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拟对环评弄虚作假者禁止从业 一大批经济数据将袭,结构性“宽信用”继续发力?猪价还要涨?进出口继续回暖?别着急,你关心的都在这里…… 服贸会释放扩大开放新信号 万能险遇冷 上半年新增保费同比下降25% 机构预测8月份CPI同比涨幅或重回下行通道 光大信托董事长闫桂军: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支持创新产业孵化 掘金三季报!178只预喜股扎堆三行业,机构高频“点赞”15股,给出两条投资主线 坚持动态投资研判 不断探索独特投资机遇 5元以下低价股4天减少15只 机构重仓8只低估值绩优股 徐明:推动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转板新三板机制 15亿保证金大股东仅还5000万 太平洋证券约3.49亿股被冻结 周亮:探索应急贷款和应急融资机制 公募REITs将为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新活力 增强服务贸易竞争力 推动扩大服务业开放 下半年以来超5000人“加盟”证券业 多家券商百万元年薪招聘分析师 2020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解析:15家获评AA级1家连降5级 行业呈现五大特点 每经连线摩根资产管理全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美股短期调整后 可能出现板块轮动走势 一行两会齐发声 释放金融开放重磅信号 贝莱德首获外资独资公募牌照 路博迈和富达仍在受理中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做好资本市场需要做好四件事 专家预计8月份信贷数据以结构性宽松为主 企业中长期贷款大概率好于去年同期 科技抗疫成果显著 国产新冠疫苗亮相服贸会 下半年A股盈利恢复或将带来结构性机会 机构建议关注四大领域 理财子公司过渡期步调各异 市场化构建殊途同归 多项目入库 公募REITs试点快马加鞭 9月7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8月份外贸进出口或延续回暖势头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金融新体制 为服务贸易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将满“百天”亮眼成绩单彰显良好开局 安青松:金融开放将推动投行向市场化纵深发展 稳外贸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8月份外贸进出口或延续回暖势头 “乐趣无边界,探索不设限”,广汽三菱品牌焕新升级再出发 沈阳: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50%首付款须一次性支付 热点城市楼市调控接连出“重拳” 刚需人群买房需要注意什么?还不清楚的看这里 首发丨骨科AI“长木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联想创投独家投资 一汽解放与挚途科技联合发布全球首款L3量产级超级卡车 线上出行时代来临:没有手机寸步难行 赛雷纳(中国)医疗科技获B轮投资,专注生育健康检测领域 台风“海神”即将影响我国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等地多强降水 无审批、无资质、无标 农村自建房安全谁来管? 台风海神预计8日移入吉林,东北又将迎大到暴雨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8月31日—9月6日) 能减肥还能治病?这种神器突然火了,注意使用禁忌! 广西梧州西江沉船事故:失事货船已被打捞拖离 民间借贷成权钱交易“隐身衣”:有干部三年获利42万 贵州整改查处大方县拖欠教师工资补贴等问题 县长停职、两名副县长免职 青海省副省长文国栋主动投案 正接受审查调查 黑龙江自贸区绥芬河片区:8月份新增市场主体580家 同比增长171% 吉林全力备战台风“海神” 农业部门预测粮食不会大幅减产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生态环境部:拟对环评弄虚作假者禁止从业

2020-09-07 11:06:48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个别机构弄虚作假问题屡禁不绝,社会反响强烈。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引发关注。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严惩弄虚作假提高环评质量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严肃查处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强化溯源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对环评弄虚作假问题多发频发、屡禁不止、查处不力的地方,视情采取通报、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问题突出的可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并对有关人员追责问责。同时,拟对弄虚作假相关责任人给予禁止从业等处罚。

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张冠李戴”的环评文件抄袭现象,引发了社会对于环评流于形式、环境管理不严的担忧。而近期生态环境部频频发声,释放出环评规范化管理趋严的明确信号。

列四种环评弄虚作假情形

今年3月,有市民发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共出现35次“湛江”。该环评文件抄袭、造假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并非个案。2020年7月,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0年第一季度环评文件常态化复核工作情况,在涉及24个省(区、市)各级审批部门审批的101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发现,8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存在遗漏评价因子、降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缩小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污染源源强核算方法或结果错误、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因子不符合相关规定、环境要素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全、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内容不全、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质量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部或地方环境部门的环评文件复核工作中,也多次发现了有环评报告存在上述问题。

生态环境部指出,环评是约束项目与园区环境准入的法制保障,是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监管中也发现环评弄虚作假问题仍屡禁不绝,社会反响强烈,暴露出一些建设单位主体责任不落实、重形式走过场,一些环评单位责任心差、能力水平低下,以及一些地方把关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环评制度的公信力和有效性。

为此,征求意见稿中列出了四种环评领域典型弄虚作假情形:环评文件抄袭、关键内容遗漏、数据结论造假、工作程序错误等。

环评问题突出小心被约谈

今年8月,在生态环境部月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表示,环评质量是环评制度效力的生命线,生态环境部门对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粗制滥造、不负责任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严惩一起、曝光一起。

据了解,自2019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来,生态环境部累计对50家环评单位和61名环评从业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并实行失信记分,全国累计对227家单位和224人实行失信记分;已有10家单位和5人列入限期整改名单或失信“黑名单”,受到禁止从业的惩戒。

有业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加强环评的管理上,除了强化企业、环评机构、环评编制人员等责任外,也应该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迫使政府部门严把环评关。

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完善问题线索移交和立案查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环评弄虚作假问题多发频发、屡禁不止、查处不力的地方,视情采取通报、约谈、区域限批等措施,问题突出的可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并对有关人员追责问责。

此外,征求意见稿中强调,环评文件弄虚作假的,一律对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罚,并向社会曝光;对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性质的建设单位,还应依规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对环评文件弄虚作假负有责任的环评单位及编制主持人和主要编制人员,依法处以罚款、禁止从业、失信计分、纳入“黑名单”等处罚和惩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评弄虚作假获得批复的,原审批部门应依法撤销批复;对存在明显过失的审批和评估人员依规依纪处理;对不负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取消其入选专家库的资格,予以通报并抄送所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