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年味,两地相思——记者走访三位就地过年外乡人 创新加速跑 教育更优质(大数据观察·数说全面小康)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国际锐评丨“就地过年”凸显中国人家国情怀与奋斗底色 各族人民幸福吉祥 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祝福新春佳节 寄语美好未来 “真是过上了好生活” 家有亮堂房 生活变了样(新春走基层·喜迁新居 安居乐业) 新华网评:这繁荣富足千年所盼 【新春走基层】河南西平:不送红包送工作 产业留住“团圆年” 新年攻略,来这里开启新一年的“红红火火”吧 搬出土坯房 收入有保障(新春走基层·喜迁新居 安居乐业) 青藏高原东南部腹地首次发现典型石核-石片工业 春节假期第三天全国主要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留下来过年,安心又暖心”(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文艺观澜】品味2021央视春晚“文化年夜饭” 创新加速跑 教育更优质(大数据观察·数说全面小康) 中国和塞尔维亚“牵手”海关AEO互认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新时代科技创新大舞台 欢乐吉庆 不忘传统(文化脉动)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外国领导人衷心感谢中国援助和提供疫苗 “这顿团年饭,味道巴适得很”(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 专访中国道协会长:“返本开新”应成为当代道教的主题 住进联排房 村里有球场(新春走基层·喜迁新居 安居乐业) 新春走基层丨窗台上的西海固脱贫新景 【新春走基层】“刚子哥”的拉货心得 高原绿电送中原(我们的2020) “百亿补贴”遭现象级“抄袭” 拼多多开年首日大涨9% 特斯拉二股东积极抢筹 特斯拉事故频发遭五部门约谈 马斯克自曝“别在生产旺季购买” 说真的,为什么北方过节喜欢吃饺子? 春节假期第三天全国主要道路交通安全顺畅 孩子姓“醋”,起啥名儿? 讲真,为什么北方过啥节都爱吃饺子? 秋裤先别脱!北方多地将有雨雪,局地降温超10℃ 春节餐桌上的海外年货,怎么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火星能不能种菜?为什么火星照是黑白的?答案有了 今天,为什么就该“睡懒觉”? 117项广东省级行政职权事项调整由广州深圳实施 数字里的四川脱贫“密码” 北京明日起空气质量将逐步改善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就欧盟涉英国广播公司被禁止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声明答记者问 同温共暖向春天——我驻外人员、华侨华人、留学生举办庆祝活动欢度新春佳节 不松劲、不打烊、年味浓 “防疫”春节这样过! 文化新观察 |那一年,我知道“过年”要从打开课本时说起 春运幕后人|机场民警全纪录 致敬那些守护岁月静好的人 科技感,让这个春节更有味儿 中国北方多个城市重污染持续 中经评论:防疫不松劲 健康过大年 通讯:发扬“三牛”精神苦干 早日造福两国人民——中老铁路万人奋战迎新春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一缕年味,两地相思——记者走访三位就地过年外乡人

2021-02-14 12:42:3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2月13日电(记者 王井怀 黄江林)黑龙江的饺子,河南的火烧,甘肃的拉条子……年味,总是最先从父母的厨艺中咂摸出来。

不过,因为疫情防控,原本早该踏上返乡火车的三位小伙子,今年留在天津过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怎么安排新春佳节?

一份坨了的饺子

  田延龙(左一)和同事在石家庄参与抗疫

田延龙的春节,是从腊月十八开始的。

这一天,田延龙收到母亲从老家黑龙江快递来的饺子。“天津气温高,饺子都坨了。”田延龙急忙放进冰箱冻起来。一同寄来的还有松子、煎饼、木耳。

“饺子哪都能买得到。”田延龙给母亲回电话。

“坨就坨了,煮烂了就当面汤喝。”母亲说。

田延龙的这个春节,将在隔离中度过。他是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1月初被紧急抽调到石家庄参加抗疫。

在石家庄,田延龙和同事们用最快的时间搭建起核酸检测实验室,24小时可检测10万单管,按10混1的检测方式一天可为100万人完成检测。

选择奔赴抗疫一线的那一刻,也就意味着春节不能回家了。返回天津的田延龙,需要居家隔离至大年初二。为了让大家过个祥和年,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为留守员工准备了春联、饺子、小礼物、大红包等。

人虽没有回家,家人唠叨一直在耳边。长相憨厚、性格内敛的田延龙今年35岁了,仍然单身。老母亲几乎每周都打来电话,催问有没有找到对象。

“努力找啊,正在找啊。”采访中,田延龙腼腆地跟母亲解释。放下电话又说:“工作太忙了,疫情期间随时待命,时刻准备冲到一线。”

四个留着的火烧

  许跃占一家人的合影

穿上围裙,走上灶台,锅碗瓢盆碰撞声和着豫剧的节奏,76岁的许喜才烙起碗口大的火烧,一个接一个。

小年烙火烧,是河南嵩县一带的民俗。烙火烧祭灶王爷后,大人小孩子就着汤美美地吃一顿,算是对自己一年辛苦的犒劳。

与往年不同,许老爷子特地留下四个,放到厨房:这是为远在天津的儿子许跃占、儿媳妇李晓娜和两个孙子留的。“老辈的讲究,给回不了家的孩子留着,等回家再吃。”许老爷子说。

许跃占在天津打拼十几年,今年不返乡过年了。

许老爷子分不清河北天津的方位,河北疫情发生后,总惦记着人在天津的儿子。“有几天工作忙,没有给老人电话,父亲就打来电话‘是不是有啥事啦’”。

作为天津金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一名分厂厂长,许跃占手下的职工大部分是河北人、东北人。“40多人,没有一个回家,我也就留下来。”许跃占说,跟老人一商量,没想到父亲爽快地同意了。

“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李晓娜这几天一直按嵩县老家的习俗过日子。

许跃占则张罗着与40多位职工一起过年。虽然晚会取消了,但公司的棋牌室、放映室等全部开放。公司还给每位外地人留守奖1200元,每人发一张购物卡。“一线职工三餐免费,让大家好好过个年”。

吃不到的拉条子

  张福忠在天津工厂里工作

对张福忠来说,不回家过年主要是想多挣点钱。

23岁的张福忠是首瑞(天津)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一名打工人。

前几天,厂里发通知:留津过年的,春节加班期间支付三倍工资。张福忠盘算了一下,有了工资和政府的留津过年补贴,一下能多挣两千多元。“挣了钱,再错峰回家”。

张福忠老家在甘肃省永登县。一家四口人中,奶奶80多岁,父亲腿脚不便,母亲卧病在床,他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张福忠16岁初中毕业后到各地闯荡,去过新疆,当过厨师。去年失业后,张福忠收到对口协作帮扶永登县的天津宝坻区的招聘信息,便来到天津。

不到一年时间,张福忠先学电焊,后干注塑,逐渐成了技术工人,工资也水涨船高,干一个月能拿到五六千元。

这让父母安心了不少。每月25日发工资时,张福忠留500元钱生活费,其余的钱全部寄回老家。

前不久,张福忠的岗位补助、交通补贴7000多元由宝坻区有关部门一次性全部打到了老家。“救了命的钱啊。”他正在住院的妈妈说。

谈到春节,张福忠最想念的是母亲做的饺子和拉条子。“拉条子那个味儿,外地尝不到。”在出租屋里,张福忠计划自己做出家乡味。

这几天,父亲打来电话说,村里的公共厕所、文化广场建起来了,土路硬化了,路灯安装了,“脱贫后,变化大得很”。

“正月初三复工后,继续干个十几天,再给自己放假,带着钱回家。”张福忠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