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工作,也要诗和远方 看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中国青年观察②) 中国品牌汽车走俏中东(专家解读) 《全球连线》独家专访|总设计师邢继谈“华龙一号”有多牛 巴基斯坦派出专机接收中国新冠疫苗 用AI打造应急管理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全国网信行政执法持续深入推进 40年,他把80万亩黑土滩变绿草原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血液学向疾病发起攻坚战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会隐匿传播?返乡如何防疫?专家解答 脑血管周围间隙变化或有助识别老年痴呆症风险 科普:乘火车飞机增加新冠感染风险?专家教你科学防护 中国发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城市大脑再进化,首善之区更智慧 绿色低碳,他国的“言”与“行” 天津一批印度进口冻叫姑鱼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未流入市场 中国新冠疫苗助力多国抗疫 广受好评 “十四五”开局的省两会 浙江释放出何种信号? 佛山为制造业转型加载人才动力 钟南山谈疫情防控:春节来临疫情防控农村是重点 外交部谈病毒溯源合作:专业的事交给专家去办 春节疫情防控怎么做?钟南山最新研判来了 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赵志新接受审查调查 河北邢台无新增病例 截至目前45人转入康复治疗阶段 “三防”抗疫情 百名干部进万户 各地有效防控 堵住疫情传播 艺体教师短缺根源在教育评价体系 勿过度依赖“共享教师” 用脚投票击中乡村教育发展“软肋”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疫情防控不能“层层加码” 不能“一刀切” 用“码”织密春运安全网 接种中国疫苗!多国领导人“带头”做了同一个选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安徽省两会“关键词” 驻英大使刘晓明离任 成中国历史上任期最长驻外大使 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向在沙留学生发放“春节包” 回望“十三五”,行稳致远再出发 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会建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磅方案来了!涉及你的户口、钱包、炒股 冷空气再袭中国中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将有明显降雪 塔尖上的城市要干“塔尖的事” 韩忠朝: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江西扩大内需增长点 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出炉 消费者呼唤更多“避坑”指南 2020年全国网信行政执法持续推进 依法约谈网站4282家 莫惊慌!进口食品核酸阳性不等于可传染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变“痛”为“通” 被疫情击碎的心,他拿AI去缝合 我科学家实现纳米材料界面的原位精准原子级调控 在校留得住·返乡不“加码”·“菜篮子”有保障——3部门回应就地过年热点问题 “八省联考”我们应该关注什么 北京 上海 苏州 历史文化名城新气象 哈尔滨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 除北京以外省份做到“六个不” 规范落实春节返乡疫情防控要求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既要工作,也要诗和远方 看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中国青年观察②)

2021-02-01 09:30:59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既要工作,也要诗和远方——  看年轻一代的职业选择(中国青年观察②)

对于年轻人而言,传统职业还是求职的第一选择吗?初入职场的不适应要用何种方式化解?职业与生活之间,能否“不做选择全都要”……作为职场新力量,当代青年择业观的变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正在推动当代青年择业观转变。立稳脚跟、期待“独立行走”的同时,他们追寻着自己的喜好与梦想。年轻人涌入职场海洋,既拥抱新型职业,造就了享受双重生活的“斜杠青年”,也存在着一言不合就“闪辞”等问题。

新型职业:年轻敢“尝鲜”

备好脚本,摆开道具,调整灯光。“3,2,1……”

“95后”余毅涵开始了新的拍摄。去年大学毕业后,广告专业的他没有坐进格子间成为一名白领,而是选择将自己的爱好变为工作,当起了全职美妆视频“UP主”。

“读大学的时候,我开始尝试做美妆视频,浏览量一般只有几百人次。但毕业前发的一条视频突然‘爆红’,很快被顶到视频平台首页。”余毅涵告诉记者,“我意识到,凭借努力也能有被大家关注的一天,于是下定决心全职当‘网红’。”

不过,对于视频“UP主”的工作,余毅涵保持了相当的冷静与理性。“我觉得‘UP主’是互联网时代产物中一份普通的工作,和之前所有传统行业一样,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通过学习行业领头羊的特色和优势来不断改进提高自己。”

目前,余毅涵最受欢迎的一则美妆视频已有近24万的播放量,作品也多次被推上视频网站首页。

近年来,像余毅涵这样从事新型职业的青年并不少见。社会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型职业大批涌现。

《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在新型职业从业者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95后”的占比超过22%。他们大多处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业选择。

中国社科院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敬宝认为,青年对新型职业的青睐有经济和非经济两个层面的原因。“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型职业代表全新或更高级的消费需求,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黄敬宝指出,新型职业更符合青年具备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特点,因此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

不过,一些新型职业从业者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行业“风口”变化快、职业发展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等。

谈及自己如何从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转身为桌游馆老板,赵文鹏认为是爱好与行业“风口”共同使然。“2015年,我准备创业。在资金预算很少的情况下,我一点点缩小范围,最后觉得桌游是一个不错的机遇。”

入场近6年后,赵文鹏对桌游行业却隐隐有些担忧。“桌游这个领域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经营的利润也相对较低。”随着“风口”的变化,他计划以桌游市场来试水社交行业,准备下一次创业。

面对新型职业,一些父母也戴上了“有色眼镜”,认为这样的工作“不正当”“不稳定”。比如,余毅涵的父母至今对于儿子从事的工作还保留不同的声音。“他们对我这份工作是做什么、如何盈利等都了解得比较模糊。”余毅涵说。

不过,这些问题并没有冷却年轻人投身新型职业的热情。一项调查显示,在2000名青年受访者中,96.1%的人认为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从事新型职业;62.5%的受访者认为新型职业能激励劳动者从更多角度拓展个人价值。

“斜杠青年”:要工作也要爱好

写字楼白领、健身房教练、电台主播、自由撰稿人……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身份,在当下的年轻人身上却可能随机组合出现。这种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被称作“斜杠青年”。

小辉白天的身份是一名出版社编辑,下班后,他则是一名电台主播。说到自己的双重职业身份,小辉认为这是一个“在工作和爱好间折衷的选择”。

对于国学专业出身的他来说,出版社的工作专业对口,也是了解行业发展与拓展人脉的宝贵机会。而电台工作则能充分满足自己当主播的爱好,同时还有另一份薪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88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2.3%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2019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报告则指出,全国年轻群体中有主业的兼职者、创业者已超8000万人。

“斜杠生活”为什么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

在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看来,“斜杠青年”的成因多种多样。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斜杠生活”,是因为既无法舍弃本职工作带来的收入保障,又渴望能在兴趣爱好上继续深入挖掘。同时,还有一部分“斜杠青年”选择多面生活,是希望能够多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渴望在不同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90后”女孩莉莉在某一线城市从事健康顾问和舞蹈老师两份工作。在她眼中,这两份工作并不存在冲突。

“舞蹈老师的上课时间不固定,有许多零碎的闲暇时间。”莉莉告诉记者,“维持健康状态是每位舞者必须的修行,况且健康顾问咨询在线上就能开展。”于是,莉莉舞蹈与健康的“两栖”发展开始得自然而然。

“斜杠生活”作为多种职业体验,既能为广大青年带来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新鲜感,也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发展机会。目前,莉莉就打算继续享受自己多元的工作体验,并为下一步的工作转型打下基础。

黄敬宝认为,莉莉这种“斜杠青年”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身兼数职,需要协调不同的工作时间,而新技术的应用为远程办公提供了支持。互联网时代,工作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很多青年可以在业余时间完成第二职业或第三职业的工作。”

频繁跳槽:不愿在职场“将就”

“领导总是对我的工作这不满意、那不满意,又拿不出直接合理的修改方案。即使有挑不出错的时候,我也不会得到领导的表扬。”聊起自己的工作,小卓一肚子怨气。

去年7月,小卓的新业务策划被要求推翻重来,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上司的批评教育到作出离职的决定,她只用了半天时间。离职时,小卓还撂下“狠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既然这里不称心如意,还不如寻找下一个栖身之所。

前不久,同为“90后”的小一则选择从入职不足两个月的公司“跑路”。“每天从早10点到晚10点几乎都是待命的状态。如果十分钟内没有回复工作微信,上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小一觉得自己躺在家的时间渐渐变成了工作时段,这样的状态让她在不断的高度敏感和紧张中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生活。

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明显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只要7个月。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将就”工作。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喜欢,就不会有工作热情。因此不断切换“赛道”,直至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时下,“一言不合就离职”“工作不是当初想象的模样就闪退”等“闪辞”现象也屡屡引发社会热议。

在靳戈看来,青年群体“闪辞”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兴行业带来的‘造富神话’引起了年轻群体如何进入薪酬提升‘快车道’的焦虑。‘996’等工作模式也为年轻人施加了更大的职场压力。”同时,社会上职位选择的丰富多元,也助推了“闪辞”现象。

但专家也认为,“闪辞”这一行为在青年群体中的频发,也是一种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理性的辞职或跳槽能增强工作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有利于青年的职业发展。而‘闪辞’主要体现为工作时间较短而频繁辞职,更多的是基于感性和一时冲动,不利于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本的积累。”黄敬宝指出,“草率辞职后,如果没有再就业机会、就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可能失去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

专家们建议,年轻人追随自己的意志自由选择虽好,但同时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努力主动去适应职场。当代青年要努力适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压力与问题,熟悉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在选择“逃离”之外,也要努力实现职场生活的自洽。可以辞职,但要经过深思熟虑,而不能仅靠冲动。

袁子涵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