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家险企偿付能力下滑 30余家增资发债忙 进一步满足境内投资者全球配置资产需求 QDLP/QDIE试点规模和范围扩大 全市场推行注册制条件逐步具备 专家建议主板改革关注四方面 银行ETF成“香饽饽”单日吸金近1.7亿元 规模超76亿元创历史新高 方正证券:12月份重点关注保险、银行、有色金属 新证券法实施将满九个月 投资者保护新格局日渐清晰 P2P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存量转型路在何方? 郑商所:积极推进丙烯等期货品种研发 大成基金谭晓冈:资产管理机构发展要依靠科技和管理来赋能 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有效性是市场各主体“第一主业” 又两家新设基金公司获证监会反馈意见 易盛郑商所能源化工指数A小幅上行 月内涨幅超20%!有色金属领衔顺周期行业,小市值品种成大赢家! 11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2.1% 连续9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通过三个“增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必看!11月份机构密集调研446家公司 近80亿元大单资金加仓32只潜力股 保险业新军崛起 中小公司保费增速赶超老牌险企 两融余额5年后重回高峰 券商争相“砸钱”抢客 11月30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莱茵体育拟收购成都文游公司63.34%股份 30日起停牌 11月30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新证券法实施将满九个月 投资者保护新格局日渐清晰 把握基金投顾业务 突破财富管理转型 艺星品牌日,百名网红美力推荐官热力打call进行中~ 北京:62个项目试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 南京售楼处人脸识别“下架” 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 古桥修缮震动文物圈 是破坏性维修还是网友误会? 河北、山东等地出现大雾 西北华北等地将有雨雪天气 细节披露:伊朗核科学家系遭远程自动机枪射击身亡 超过去年全年 今年我国快递已超700亿件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添1万余个优质学位 京津冀跨省门诊可直接报销,不用垫资少跑腿 疫情下中国举办东博会促进交流合作 “奋斗者”号身上的“黑科技” 无人驾驶智能车 挑战真实城区自主接送乘客 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废 首座以杨振宁先生命名的教研楼启用 今年至少有10名交通运输系统厅局级干部接受审查调查 人才“聚变”驱动澳珠极点“蜕变”——来自珠澳合作一线的观察 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发布 再刹车!嫦娥五号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 中国援老挝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交接启用 嫦娥五号再度“踩刹车”进入近圆形环月轨道飞行 专访:媒体高端论坛为金砖国家媒体互学互鉴创造条件 西媒:西方应深入学习中国脱贫模式 黄河流域党校(行政学院)理论研讨会举行 专家谈未来教育:好的教育应是全程践行素质教育 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引擎成为东博会热议话题 放学早下班晚 “课后三点半”服务能否升级换代 “9.99能除尽,这个很好听!”药品采购再现“灵魂砍价”… 元旦寒假能出去玩吗?张文宏带来5个好消息……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108家险企偿付能力下滑 30余家增资发债忙

2020-11-30 11:06:13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苏向杲

银保监会11月27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2.5%,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0.5%。其中,有108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环比下滑,占比达61%。

根据监管规定,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影响其业务发展,当偿付能力不达标时,会被监管采取限制开展新业务等措施。因此,通过发债或增资,不仅可以补充险企偿付能力,防范阶段性资本不足,还可以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经营能力。

基于此,今年以来,险企纷纷通过发债或增资“补血”。据《证券日报》记者对银保监会官网及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增资、发债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后发现,今年以来截至11月29日,包括建信人寿、招商仁和人寿、吉祥人寿等在内,已有30余家险企的“补血”计划已获批或已开始实施。

超六成险企偿付能力下滑

根据今年7月30日银保监会及央行下发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同时符合以下三项监管要求的,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一)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三)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不符合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此外,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会被监管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2.5%,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0.5%。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6.5%、267.6%和321.6%。

总体来看,三季度末保险行业综合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不同险企之间差异较大。例如,按上述《征求意见稿》,三季度末有6家险企或被监管部门列为不达标公司。此外,三季度末有超过100家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二季度末出现下滑。虽然险企偿付能力并非越高越好,但保证充足的偿付能力,既可以解除险企发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为险企发展提供后劲。因此,通过增资或发债补充资本金是不少险企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

险企密集增资和发债

正是基于对偿付能力等监管要求及业务发展实际需要的考量,今年以来险企密集增资、发债以补充资本金。

《证券日报》记者对银保监会官网及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的险企增资发债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后发现,截至11月29日,年内已有超过30家险企密集发债、增资。其中,人身险公司包括平安人寿、农银人寿、中邮人寿、中华联合人寿、民生人寿、珠江人寿、新华人寿、建信人寿等;财险公司包括现代财险、国任财险、中煤保险、融盛财险、利宝保险、国寿财险等。

今年发债的险企中,部分险企的发债额度早在2019年或更早时间就已获得监管部门批复,直到今年才正式发债;还有部分险企则为今年新获得的发债额度。具体来看,截至11月29日,国华人寿、国寿财险、中国财险再保险、招商仁和、英大泰和人寿、吉祥人寿、横琴人寿、中银三星人寿等险企的发债申请已获银保监会批准。

在增资方面,今年以来,建信人寿、招商仁和、现代财险、国任财险、中银三星人寿等险企的增资申请已获银保监会批准。此外,中法人寿等险企发布了拟增资公告,有待监管部门批准。

增资、发债是险企目前最常见的两种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方法,不过二者之间存在很大不同。增资是由股东对险企进行注资,监管部门在审批时重点考察的是股东的资质以及资金来源。发债的主体是险企,能否顺利发债主要取决于监管部门对险企自身实力与发展情况的考察结果。

从险企对增资与发债的不同态度来看,险企今年更偏好发债,年内的发债额也要高于增资。一家中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发债的难度通常要小于增资。增资需要协调各个股东的意愿,比如,有的股东想增资,但增资后股东所持股权占比可能会超出相关规定的限制;再如,有的股东虽有增资意愿但无增资实力,这会造成部分险企增资迟迟不到位,影响险企业务发展。

以中法人寿为例,自2005年成立以来,至今年三季度末,因各种原因,中法人寿的资本金从未得到补充。因持续亏损,公司的资本金已消耗殆尽,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因偿付能力不足,中法人寿出现人员流失,招聘困难,关键岗位人员配备不足,三季度业务收入为0。近日,中法人寿公告称,欲增资28亿元,引进宁德时代等3家新股东,若增资方案获批,困扰其十几年的资本金不足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与增资对比,由于发债的门槛相对较低,险企普遍都能达到。

从补充资本的效果来看,增资补充的是险企核心资本,可以同时提升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发债只能补充险企的附属资本,只能提高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监管部门考察险企的偿付能力,不仅要考察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还要考察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此外,通过发债补充偿付能力,还会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因为发债有明确的期限,一般为10年。因此,险企要想长久解决根本问题,仍需增资。《证券日报》记者对相关数据统计后发现,今年以来已有10余家险企的增资申请已获银保监会批准,获批增资额超过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