发行公司债获证监会批复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雄安新区投融资发挥重要作用 布伦特油价突破60美元 后市上涨空间或有限 民族品牌指数站上2500点 茅台总市值突破3万亿元 1月份新增信贷3.58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2月10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1月份新增信贷3.58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 华泰证券:2021年首月新增借款占上年末净资产比例达37.18% 年终奖准备买什么?权益类投资占比升至50.3% 年报高送转第一枪打响 相关潜力股名单出炉 公募基金“辩解”抱团白酒股:机构投资占比与定价权抬升的结果 瞄准低估值绩优标的 84只新基金已建仓 “就地过年”促新春用电量大增 不停工早复工筑牢一季度经济复苏根基 今年机会在哪里?来看最新保险机构投资调查 国家统计局:开展基期轮换是价格统计调查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A股五大保险股年内平均跌10% 春节后有望走出反弹行情 税务总局明确办理2020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中高风险地区及周边不得擅自阻断隔离高速公路 春节消费市场年味浓、销售旺,品质化趋势更明显 公安部:严防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中国发布28条政策措施加快中医药发展 珠江流域大范围持续干旱 水利部全力调度保春节供水 探索生命奥秘的里程碑——写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发表20周年之际 2020年我国气象灾害损失超近十年均值 “人造太阳”上的这些“超级材料”中国造 巴基斯坦分别获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疫苗 外交部回应 内蒙古对王永明等人涉黑案一审宣判 广西柳州、桂林、贵港三地级市同日调整市委书记 健康宝成了老人必须跨过的坎 互联网鸿沟里的老人互助 在德留学人员举行线上“春晚” 七部门:规范网络打赏行为 推进主播账号分类分级管理 驻印尼大使:中国发展成就和国际贡献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新闻发言人增至262位 有这些“新面孔” 栗战书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十四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2月27日至28日在京举行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清单 在俄中国公民庆新春云端联欢会成功举办 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联合专家组举行新闻发布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准备就绪 黄坤明看望慰问演职人员 陈薇团队疫苗优势在哪?专家:可实现大规模快速接种 中国大使盘点2020年中印尼关系“四大亮点” 我国几款新冠疫苗未来怎么选?双针接种是否有优势?专家回应 运12F时间域飞机试飞结束 累计飞行超100小时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新增信贷社融再创同期历史新高 宽信用“退潮”仍难免

2021-02-10 11:06:07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2月9日,央行公布的1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58万亿元,同比多增225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07亿元。

不论是新增贷款还是社融增量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显示出年初银行信贷“开门红”的强劲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旺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1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表现亮眼,但由于有着明显的年初集中放贷的季节性因素影响,单月数据的波动代表性不强,不少分析认为,要综合一季度的数据情况观察。考虑到为稳定宏观杠杆率,宽信用逐渐“退潮”,预计一季度整体的信贷社融增速将同比下降。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整体来看,1月金融数据不差。新增信贷社融均创历年1月历史新高,说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强。同时,广义货币(M2)增速和社融存量增速回落,也表明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货币、社融增速逐渐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货币政策更加体现了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总量上将继续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预计央行降准的概率不高,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等方式调节市场流动性。

按揭贷款投放依然强劲

从新增信贷的结构看,3.58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主要靠居民部门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撑,前者对应的是消费和楼市销售的旺盛,后者则反映出企业经营投资性需求的旺盛。

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增加1.2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2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448亿元。企业部门贷款增加2.55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04万亿元。

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强劲。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1月居民部门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说明疫情及按揭贷款调控政策目前对居民贷款冲击较为有限,按揭贷调控压力较为局部,对地产销售无需过度悲观。

1月社融增量同样创历史同期新高,规模超出市场预期。除了有表内信贷支撑外,表外融资表现亦不俗,此外,信用债违约影响逐渐消退,1月企业债券融资3751亿元,比上月提高3315亿元,但仍比去年同期少21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1月新增社融同比增幅偏小,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滑势头延续。1月末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3.0%,增速较上月末放缓0.3个百分点,显示“宽信用”继续处于退潮过程。

1月信贷投放

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整体看,不论是居民贷款还是企业贷款,1月新增贷款规模都较高。对于1月新增贷款的“火爆”,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相对于其余月份,1月的信贷数据更容易被扰动、更不容易精确反映实体经济的需求。一方面,1月份的数据容易受到上年“积压”项目的影响。受限于金融机构内部的年度信贷额度,一些项目无法于年内投放,会“积压”至次年1月集中放款,这也是形成历年“开门红”的重要原因。显然,上述“积压”量会夸大1月数据的波动。

另一方面,1月份的数据又容易受到本月信贷计划的影响。1月信贷投放的冲动较强,因此金融机构通常会在内部给予相应的把控,甚至一些机构还会出现月末负增长的现象。所以,金融机构的调控又会平滑1月数据的波动。

“在上述两方面影响的综合作用下,1月信贷数据常被市场误读。但实体经济的需求不太可能在一个月内发生突变,目前企业信贷需求是强劲的,但并不是过热的。”张旭称。

尽管1月新增信贷社融超预期,但在宽信用逐渐“退潮”下,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整体的信贷社融增速将同比下降。实际上,证券时报记者从多位银行一线人士了解到,部分银行由于1月新增贷款投放规模过大,占用了相当大比例的年度信贷额度,信贷总规模受控增长下,后续信贷投放步伐将有所放缓。

李超表示,未来央行政策调控,信用端比货币端更重要。一季度末是信用收缩重要观察期,央行除了通过MPA考核(如调整其中个别参数)压低各银行广义信贷增速,可能还会增加月度窗口指导,大概率将看到3月信贷数据的明显回落。

张旭预计,从短期看,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的同比增速很可能是下降的,而经济的增速是上升的。上述走势的背离主要是受基数因素的影响,事实上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稳固的,贷款、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并不会少。

M1与M2增速

缘何再度形成“剪刀差”

就地过年对现金需求的降低,也使得流通中货币(M0)增速出现春节前罕见的负增长,当月M0同比下降3.9%。不过,温彬还表示,春节错位导致的现金脱媒和回流不同步,仍是M0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春节较早位于1月,现金需求提前导致M0形成了较高基数,今年春节位于2月,现金需求相对延后,错位效应使M0出现负增长。从历史同期上看,2015年1月、2018年1月都出现了M0同比负增长,均与今年情况相似。

在新增信贷社融超预期的作用下,1月狭义货币(M1)增速同比增加较多。数据显示,1月末,M1同比增长14.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6.1个和14.7个百分点。

M1增速维持高位,通常是反映企业部门的现金流充裕。张旭对此解释称,货币政策有效支持了金融机构贷款创造存款的能力。从银行的资产端看,1月贷款增长较快,且企业贷款占了较大的比例。从银行的负债端看,随着贷款的增长存款也会相应增加,且这部分存款很多以M1的形式存在。此外,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亦是今年1月M1同比增长较多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M1的同比高增与M2增速再度形成“剪刀差”。1月末,M2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

M2增速逐渐回落也反映出信用扩张步伐的放缓。李超表示,1月末M2同比增速低于市场预计,这主要受信贷偏弱的拖累,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角度看,1月央行大幅收紧短端流动性,意味着超储率处于较低位置,压制M2增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从趋势上看,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M2增速就已进入一个波动下行过程,体现疫情冲击高峰过后,货币宽松不再加码,货币供应量扩张速度随之放缓;1月M2增速大幅下行,则表明年初货币政策正常化进一步深入,同时也显示了监管层在2021年稳定宏观杠杆率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