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去年优良天数超300天:“兰州蓝”由“浅”入“深” 病毒潜伏期是否更长?如何看待超级传播者?专家详解 疫情和变局凸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中国检方将发挥职能“确保脱贫攻坚成果不被蚕食” 王毅同尼日利亚外长奥尼亚马举行会谈 感染初期体温升高或有助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河北:立即进入战时状态 全力做好疫情防控 张学习及其团队:为嫦娥五号“挖土”助一“臂”之力 “天眼”将对全球科学界开放 多方聚焦守护“电波净土”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低成本高性能双极膜 南大回应“毕业生平均年薪17.83万” :六成以上应届毕业生升学或出国,45%的抽样率已经很高了 沈阳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完成采样超700万人 第二轮已开启 新修订的《军队人员婚姻管理若干规定》施行 两种情形不得申请结婚 重庆筑牢生态屏障 守护长江上游绿水青山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邢连华、李建中、龙秋芳提起公诉 渔民上岸 江豚“回家” 从“微笑精灵”看长江生态兴衰 北京升级入境人员管理措施 防范超长潜伏期感染者 审计发现,部分行业协会违规收费2615.28万元 今年将开进西藏的复兴号长什么样? 关于北京市新冠疫苗接种,这22个问题有了权威解答 中国最早成立的“110”报警服务台迎35周岁 甘青宁三省区推广通用手语 助听障人员实现信息无障碍 发射次数"40+"、空间站开建…2021中国航天有看头 商务部:商场、超市应拒绝不戴口罩顾客进入 拖欠民企账款清得怎么样?审计署点出六类问题 中国颁布20个职业“国家标准” 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在列 “十万大学生创业计划”公益项目在广州启动 解读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怎么打?打几针?管多久? 岁末年初全国各地迎来就业季 多种举措促进就业 新纪录丨写给春天——汉口站76天 当用负责任行动助力世界经济复苏 美方就核武器问题指责中国 中方回应:贼喊捉贼、自欺欺人 不等不靠不认命 西畴人,让石漠变绿洲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重婚案一审宣判 纽交所撤销摘牌三家中国电信运营商计划 中方回应 检察机关依法分别对张仕福、吕爱哲决定逮捕 记者探访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多种措施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 大连:中风险及其他重点地区垃圾至少一日三清 纽交所撤销摘牌3家中企计划 外交部回应 寒潮天气加速青海湖封冻 10天内结冰面积增大64.4% 四川省广安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肖雷接受审查调查 Big Bang!这里的 “海陆空”科技“亮了”!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实施8个月 厨余垃圾分出量增长12.7倍 昆明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会主席陈军接受审查调查 北京警方严打交通“碰瓷” 已刑拘33人 中方回应蓬佩奥渲染北极安全威胁:与和平合作的大势不符 澳警官为救中国公民牺牲 外交部:人性的善良在严酷寒冬里也闪耀光芒 “南方水土保持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在闽揭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政府副秘书长张世辉接受审查调查 市场激增推动电动车企股价大涨 造车新势力抢驻零售店面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兰州去年优良天数超300天:“兰州蓝”由“浅”入“深”

2021-01-06 09:26:4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月5日电 (杜萍)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武卫红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多年全民动员、社会参与、共同治污,兰州市摘掉“黑帽子”重现蓝天,尤其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兰州蓝”由“浅蓝”走向“深蓝”,全年优良天数突破300天,达到312天。

当日,兰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去年该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6天,比2013年增加121天;同时,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污染因子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了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6%,比2013年下降49.3%,首次实现历史性达标。

经过连续八年治理,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优良天数突破300天大关,创历史新高。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经过连续八年治理,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优良天数突破300天大关,创历史新高。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

“消除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八年来持续改善。”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钱崇麟介绍说,去年该市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除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新高外,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标志着兰州正式迈入细颗粒物浓度达标城市行列。

兰州地处高原盆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不利外在因素以及不合理的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结构,导致兰州长期以来是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从2013年开始,兰州探索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所有污染源都纳入到监管当中,实现有人发现、有人管理、有人治理。尤其2020年,主要聚焦于产业、能源、交通和用地等四大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图为冬日的兰州,天蓝、水清成为常态。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图为冬日的兰州,天蓝、水清成为常态。图为1月5日,渐入佳境的“兰州蓝”。 杜萍 摄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武卫红说,影响兰州空气质量改善的因素当中,虽说气象条件向好也有一定影响,但70%还是靠人为努力。

在2017—2018年冬防期间,兰州市建立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以技防优先,拓展网格监测效用,推行“技防+人防”模式。此前冬防期间两万多名网格员参与一线侧重查污染源头,现在则通过无人机全域巡航、微观站,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查源头,网格员只需通过手机治污软件及时查处。“该模式促使治污触角‘最后一公里’伸到各个角落,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武卫红说。

武卫红表示,“十四五”期间,兰州将继续聚焦于短板,着力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从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这两个方面着手,继续加大治理和管理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全面达标。(完)

【编辑:朱延静】